文|空间秘探 郑佳铌
近日,为了落实“强首府”战略,兰傒谷商务广场酒店集群签约仪式在宁夏银川正式举行。据了解,宁夏银川与万豪等多家集团旗下酒店品牌签约开展合作,携手打造全国首个坐落城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商务酒店集群,共造经济“新商圈”和城市“新地标”。很多时候,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印象是从“地标”建筑开始的,如今,各类酒店集群相继出现,使酒店产业结构正在经历升级变革。许多酒店都朝着打造“城市地标”的方向发展,而酒店集群化带来的效应也使这一商业模式日臻成熟。
首个最大商务酒店集群来袭,14个酒店品牌集中签约
近日,兰傒谷商务广场酒店集群签约仪式在宁夏银川举行。据了解,兰傒谷商务广场是由宝丰集团新增投资约16亿元,将原银川国际商贸城改造升级而来。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建设高品质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扩容提质已成为银川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为此,宝丰集团落实了“强首府”战略,在签约仪式上,与万豪国际集团万枫酒店、雅高集团诺富特酒店、凯悦酒店集团逸扉酒店等10家国际国内知名酒店集团旗下的14个酒店品牌集中签约。共同建设在银川市集“酒店集群、商业购物、总部办公、会议会展、人才公寓”于一体,拥有千人以上大型多功能会议厅6个、房间3000余间的经济“新商圈”和城市“新地标”。携手在兰傒谷商务广场打造全国首个坐落城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商务酒店集群。而这一项目也计划于2024年5月1日正式开业。
实际上,酒店集群最先兴起于国外并在国外暴风式发展,纵观全球CBD,从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到东京新宿、香港中环。在一些热门旅游胜地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新加坡的圣淘沙名胜世界、马尔代夫旅游岛国都有成熟的酒店集群。从曾经的世界级新城到今日的全球地标,酒店集群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国内的酒店集群也没有我们想象中出现的那么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首家五星级滨海型度假酒店便在三亚落户。而凭借优质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三亚持续吸引了40多个国际品牌落地,其中不乏亚特兰蒂斯、艾迪逊、瑰丽等国际热门奢华品牌酒店。而这不仅推动三亚成为国内五星级酒店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使三亚成了国内首个酒店集群。
随着海南三亚出现第一批酒店集群后,国内旅游业也由观光经济逐渐向度假经济转变。而在2021年康莱德、费尔蒙等五大奢华酒店正式签约入驻世茂港珠澳口岸城后,“酒店集群”便再成热词。
酒店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要想促进酒店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采取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可观的新亮点。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酒店集群化发展势头已经步入成熟阶段。
例如,在前些年公布的国际五星酒店数量TOP20城市排行榜中,武汉入选其中,武汉成功打造了以高端市场为主的酒店集群。在武汉酒店集群中,可以看到喜来登、费尔蒙、君悦、艾迪逊、万怡等多家国际知名高端酒店。在填补武汉高端酒店空白的同时,也大幅带动了区域内商务、办公、住宿、交通等业态发展,形成良好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如今武汉大力发展酒店集群,助力于城市形象升级,并利用酒店集群所叠加的世界品牌效应提高武汉的国际竞争力,它正慢慢走起了酒店集群化的成熟步伐。
此外,西安作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明星城市”,早前就吸引了中国第二家香格里拉国际酒店的入驻。西安正式宣布在浐灞“两河四岸”打造最密集的国际酒店集群。据悉,当年这一项目吸引11家酒店,而在这11家集中开工的酒店中,凯悦、华邑、喜来登、希尔顿逸林、万怡、雅乐轩、华美达等均为国际品牌,并在2021年前浐灞累计投用高品质酒店23家。除此之外,西安还规划在2023年底累计投用16家。如今,浐灞“两河四岸”项目趋向成熟,而其仍旧在继续扩大酒店版图,这自然也带动了西安的城市地位的变化。
如今,加入集群化模式发展的区域仍在日渐增多,在国内诸多城市的繁华地段都有不同领域的酒店集群,甚至一些地区已经颇具规模,并衍生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酒店集群这一商业模式不仅成为了城市经济的代名词,更是成了文旅商业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风靡世界的“酒店集群”模式,究竟有何“魔力”?
酒店集群逐渐风靡,不少酒店纷纷入局集群化赛场。而推动酒店的集群化发展的背后,又是哪些内外驱动因素呢?
