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深度】技术路线分道扬镳,晶科隆基谁能称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技术路线分道扬镳,晶科隆基谁能称雄?

技术之争仅是表象,背后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以及晶科对重回组件老大地位的野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马悦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越来越有当年单多晶之争的味道了。”

一位网友在投资者平台如此评价当前隆基绿能(601012.SH)和晶科能源(688223.SH)的技术之争。

这一场争锋中,两大龙头董事长都下场了。

“近期炒来炒去的N基还是P基的BC……这种造词和造概念的文章,如果你有一点物理观,就不会被左右。”

这是TOPCon阵营“领头羊”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日前中秋致辞中的论调。他从电影《奥本海默》谈起物理,并指出无论是TOPCon、HJT还是BC,实验数据说明一切。

可以说,这是李仙德对于此前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引起的BC话题的回应。

隆基绿能是去年全球最大的硅片及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是昔日的组件老大,去年位列全球第二位。

两家龙头企业高管隔空喊话,把关于下一代光伏技术的讨论推向顶峰。

虽然近年来光伏行业四大产业链环节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但头部企业的卡位赛从未停止。

在BC、TOPCon两种技术针锋相对的背后,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两家企业整体实力的较劲。

不同押注

光伏行业制造端主要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前两年硅料价格高位,硅料商掌握话语权,上游环节备受关注,随着今年硅料价格大幅跳水,行业焦点开始更多地转移至电池环节。

对于度电成本为王的光伏行业,除了上游原料价格外,电池技术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类型。

近两年,随着PERC电池接近理论极限效率24.5%,TOPCon、异质结(HJT)、背接触电池(BC)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高效技术路线脱颖而出。

在行业一体化大势下,隆基、晶科等各组件龙头已纷纷往上,加码电池技术。

技术竞赛的关键时期,押中主流技术至关重要,这关乎到其未来投资方向、设备折旧成本等问题。一步错,就可能步步错,最终可能导致掉队。

对这一轮新技术的押注,最早可追溯至2019年。

当年,晶科能源笃定地做出了选择——建设N型TOPCon量产产线;两年后推出了TOPCon组件。它因此成为业内最早明确下一代技术路线布局的龙头。彼时,包括隆基绿能在内的大多数企业,对新技术还处于观望期。

由于TOPCon技术可以在传统PERC基础上进行升级,成本优势明显,之后更多的头部企业开始加入TOPCon量产队伍,包括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通威股份(600438.SH)等。

随着行业玩家的增加,TOPCon降本空间加大,一时间成为N型时代的主流技术选择,赢面逐渐加大。

“超预期发展。”日前,PV InfoLink资深分析师赵祥在对TOPCon技术进行分析时提到。他预计今年底TOPCon名义产能将增至近500 GW,市占率约25%,明年上半年有效产能有望超过PERC。

“明年TOPCon整体出货占比有望突破六成,甚至更高的水平。”赵祥称。

就在业内以为TOPCon能够一统技术江湖之时,隆基绿能抛出一颗炸弹。

在9月初的公司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罕见地高调定论称,TOPCon技术高度同质化,容易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现象,因此它仅是过渡产品。

钟宝申认为,未来5-6年,BC类电池将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且逐步取代TOPCon技术,且隆基绿能未来电池路线将以BC技术为主。

BC全称为背接触电池,是一种平台型结构,能与多种路线结合。但时至今日,国内可以量产BC电池的企业仅有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两家。

在隆基发声后不到一周内,晶科能源进行了“回怼”。CTO金浩在公司活动上表示,未来两三年内,BC电池成本仍比TOPCon高出0.1元/W以上。

金浩还指出,BC因背部遮挡过多,很难达成50%以上的双面率。在其双面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BC的发电效果劣于TOPCon产品。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TOPCon在成本上都有着绝对领先的优势。”金浩称,未来将占据市场50%以上。

面对晶科的论调,隆基绿能又给了隔空回击。

9月19日晚,隆基绿能宣布拟投资40亿元,在陕西省铜川建设年产12 GW单晶电池项目,采用的是HPBC pro电池技术。HPBC为基于P型的BC电池。

翌日,隆基绿能就组织了一场董事长媒体采访。钟宝申提到,HPBC为“单面之王”,但HPBC pro版采用双面电池,且其双面率并不低。

BC类电池因美观性等特征,被业内认为更适合分布式场景。但钟宝申指出,“HPBC pro版产品最终折合后的综合效率高,在地面电站中有很大竞争力”,直接反驳了BC产品在地面电站等市场处于弱势的观点。

