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这个七夕,观众和《燃冬》都不好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七夕,观众和《燃冬》都不好过

被骗进影院的观众,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文|毒眸

七夕档上映了四部爱情片,但档期票房冠军还是《孤注一掷》。

刘浩存、宋威龙主演的《念念相忘》在新片之中首日票房最高,但仍不足5000万,黄金场次占比21.2%,上座率却只有9.6%,远低于上映34天《封神第一部》22.4%的上座率;两年前在台湾地区上映过的《最遗憾错过你》首日票房仅为1043万;冯绍峰、古力娜扎主演的《爱犬奇缘》首日票房更是低的可怜,只有37万。

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燃冬》。上映首日票房1538万,票房占比仅为4.2%,上座率6%;第二天,《燃冬》豆瓣开分6.3,口碑无力带动票房回升,日票房仅为196万。据灯塔专业版显示,《燃冬》最初的映前媒体预测票房为4500万-1.5亿,上映三天后,预测总票房下调至2739.2万。

作为曾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一种关注”单元的电影,上映之初,大众对《燃冬》的期待颇高,甚至有影迷为其冠以“中国版《戏梦巴黎》”或“中国版《祖与占》”的称呼。再加上,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主演阵容具备商业吸引力,让电影看起来有一定的票房和口碑潜力。

意外的是,映后一切期待都落了空。8月24日,“燃冬票房就像豆汁儿”登上微博热搜榜,话题里网友大多是对《燃冬》的不满。不仅如此,小红书、豆瓣、抖音、B站等其它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大范围玩梗调侃称:“2023最歹毒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2023最歹毒的电影《燃冬》”。

映前一片看好,映后大失所望,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燃冬》到底做错了什么?

戏梦延吉?

文艺片属性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就算无法与商业大片抗衡,理论上也应该有口碑保驾护航,但可惜的是,《燃冬》的剧本和演技都没有符合观众应有的期待。

故事没有一条完全清晰的剧情主线,主要讲述三个年轻人在延吉结伴游玩的几日。在游玩之中,他们对过去的胆怯和未来的无措都重新进行了一次整理,三人逐渐打开了心扉后,相继迈入全新的生活。

在讲述年轻人的情感迷茫上,《燃冬》试图通过文艺片的氛围带出情感抽象的无助感,但是“词不达意”的台词与故作姿态的情节,让“文艺”滑向了“做作”的批评。

电影中,有效的过往信息零碎,让观众无法明晰人物动机,这也让几处情绪化的情节设置加重观众的困惑。三人夜游动物园、用嘴接力衔冰块等情节,导演解释为表现三人情感的共通性和流动性,但如此抽象的回应并没有为观众解惑,小红书上,网友对“接力吻”的形容都是“炸裂”“不适”。更有网友调侃,原本是周冬雨和刘昊然的“燃冬”,屈楚萧只扮演了“燃”的火字旁。

剧情的断裂和跳脱,让观众始终无法从中得到连贯的想象和感悟,导演想表达的情感迷茫随着碎片化的处理,以及大量隐喻镜头堆叠成了观众的迷惑。与此同时,演员们参差不齐的演技并没有帮助观众梳理剧情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反而成了另一大理解障碍。

周冬雨在既定的演技空间里稳定发挥;屈楚萧戏份寥寥,没有一定发挥空间,无法做出合适判断;刘昊然的演技被指不得要领,片中一场夜店哭戏,非但没有成为他的演技高光时刻,反而成为网友们集中玩梗的段落。豆瓣网友评道,“为什么嚼冰块流泪啊……是不是买了瑞幸 被骗了他心里不舒服又舍不得9.9,含泪炫没。”

失衡的表演配合断裂的情节和空荡的对话,《燃冬》并没有引来观众对于传统文艺片故作高深的指责,批评的话术反而多是之前指责青春爱情片的失望和愤怒,在豆瓣话题中,“《燃冬》评论比正片还精彩”49篇内容,有9.0万的浏览量。

观众对《燃冬》的不满,并非简单意义上文艺片没有市场,与之相反,目前观众对于文艺片始终保持包容的接纳态度。近年来,《隐入尘烟》《宇宙探索编辑部》等文艺片都取得的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隐入尘烟》靠口碑逆跌,在上线视频平台的情况下,院线票房依旧持续上涨,最终收获1.09亿票房。