第一,助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酒店集群是城市的助推器之一,它直观的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同样,酒店集群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品牌、形象和对外的窗口。如今酒店集群的布局在持续扩大,酒店作为文旅住宿的刚需,许多酒店都在扎堆发展,而酒店的“扎堆”也招来了各方业态的“入局”。这样一来,酒店集群们在优化自身经济的同时,实际上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以近年来火热的大湾区所辖港珠澳口岸城为例,2020年,港珠澳口岸城迎来了囊括希尔顿酒店集团旗下康莱德品牌、雅高酒店集团旗下费尔蒙品牌,世茂喜达酒店集团旗下茂御、茂御居、凡象三大高端品牌的五大酒店正式入驻。这五大酒店品牌的入驻,无疑将为正在升温中的大湾区酒店竞争新添一把火。同样,也正是这五大酒店的入驻,引来世茂集团耗资近150亿元,打造120万方集商业、酒店集群、国际办公、会展、艺展中心等全复合业态的湾海不夜城。因此,除酒店集群外,港珠澳口岸城还汇集商业、国际办公、会展、艺展中心等全复合业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合作。
事实上,当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店齐聚同一区域内协同发展,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住宿体验需求的同时,随着品牌的落地、运营,未来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多种商业业态自然会被引入。而区域的发展活力也会由此迸发,这也意味着酒店集群赋能了城市的业态聚集和发展。酒店集群所叠加的品牌效应,势必成为一种带动城市形象、甚至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升级有效模式。
第二,叠加迸发高效运营优势。对酒店集群而言,作为一个高价值的“大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在“集群化”三个字。既然是集群化,就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中的优势,让那些传统单体酒店难以与之抗衡。早前的酒店集群就曾以引进很多品牌,却各自为政的方式运作。但这一方式别说应对"外敌",就连自己集群内部都开始打起“内战”,最后没有一个“赢家”,这一方式也以失败告终。
而今,看过失败案例,一些酒店集群意识到合作是更好的发展方式,这不仅能够迸发更高效的能量,也能塑造酒店集群的竞争力。因此酒店集群的运作也开始逐渐转向一体化运营模式。比如,惠州双月湾的檀悦豪生度假酒店、云南昆明的花之城豪生国际大酒店,他们体量均在2000间/套客房左右。而由于一体化的运营方式,对于一些传统单体酒店难以接手的大型会议团体、旅游客源,它们做到了抢占上风。此外,加上酒店集群中叠加而来的配套项目,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配套,而对于所谓的餐饮、康乐设备设施,也比五星酒店做的更全面,这样一来更是吸引到部分五星酒店的客户。
可见,酒店集群带来的优势,是一些传统的单体酒店无法比拟的。一个拥有丰富的产品业态的酒店集群,能够通过统一的运营管控与服务,把单体品牌魅力转换成酒店集群的区域大IP。相比单体酒店或单个连锁品牌酒店,这不仅是酒店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近年来一直吸引各大酒店集团参与做酒店集群的一大魅力之处。
第三,提振旅游业活力。酒店集群这一商业模式在旅游业地位逐渐提升,其中一大原因必然是“集群化”效应所实现的行业高速发展。
例如,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于2021年在上海崇明东平国际森林公园以及周边地区举行,花博会也吸引了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郁锦香、维也纳国际、康铂、丽怡、7天五大酒店品牌的入驻,形成了一个酒店集群。花博会作为带动崇明岛花卉产业、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良好契机,在崇明岛举办过后并没有“烟消云散”,而是开始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而在打造旅游胜地的背后,实际上有酒店集群在其中的推波助澜。酒店集群作为崇明岛旅游经济发展率先布局的城市配套,在品牌陆续落地后,其他商业产业也开始逐步被引入,对此也使崇明岛的发展活力被正式激活。
如今,在文旅风口下,头部酒店集团所思所想已然有所不同,他们不再仅仅只是解决消费者的住宿问题,而是解决城市项目的配套问题,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问题。正如花博会的案例说明了聚集在一起的酒店们既解决了花博会旅游业的住宿需求,甚至还促进了崇明岛后续开启旅游业的正式管理,酒店集群带来的这一点是许多发展旅游集团所看重的。而发展酒店集群也已然成为了推动城市文旅新格局的一种高效方案。
文旅时代的“集群化”风行是把锋利的“双刃剑”
所谓“双刃剑”实际上就是指酒店集群中本身具有的竞合关系。一方面,通过集中利用资源,集群会带来强劲的群体竞争优势。酒店集群可以创造出规模经济,提高经营效率,在竞争激烈的酒店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而另一方面,也会引起酒店集群内部出现简单粗暴的“战争”。集群内短兵相接的高密度同行分布,意味着对人才和住客的抢夺战更加激烈,集群内往往战火弥漫,充斥着“价格战”、“促销战”等。
酒店集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相互合作,酒店不仅可以实现一些单独无法实现的目标。例如,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服务接待等,也有利于提高整个酒店集群的竞争力。
酒店集群的最明显特征是其地理集中性。这种集中不仅能为消费者轻松带来在同一地区体验不同的酒店,还可以增强旅游体验的多样性和便利性。而相近或相互便利的地理位置,相对而言更便于互相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比如,共享员工、设施、供应等。资源共享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三亚亚龙湾度假区酒店群、万达长白山酒店群和巴厘岛乌布酒店群,都是通过集群下的酒店携手合作、共享资源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度假区的品牌价值、资产价值以及旅游知名度,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这种“共享”也在慢慢升级,甚至在一些酒店集群中,不同的酒店开始共享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品牌系列,在做到利于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品牌的提升和传播。
而在这把“剑”的另一面,是内部所带来的激烈竞争。随着酒店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数不胜数。单体酒店之间的摩擦和竞争已然升级到了集群与集群的竞争层面。即使在同一酒店集群中,同行与同行之间,往往也会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中。
当下,大多酒店集群中都被“价格战”所侵蚀着。酒店集群虽然能够通过合作带来巨大的客流,但是进入集群的客群并不好抢,但又不得不抢。这样一来,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也就在所难免。而同行之间的拼价格,比促销,让战争中的酒店们的客源层次逐渐下降,市场秩序也不断被破坏。一旦形成连锁反应,片区内如此庞大的酒店集群加入“价格团体战”,将波及甚至破坏整个区域内酒店业的正常生态。
如今,酒店们共享配套资源,档次价位逐步接近,竞争日趋白热化。而集群内酒店几经洗牌,叠加疫情影响,部分酒店利润已薄如刀片。即使许多酒店集群保持着相互合作的关系,但在其背后所冒起的“价格战”硝烟也是愈来愈浓。而酒店集群的现状就如同耍一把“双刃剑”一般,能操控它的,将一骑绝尘;反之,将黯然出局。
成熟发展的集群化, 酒店如何再向上一步延续辉煌?