根据业内各数据综合来看,BC的优势是理论效率更高、更美观,但量产难度高、电池成本仍稍高;TOPcon的量产线则很成熟,下游客户渠道已打开。

就在两家龙头正锋相对之时,另一看好BC路线的电池大厂爱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长出面声援BC。他认为,目前阶段,单结晶硅电池终极技术BC将是最佳选择。

其他企业暂未参与到这一轮龙头的技术“互呛”中。但有企业在与界面新闻的交流中表示,对隆基的选择持保守态度,也有企业称不太看好基于P型硅片的BC发展。

攻与守

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把两家光伏龙头推上风口浪尖。技术之争仅是表象,背后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以及晶科对重回组件老大地位的野心。

自从2022年初回A后,晶科能源步步紧逼,扩张节奏明显加快。

去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一度超越隆基,登顶全球,但全年数据未能实现超越。

今年,晶科能源再次发起冲击,上半年组件出货达30.8 GW,暂居全球第一;隆基绿能同期组件出货26.64 GW,跌至全球第三。

据界面新闻了解,今年上半年晶科N型组件出货已达16.4 GW,投产N型电池产能55 GW,居行业首位。其目前TOPCon电池实验室转化效率达26.4%,量产效率超25.5%。

回溯历史,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的江湖地位和如今对调——前者稳坐全球组件老大宝座,后者则是攻擂方。

2016-2019年期间,晶科能源连续四年排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隆基绿能2017年仅排名第七,随后两年分别升至第五和第四位。

2020年,晶科能源被隆基超越,排名跌落至第二,次年跌落至第四。

晶科的跌落,与其没有及时回A获得融资,以及未跟上其他龙头垂直一体化扩产节奏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010年,晶科能源的间接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控股登陆美股。在美股上市十多年里,晶科只进行了五轮融资,合计金额约8亿美元。与此同时,该公司业绩显现疲态。李仙德曾在内部会议上自责,晶科没有更早回国内上市,是一个战略错误。

去年1月,晶科能源成为四大组件龙头中最后一家登陆A股的企业。其此后开始大规模扩张,无论在业务板块布局还是融资上都变得非常积极。

回A不到两年时间内,该公司募资定增近300亿元。作为对比,隆基绿能上市11年以来总融资额约264亿元。

今年6月,李仙德公开发布了一篇名为《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的文章,明确表示要“搞点大的”。

募资的一大目的是扩产。今年5月,晶科高调宣布56 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预计今年底,晶科硅片产能将达85 GW、电池90 GW、组件110 GW,直逼隆基绿能。

与此同时,晶科能源业绩明显转好,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7.24%,今年上半年同比涨324.58%,远超同期隆基绿能的41.63%增速。

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原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在上一轮单多晶路线切换过程中,隆基凭借上游硅片优势、对单晶产品的坚持,以及对金刚线技术的革命,使其组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并最终登顶全球。

与晶科能源回A后的激进扩张不同,近年来无论是业绩还是经营策略,隆基都以维稳为主,频繁提及“不领先不扩产”的经营策略。

或是因为未及时确定下一代技术路线,隆基近两年的产能扩张相比同行显得“迟疑”。钟宝申曾表示,这种谨慎态度,主要是基于在技术路线快速变化期对风险的判断。

今年以来,光伏板块在资本市场中经历周期性调整。作为龙头的隆基,市值已较高位跌去超六成。加之隆基高层在多个公开场合中的发言显现出悲观情绪,这让业内不禁质疑隆基到底怎么了。

制图:马悦然

相比晶科,隆基仍存在一定的产能优势,但较此前缩小。隆基最大的优势在于硅片,该环节产能今年底将达190 GW;在电池和组件端,隆基目前高出晶科约20 GW。

在出货层面,晶科能源今年组件出货目标为70-75 GW,其中N型出货60%;隆基同期预期为85 GW。

虽然隆基暂时目标领先,但其上半年只完成了全年预期的三成,晶科完成度在四成以上。

“去年两家企业出货量差距非常小。今年三季度,晶科出货很可能高于隆基,四季度仍不确定。预计晶科全年组件出货量很可能超过隆基。”有接近晶科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10月10日晚,晶科能源披露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情况,1-9月实现组件总出货量超过52 GW,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其中N型组件出货占比约57%。晶科能源称,其在手订单已可超额覆盖今全年组件出货目标。