而对《燃冬》来说,其市场潜力本该是最值得期待的。入围戛纳的光环,华丽的演员阵容,导演陈哲艺在三大电影节上的口碑,这些原本的加持,还是改变不了《燃冬》票房口碑皆输的命运。

一方面,电影确实存在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到全网吐槽的地步,还是因为它犯了很多文艺片都会犯的错误。

“最后的夜晚”降临在“燃冬”

《燃冬》的失利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同样是商业化阵容,同样是新兴作者型文艺片导演,同样是文艺爱情片,以及同样因宣发惹怒观众。

2018年,跨年夜《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凭借宣传“一吻跨年”的独特概念吸引了不少观众,当时适逢短视频上升期,“一吻跨年”在抖音迅速走红,最后,电影形成一票难求的盛景,预售票房1.5亿,首日票房便达到了2.5亿。

但一夜之后,浪漫营销迅速被口碑控诉掀翻。“看不懂”“晕”“看睡着了”等负面评价铺天盖地指向对“欺骗性宣发”的不满,猫眼评分降到3.7,豆瓣评分直降到6.9,口碑反噬进一步影响票房,最终《地球最后的夜晚》以2.82亿票房成绩收官。

《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发毋庸置疑打破了文艺片首日票房记录,时至今日,这个成绩仍未被超越,但其后果也是惨痛的,电影失去长尾效应下的潜力票房。

《地球最后的夜晚》力图通过营销策略打破文艺与商业之间的壁垒,改变普通观众对文艺片的固有印象,甚至不惜为电影营造出带有欺骗性质的商业片印象,当观众拔高的预期与实际电影表达形成了强烈错位时,这种欺骗感就对电影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燃冬》所引发的冲突主要原因也是宣发营造出了一种商业电影的预期,但观众娱乐心态并未被满足。导演陈哲艺自己在豆瓣评论里也谈到,“这不是一部单纯、甜美的爱情电影。”

但《燃冬》的前期宣传紧扣爱情主题。宣布定档七夕后,《燃冬》抖音官方账号发布的相关物料都集中于片段式展现三人的爱情桥段;在释出终极预告中,宣传语为“爱可以治愈一切,七夕一起浪漫出逃”;之后发起七夕特别场:“13:14 浪漫出逃”“17:20 心动邂逅”“19:20 依旧爱你”等七夕特别场活动,试图把影片与符合档期期待的爱情片挂钩。

微博上,上映当天《燃冬》官方账号发博配图“好温暖、超治愈、勇敢爱”,上映前一日的海报上打出与“一吻跨年”异曲同工的宣传语“电影进行到32分16秒的时候请在TA的耳边说一句‘撒浪嘿哟’。”——《燃冬》完全践行商业爱情的宣传策略,但是这显然有悖于电影本身聚焦于青年群体迷茫的核心所在,于是,失败的营销策略让电影既无法触及到真正的目标群体,也激怒了可能的潜力观众。

而短视频在这股风波之中更是发挥出了无法控制的传播作用,抖音上,《燃冬》的官方账号的评论区大多是网友们的“阴阳怪气”。

其实,在关于文艺片的讨论之中,审美争议一直存在,文艺片晦涩的属性,时常引起大众的文化焦虑,容易将电影引向一种二元对立的审美攻击。在审美批判之下,电影本就容易在大众反应之中失去掌控,让观众错失对内容的专注讨论。

再加上,爱情片长期以来是烂片的重灾区,在观众失去对爱情片信任的前提下,文艺爱情片想要赢得观众的认可难上加难。

2021年上映的《爱情神话》就是一部带有文艺属性的爱情片。但影片通过点映口碑打开市场,配合片中几位女演员的金句片段在网上传播,加强了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认可,沪语的方言特性又巧妙地与网友进行互动,增强了电影与观众的联系。

最终,《爱情神话》数次逆跌,拿下2.6亿票房,值得注意的是,文艺片难以触及的四线城市,居然占到了《爱情神话》票房的37.7%。

可见,对文艺爱情片而言,并非没有票房口碑双赢的可能,在保证电影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质量口碑的宣传,照样能够有在市场站稳的机会。如果粗暴地按照商业爱情片逻辑,或者欺骗式商业营销的方式来套路观众,那效果只可能适得其反。

虽然《燃冬》的失利对于暑期档来说不值一提,直奔40亿的《孤注一掷》已经把今年暑期档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票房高度。但值得思考的是,文艺爱情片这一类型要进入市场,并被观众所接纳,仍然是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燃冬》没有完成的文艺爱情片的使命,或许需要其他影片来书写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七夕,观众和《燃冬》都不好过