当前,酒店集群已出现了行业增长速度放缓的明显现象,这正是典型的成熟期特征之一。如今,成熟期的集群站到了发展的分水岭上,向上一步延续辉煌,滑落一步坠落深渊。显然,在这一情势下,酒店集群中的酒店们应该做出新的战略选择,在成熟期及时升级。
双品牌战略
双品牌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策略,不仅能够做到在同一个位置同时吸引不同的细分市场,还能一起分摊成本。以在质量上和其他酒店做竞争,而不是通过价格与既有酒店抢生意。
例如,地处银川文化中心的酒店集群中就有万豪集团率先在开发项目时实施了双品牌策略,2020年万豪国际集团将旗下JW 万豪酒店与万怡酒店正式于银川开幕。以区域内差异化品牌定位,“奢华+精选”,在同一地点为消费者提供不同价位的多样选择。除此之外,万豪在其他地区也发力打造了许多区域内的双品牌酒店。比如,昆明喜来登酒店和昆明Delta酒店这一类“经典+生活方式类”品牌,以不同品牌特性组合,服务有品牌偏好的消费者; 以及义乌万豪酒店和义乌万豪行政公寓,根据入住需求差异采取“酒店+公寓”的组合模式,为长住需求消费者提供更适合的产品。
可以看出,双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对不同品类之间的酒店品牌二次组合,力图更精准地捕获市场需求,为酒店业者带来独特的商机。虽然,严格来讲双品牌战略不属于酒店集群的范畴,但两者逻辑相似,对于一些没有精准定位的酒店集群,或许可以从双品牌逻辑中得到收获。
成本领先战略
在酒店集群中,房租是酒店成本的绝对大头,而在租金动不了的情况下,酒店们或许可以从运营下手,高效率的服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比如,在客户入住酒店这一流程中,酒店可以通过模拟客户入住的过程,拆解每个阶段用户的行为,画出自家酒店的“用户体验地图”。并针对客人在每个阶段的痛点、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没完成的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每个接触点进行改进和优化。就像有些酒店请“试睡官”,实际上就是通过这些“试睡官”找出用户体验地图的不合理处,予以改进,最终形成标准SOP。而酒店或许能够通过优化流程和服务,在增加客人黏性同时,降低酒店运营的成本。
价值战战略
如今,价格战所覆盖的酒店仍在增多,而价格作为一种短期内的有效竞争方式,可解一是燃眉之需,却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实际上,价格只是酒店能给消费者提供的其中之一,酒店的竞争力应在于其价值,而不是价格。在当下都在发展价格战的同时,试着发起价值战,也是一种可靠的竞争。
消费未升级之前,因此,表现在酒店行业里就是经济型的酒店如7天、如家、汉庭、格林豪泰等遍地开花。而今,伴随消费升级,消费模型也呈现橄榄形状,中层阶级消费人群越来越多。中档酒店如维也纳、亚朵、桔子、全季等更是飞速生长。Z世代消费者已然成为中国国内旅游的重要推动力,而年轻人们也更舍得花钱了。增加酒店的价值,增加酒店的体验感和服务,才是当下酒店最应该重视的。一个好的酒店故事,能够展现自己的特别之处,能引导客人去体会酒店的价值,并收获好评。此外,酒店不是孤岛,客人总要四处玩的。对于酒店集群本身有着吸引周边商业业态的优势,而打造一个属于酒店的独有的“商业圈”,往往能提高消费者对酒店的依赖性,增大酒店的价值。
综上,随着众多酒店集团纷纷扎进了竞争日趋激烈的酒店集群新业态,酒店集群的火热也成了必然结果。如今,酒店集群模式已处于行业成熟期,面对价格战、促销战激烈的现状,当下的集群化酒店们都亟待升级。对于酒店人来说,商业形式或许永远在变化,而酒店的根本依然离不开产品、服务这些重要商业内容。期待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成熟的酒店集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