未完的较量

两大巨头接下来的较量,只会越来越激烈,且面临的挑战均不小。

晶科能源是一家很重视‘量’的公司。”一位券商分析师这样对界面新闻记者评价晶科。

近年晶科出货量猛进的背后,是无法摆脱的业内对其低利润率、低价竞争的质疑。

上述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业内关于晶科组件出价低的声音从未断过,去年该公司欧洲TOPCon价格几近于其他家的PERC持平,且晶科的成本管控能力相比同行并不算好。

作为行业领先的TOPCon龙头,在它应该享受0.1元/W的溢价红利时,却主动降价到比PERC只多0.03-0.04元的价格。”一位光伏组件企业市场相关高层对界面新闻表示。

晶科能源的低价策略,在其财务数据上也能窥见一斑。以去年年报为例,晶科能源组件毛利率10.61%。同期,晶澳科技组件毛利率14.31%,隆基绿能组件及电池毛利率13.65%,天合光能组件毛利率11.87%。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曾对界面新闻回应过这一质疑。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晶科能源较晚在A股上市,导致其在融资方面没有优势造成的。

由于大肆融资、扩产,近年来晶科能源的负债率未低过70%,这也业内对其的质疑之一。

截至今年6月底,晶科负债率为74.4%,负债总计近900亿元,两项数据均高于其他组件龙头。

尤其是,晶科的大扩产还建立在当前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风险的背景下。但晶科能源并不认为过剩是“问题”。李仙德称,产能过剩是对行业最粗略的一种判断,低效产能肯定过剩,高效、高性价比的永远不够。

除了经营业绩方面,晶科近日陷入的另一大争议是产品质量问题。此前有自媒体报道称,一位光伏投资商公开表示,经检测晶科能源组件有13%出现“隐裂”。

晶科能源随后向界面新闻等媒体否认其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表示有客户在自提的运输过程中,没有妥善保护,出厂产品不存在大量隐裂。

但不可否认的是,晶科能源陷入此种种组件功率虚标、隐裂缺陷等负面舆情,给其产品声誉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较之下,隆基绿能财务数据算得上稳健。

申万宏源分析称,BC细分技术路线较多,除了HPBC外,还有ABC、TBC、IBC 等。复杂繁多的技术路线提高了该产品的技术门槛,未来新玩家进入难度加大。

该机构表示,由于近年扩张凶猛,二级市场普遍担忧明年光伏板块竞争格局将恶化。BC技术路线凭借极高的技术壁垒,短期技术蔓延的可能性较小,一旦确定成为光伏主流技术路线,有望走出属于BC技术的独立行情。

小众BC是机会,但隆基想在TOPCon的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绝不是易事。

一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隆基的技术路线选择和主流企业差异过大,目前并未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数据、产品经验等,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可以超越同行。所以业内对于隆基技术判断的执行度期待,或有所降低。

此外,近年来隆基绿能的业绩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资产减值20.36亿元,导致净利减少19亿元。钟宝申称,这是因为隆基需要对不能进入美国的产品做回退的处理,再发送到其他全球各地,这其中经历了硅料价格大幅下跌的过程。他承认,今年隆基在美国市场上产生了巨大损失。

事实上,贸易壁垒是国内光伏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晶科能源六成市场在海外地区。晶科能源投资者关系总监魏添日前对界面新闻称,去年至今,晶科每个月都会产生较高的通关运输成本,短期内业绩影响明显。但相关政策应对已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未来对海外市场长期抱乐观态度。

今年8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终裁出炉,晶科和隆基的结局完全不同——隆基在内的五家企业被暂时认定为存在规避行为,即未来可能面临惩罚性关税;晶科在内的三家企业被认为不存在规避行为。

不过,美国此前已经决定,对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关税豁免期持续至2024年6月,所以该仲裁短期内的影响较小。

长期看,国内前五大组件巨头均已在美设厂,晶科美国1 GW组件将年内投产,隆基5 GW光伏组件厂将在年底投入运营,这有望进一步对冲贸易壁垒对它们业绩带来的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晶科能源

1k
  • 晶科能源发布N型TOPCon第三代组件,转换效率最高24.8%
  • 0.68元/W是组件价格底线?晶科能源回应:这目前还是一个倡议,后续情况还要观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技术路线分道扬镳,晶科隆基谁能称雄?