被骗进影院的观众,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文|毒眸

七夕档上映了四部爱情片,但档期票房冠军还是《孤注一掷》。

刘浩存、宋威龙主演的《念念相忘》在新片之中首日票房最高,但仍不足5000万,黄金场次占比21.2%,上座率却只有9.6%,远低于上映34天《封神第一部》22.4%的上座率;两年前在台湾地区上映过的《最遗憾错过你》首日票房仅为1043万;冯绍峰、古力娜扎主演的《爱犬奇缘》首日票房更是低的可怜,只有37万。

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燃冬》。上映首日票房1538万,票房占比仅为4.2%,上座率6%;第二天,《燃冬》豆瓣开分6.3,口碑无力带动票房回升,日票房仅为196万。据灯塔专业版显示,《燃冬》最初的映前媒体预测票房为4500万-1.5亿,上映三天后,预测总票房下调至2739.2万。

作为曾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一种关注”单元的电影,上映之初,大众对《燃冬》的期待颇高,甚至有影迷为其冠以“中国版《戏梦巴黎》”或“中国版《祖与占》”的称呼。再加上,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主演阵容具备商业吸引力,让电影看起来有一定的票房和口碑潜力。

意外的是,映后一切期待都落了空。8月24日,“燃冬票房就像豆汁儿”登上微博热搜榜,话题里网友大多是对《燃冬》的不满。不仅如此,小红书、豆瓣、抖音、B站等其它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大范围玩梗调侃称:“2023最歹毒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2023最歹毒的电影《燃冬》”。

映前一片看好,映后大失所望,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燃冬》到底做错了什么?

戏梦延吉?

文艺片属性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就算无法与商业大片抗衡,理论上也应该有口碑保驾护航,但可惜的是,《燃冬》的剧本和演技都没有符合观众应有的期待。

故事没有一条完全清晰的剧情主线,主要讲述三个年轻人在延吉结伴游玩的几日。在游玩之中,他们对过去的胆怯和未来的无措都重新进行了一次整理,三人逐渐打开了心扉后,相继迈入全新的生活。

在讲述年轻人的情感迷茫上,《燃冬》试图通过文艺片的氛围带出情感抽象的无助感,但是“词不达意”的台词与故作姿态的情节,让“文艺”滑向了“做作”的批评。

电影中,有效的过往信息零碎,让观众无法明晰人物动机,这也让几处情绪化的情节设置加重观众的困惑。三人夜游动物园、用嘴接力衔冰块等情节,导演解释为表现三人情感的共通性和流动性,但如此抽象的回应并没有为观众解惑,小红书上,网友对“接力吻”的形容都是“炸裂”“不适”。更有网友调侃,原本是周冬雨和刘昊然的“燃冬”,屈楚萧只扮演了“燃”的火字旁。

剧情的断裂和跳脱,让观众始终无法从中得到连贯的想象和感悟,导演想表达的情感迷茫随着碎片化的处理,以及大量隐喻镜头堆叠成了观众的迷惑。与此同时,演员们参差不齐的演技并没有帮助观众梳理剧情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反而成了另一大理解障碍。

周冬雨在既定的演技空间里稳定发挥;屈楚萧戏份寥寥,没有一定发挥空间,无法做出合适判断;刘昊然的演技被指不得要领,片中一场夜店哭戏,非但没有成为他的演技高光时刻,反而成为网友们集中玩梗的段落。豆瓣网友评道,“为什么嚼冰块流泪啊……是不是买了瑞幸 被骗了他心里不舒服又舍不得9.9,含泪炫没。”

失衡的表演配合断裂的情节和空荡的对话,《燃冬》并没有引来观众对于传统文艺片故作高深的指责,批评的话术反而多是之前指责青春爱情片的失望和愤怒,在豆瓣话题中,“《燃冬》评论比正片还精彩”49篇内容,有9.0万的浏览量。

观众对《燃冬》的不满,并非简单意义上文艺片没有市场,与之相反,目前观众对于文艺片始终保持包容的接纳态度。近年来,《隐入尘烟》《宇宙探索编辑部》等文艺片都取得的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隐入尘烟》靠口碑逆跌,在上线视频平台的情况下,院线票房依旧持续上涨,最终收获1.09亿票房。

而对《燃冬》来说,其市场潜力本该是最值得期待的。入围戛纳的光环,华丽的演员阵容,导演陈哲艺在三大电影节上的口碑,这些原本的加持,还是改变不了《燃冬》票房口碑皆输的命运。