技术之争仅是表象,背后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以及晶科对重回组件老大地位的野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马悦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越来越有当年单多晶之争的味道了。”

一位网友在投资者平台如此评价当前隆基绿能(601012.SH)和晶科能源(688223.SH)的技术之争。

这一场争锋中,两大龙头董事长都下场了。

“近期炒来炒去的N基还是P基的BC……这种造词和造概念的文章,如果你有一点物理观,就不会被左右。”

这是TOPCon阵营“领头羊”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日前中秋致辞中的论调。他从电影《奥本海默》谈起物理,并指出无论是TOPCon、HJT还是BC,实验数据说明一切。

可以说,这是李仙德对于此前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引起的BC话题的回应。

隆基绿能是去年全球最大的硅片及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是昔日的组件老大,去年位列全球第二位。

两家龙头企业高管隔空喊话,把关于下一代光伏技术的讨论推向顶峰。

虽然近年来光伏行业四大产业链环节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但头部企业的卡位赛从未停止。

在BC、TOPCon两种技术针锋相对的背后,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两家企业整体实力的较劲。

不同押注

光伏行业制造端主要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前两年硅料价格高位,硅料商掌握话语权,上游环节备受关注,随着今年硅料价格大幅跳水,行业焦点开始更多地转移至电池环节。

对于度电成本为王的光伏行业,除了上游原料价格外,电池技术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类型。

近两年,随着PERC电池接近理论极限效率24.5%,TOPCon、异质结(HJT)、背接触电池(BC)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高效技术路线脱颖而出。

在行业一体化大势下,隆基、晶科等各组件龙头已纷纷往上,加码电池技术。

技术竞赛的关键时期,押中主流技术至关重要,这关乎到其未来投资方向、设备折旧成本等问题。一步错,就可能步步错,最终可能导致掉队。

对这一轮新技术的押注,最早可追溯至2019年。

当年,晶科能源笃定地做出了选择——建设N型TOPCon量产产线;两年后推出了TOPCon组件。它因此成为业内最早明确下一代技术路线布局的龙头。彼时,包括隆基绿能在内的大多数企业,对新技术还处于观望期。

由于TOPCon技术可以在传统PERC基础上进行升级,成本优势明显,之后更多的头部企业开始加入TOPCon量产队伍,包括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通威股份(600438.SH)等。

随着行业玩家的增加,TOPCon降本空间加大,一时间成为N型时代的主流技术选择,赢面逐渐加大。

“超预期发展。”日前,PV InfoLink资深分析师赵祥在对TOPCon技术进行分析时提到。他预计今年底TOPCon名义产能将增至近500 GW,市占率约25%,明年上半年有效产能有望超过PERC。

“明年TOPCon整体出货占比有望突破六成,甚至更高的水平。”赵祥称。

就在业内以为TOPCon能够一统技术江湖之时,隆基绿能抛出一颗炸弹。

在9月初的公司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罕见地高调定论称,TOPCon技术高度同质化,容易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现象,因此它仅是过渡产品。

钟宝申认为,未来5-6年,BC类电池将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且逐步取代TOPCon技术,且隆基绿能未来电池路线将以BC技术为主。

BC全称为背接触电池,是一种平台型结构,能与多种路线结合。但时至今日,国内可以量产BC电池的企业仅有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两家。

在隆基发声后不到一周内,晶科能源进行了“回怼”。CTO金浩在公司活动上表示,未来两三年内,BC电池成本仍比TOPCon高出0.1元/W以上。

金浩还指出,BC因背部遮挡过多,很难达成50%以上的双面率。在其双面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BC的发电效果劣于TOPCon产品。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TOPCon在成本上都有着绝对领先的优势。”金浩称,未来将占据市场50%以上。

面对晶科的论调,隆基绿能又给了隔空回击。

9月19日晚,隆基绿能宣布拟投资40亿元,在陕西省铜川建设年产12 GW单晶电池项目,采用的是HPBC pro电池技术。HPBC为基于P型的BC电池。

翌日,隆基绿能就组织了一场董事长媒体采访。钟宝申提到,HPBC为“单面之王”,但HPBC pro版采用双面电池,且其双面率并不低。

BC类电池因美观性等特征,被业内认为更适合分布式场景。但钟宝申指出,“HPBC pro版产品最终折合后的综合效率高,在地面电站中有很大竞争力”,直接反驳了BC产品在地面电站等市场处于弱势的观点。

根据业内各数据综合来看,BC的优势是理论效率更高、更美观,但量产难度高、电池成本仍稍高;TOPcon的量产线则很成熟,下游客户渠道已打开。

就在两家龙头正锋相对之时,另一看好BC路线的电池大厂爱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长出面声援BC。他认为,目前阶段,单结晶硅电池终极技术BC将是最佳选择。

其他企业暂未参与到这一轮龙头的技术“互呛”中。但有企业在与界面新闻的交流中表示,对隆基的选择持保守态度,也有企业称不太看好基于P型硅片的BC发展。

攻与守

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把两家光伏龙头推上风口浪尖。技术之争仅是表象,背后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以及晶科对重回组件老大地位的野心。

自从2022年初回A后,晶科能源步步紧逼,扩张节奏明显加快。

去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一度超越隆基,登顶全球,但全年数据未能实现超越。

今年,晶科能源再次发起冲击,上半年组件出货达30.8 GW,暂居全球第一;隆基绿能同期组件出货26.64 GW,跌至全球第三。

据界面新闻了解,今年上半年晶科N型组件出货已达16.4 GW,投产N型电池产能55 GW,居行业首位。其目前TOPCon电池实验室转化效率达26.4%,量产效率超25.5%。

回溯历史,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的江湖地位和如今对调——前者稳坐全球组件老大宝座,后者则是攻擂方。

2016-2019年期间,晶科能源连续四年排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隆基绿能2017年仅排名第七,随后两年分别升至第五和第四位。

2020年,晶科能源被隆基超越,排名跌落至第二,次年跌落至第四。

晶科的跌落,与其没有及时回A获得融资,以及未跟上其他龙头垂直一体化扩产节奏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010年,晶科能源的间接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控股登陆美股。在美股上市十多年里,晶科只进行了五轮融资,合计金额约8亿美元。与此同时,该公司业绩显现疲态。李仙德曾在内部会议上自责,晶科没有更早回国内上市,是一个战略错误。

去年1月,晶科能源成为四大组件龙头中最后一家登陆A股的企业。其此后开始大规模扩张,无论在业务板块布局还是融资上都变得非常积极。

回A不到两年时间内,该公司募资定增近300亿元。作为对比,隆基绿能上市11年以来总融资额约264亿元。

今年6月,李仙德公开发布了一篇名为《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的文章,明确表示要“搞点大的”。

募资的一大目的是扩产。今年5月,晶科高调宣布56 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预计今年底,晶科硅片产能将达85 GW、电池90 GW、组件110 GW,直逼隆基绿能。

与此同时,晶科能源业绩明显转好,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7.24%,今年上半年同比涨324.58%,远超同期隆基绿能的41.63%增速。

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原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在上一轮单多晶路线切换过程中,隆基凭借上游硅片优势、对单晶产品的坚持,以及对金刚线技术的革命,使其组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并最终登顶全球。

与晶科能源回A后的激进扩张不同,近年来无论是业绩还是经营策略,隆基都以维稳为主,频繁提及“不领先不扩产”的经营策略。

或是因为未及时确定下一代技术路线,隆基近两年的产能扩张相比同行显得“迟疑”。钟宝申曾表示,这种谨慎态度,主要是基于在技术路线快速变化期对风险的判断。

今年以来,光伏板块在资本市场中经历周期性调整。作为龙头的隆基,市值已较高位跌去超六成。加之隆基高层在多个公开场合中的发言显现出悲观情绪,这让业内不禁质疑隆基到底怎么了。

制图:马悦然

相比晶科,隆基仍存在一定的产能优势,但较此前缩小。隆基最大的优势在于硅片,该环节产能今年底将达190 GW;在电池和组件端,隆基目前高出晶科约20 GW。

在出货层面,晶科能源今年组件出货目标为70-75 GW,其中N型出货60%;隆基同期预期为85 GW。

虽然隆基暂时目标领先,但其上半年只完成了全年预期的三成,晶科完成度在四成以上。

“去年两家企业出货量差距非常小。今年三季度,晶科出货很可能高于隆基,四季度仍不确定。预计晶科全年组件出货量很可能超过隆基。”有接近晶科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10月10日晚,晶科能源披露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情况,1-9月实现组件总出货量超过52 GW,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其中N型组件出货占比约57%。晶科能源称,其在手订单已可超额覆盖今全年组件出货目标。