一方面,电影确实存在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到全网吐槽的地步,还是因为它犯了很多文艺片都会犯的错误。

“最后的夜晚”降临在“燃冬”

《燃冬》的失利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同样是商业化阵容,同样是新兴作者型文艺片导演,同样是文艺爱情片,以及同样因宣发惹怒观众。

2018年,跨年夜《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凭借宣传“一吻跨年”的独特概念吸引了不少观众,当时适逢短视频上升期,“一吻跨年”在抖音迅速走红,最后,电影形成一票难求的盛景,预售票房1.5亿,首日票房便达到了2.5亿。

但一夜之后,浪漫营销迅速被口碑控诉掀翻。“看不懂”“晕”“看睡着了”等负面评价铺天盖地指向对“欺骗性宣发”的不满,猫眼评分降到3.7,豆瓣评分直降到6.9,口碑反噬进一步影响票房,最终《地球最后的夜晚》以2.82亿票房成绩收官。

《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发毋庸置疑打破了文艺片首日票房记录,时至今日,这个成绩仍未被超越,但其后果也是惨痛的,电影失去长尾效应下的潜力票房。

《地球最后的夜晚》力图通过营销策略打破文艺与商业之间的壁垒,改变普通观众对文艺片的固有印象,甚至不惜为电影营造出带有欺骗性质的商业片印象,当观众拔高的预期与实际电影表达形成了强烈错位时,这种欺骗感就对电影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燃冬》所引发的冲突主要原因也是宣发营造出了一种商业电影的预期,但观众娱乐心态并未被满足。导演陈哲艺自己在豆瓣评论里也谈到,“这不是一部单纯、甜美的爱情电影。”

但《燃冬》的前期宣传紧扣爱情主题。宣布定档七夕后,《燃冬》抖音官方账号发布的相关物料都集中于片段式展现三人的爱情桥段;在释出终极预告中,宣传语为“爱可以治愈一切,七夕一起浪漫出逃”;之后发起七夕特别场:“13:14 浪漫出逃”“17:20 心动邂逅”“19:20 依旧爱你”等七夕特别场活动,试图把影片与符合档期期待的爱情片挂钩。

微博上,上映当天《燃冬》官方账号发博配图“好温暖、超治愈、勇敢爱”,上映前一日的海报上打出与“一吻跨年”异曲同工的宣传语“电影进行到32分16秒的时候请在TA的耳边说一句‘撒浪嘿哟’。”——《燃冬》完全践行商业爱情的宣传策略,但是这显然有悖于电影本身聚焦于青年群体迷茫的核心所在,于是,失败的营销策略让电影既无法触及到真正的目标群体,也激怒了可能的潜力观众。

而短视频在这股风波之中更是发挥出了无法控制的传播作用,抖音上,《燃冬》的官方账号的评论区大多是网友们的“阴阳怪气”。

其实,在关于文艺片的讨论之中,审美争议一直存在,文艺片晦涩的属性,时常引起大众的文化焦虑,容易将电影引向一种二元对立的审美攻击。在审美批判之下,电影本就容易在大众反应之中失去掌控,让观众错失对内容的专注讨论。

再加上,爱情片长期以来是烂片的重灾区,在观众失去对爱情片信任的前提下,文艺爱情片想要赢得观众的认可难上加难。

2021年上映的《爱情神话》就是一部带有文艺属性的爱情片。但影片通过点映口碑打开市场,配合片中几位女演员的金句片段在网上传播,加强了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认可,沪语的方言特性又巧妙地与网友进行互动,增强了电影与观众的联系。

最终,《爱情神话》数次逆跌,拿下2.6亿票房,值得注意的是,文艺片难以触及的四线城市,居然占到了《爱情神话》票房的37.7%。

可见,对文艺爱情片而言,并非没有票房口碑双赢的可能,在保证电影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质量口碑的宣传,照样能够有在市场站稳的机会。如果粗暴地按照商业爱情片逻辑,或者欺骗式商业营销的方式来套路观众,那效果只可能适得其反。

虽然《燃冬》的失利对于暑期档来说不值一提,直奔40亿的《孤注一掷》已经把今年暑期档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票房高度。但值得思考的是,文艺爱情片这一类型要进入市场,并被观众所接纳,仍然是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燃冬》没有完成的文艺爱情片的使命,或许需要其他影片来书写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