未完的较量

两大巨头接下来的较量,只会越来越激烈,且面临的挑战均不小。

晶科能源是一家很重视‘量’的公司。”一位券商分析师这样对界面新闻记者评价晶科。

近年晶科出货量猛进的背后,是无法摆脱的业内对其低利润率、低价竞争的质疑。

上述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业内关于晶科组件出价低的声音从未断过,去年该公司欧洲TOPCon价格几近于其他家的PERC持平,且晶科的成本管控能力相比同行并不算好。

作为行业领先的TOPCon龙头,在它应该享受0.1元/W的溢价红利时,却主动降价到比PERC只多0.03-0.04元的价格。”一位光伏组件企业市场相关高层对界面新闻表示。

晶科能源的低价策略,在其财务数据上也能窥见一斑。以去年年报为例,晶科能源组件毛利率10.61%。同期,晶澳科技组件毛利率14.31%,隆基绿能组件及电池毛利率13.65%,天合光能组件毛利率11.87%。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曾对界面新闻回应过这一质疑。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晶科能源较晚在A股上市,导致其在融资方面没有优势造成的。

由于大肆融资、扩产,近年来晶科能源的负债率未低过70%,这也业内对其的质疑之一。

截至今年6月底,晶科负债率为74.4%,负债总计近900亿元,两项数据均高于其他组件龙头。

尤其是,晶科的大扩产还建立在当前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风险的背景下。但晶科能源并不认为过剩是“问题”。李仙德称,产能过剩是对行业最粗略的一种判断,低效产能肯定过剩,高效、高性价比的永远不够。

除了经营业绩方面,晶科近日陷入的另一大争议是产品质量问题。此前有自媒体报道称,一位光伏投资商公开表示,经检测晶科能源组件有13%出现“隐裂”。

晶科能源随后向界面新闻等媒体否认其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表示有客户在自提的运输过程中,没有妥善保护,出厂产品不存在大量隐裂。

但不可否认的是,晶科能源陷入此种种组件功率虚标、隐裂缺陷等负面舆情,给其产品声誉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较之下,隆基绿能财务数据算得上稳健。

申万宏源分析称,BC细分技术路线较多,除了HPBC外,还有ABC、TBC、IBC 等。复杂繁多的技术路线提高了该产品的技术门槛,未来新玩家进入难度加大。

该机构表示,由于近年扩张凶猛,二级市场普遍担忧明年光伏板块竞争格局将恶化。BC技术路线凭借极高的技术壁垒,短期技术蔓延的可能性较小,一旦确定成为光伏主流技术路线,有望走出属于BC技术的独立行情。

小众BC是机会,但隆基想在TOPCon的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绝不是易事。

一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隆基的技术路线选择和主流企业差异过大,目前并未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数据、产品经验等,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可以超越同行。所以业内对于隆基技术判断的执行度期待,或有所降低。

此外,近年来隆基绿能的业绩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资产减值20.36亿元,导致净利减少19亿元。钟宝申称,这是因为隆基需要对不能进入美国的产品做回退的处理,再发送到其他全球各地,这其中经历了硅料价格大幅下跌的过程。他承认,今年隆基在美国市场上产生了巨大损失。

事实上,贸易壁垒是国内光伏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晶科能源六成市场在海外地区。晶科能源投资者关系总监魏添日前对界面新闻称,去年至今,晶科每个月都会产生较高的通关运输成本,短期内业绩影响明显。但相关政策应对已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未来对海外市场长期抱乐观态度。

今年8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终裁出炉,晶科和隆基的结局完全不同——隆基在内的五家企业被暂时认定为存在规避行为,即未来可能面临惩罚性关税;晶科在内的三家企业被认为不存在规避行为。

不过,美国此前已经决定,对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关税豁免期持续至2024年6月,所以该仲裁短期内的影响较小。

长期看,国内前五大组件巨头均已在美设厂,晶科美国1 GW组件将年内投产,隆基5 GW光伏组件厂将在年底投入运营,这有望进一步对冲贸易壁垒对它们业绩带来的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