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2023傅雷翻译出版奖公布10部入围作品,80、90后译者占八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傅雷翻译出版奖公布10部入围作品,80、90后译者占八成

参选作品除了名著,也有越来越多当代作品。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我们发现,法国人关心的话题,在中国读者中也有共鸣。昨日,在傅雷奖初评发布会上,2023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主席蒲皓琳揭晓了入围终评的10部译作。她总结了近年来的参选作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参选作品除了名著,也有越来越多当代作品。我们从中发现中法社会有很多共同点——社会分化、阶级差异、迷失的青年寻找自我……这些作品主题多样化,且在中法青年中均有共鸣。”

入围终评的10部译作中包括文学类和社科类两大领域。文学类入围作品中,勒克莱齐奥《阿尔玛》讲述了数世纪以来座非洲岛屿上发生的悲惨往事罗曼·莫内里《床,沙发,我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拥有硕士文凭的法国年轻人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状态;《海下囚途:豪华邮轮底舱打工记》以游轮上的一位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青年的口吻,讲述了阶级分化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同意》是曾经推动法国性同意立法的现象级图书《陌生的朋友们:苏佩维埃尔诗集②》收录了收录苏佩维埃尔的两部诗集——《无辜的苦役犯》和《陌生的朋友们》。

社科类入围作品包括:雅克·勒高夫《阿西西的圣方济各》该书是整个中世纪状况的缩影《法国私法史:从大革命到当代》,这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作品,讨论了法国私法在两个世纪内社会、经济、政治变迁中的发展历程《普鲁斯特传》,这是关于普鲁斯特的权威传记《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讲述了第一次欧洲全球化的故事;《世间万数》,一部人文色彩浓郁的历史文化科普读物

蒲皓琳谈到,评委会中每位评委的风格各不相同,有人会细究翻译准确度,而她自己则看重作品的普遍吸引力和是否能够在中国读者中产生共鸣,共同点在于不仅注重译文质量,也关注编辑质量。有一本未入选短名单的作品也令她印象深刻,那就是《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这本书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包括了许多今年在中国也能看到的现象。”

中国是法语图书的引进大国,中文十年来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界版权转让语种榜首。2022年,中法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达1300份。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傅雷奖的十位入围译者中,八零、九零后占到了八位。

傅雷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18日在广州举办,次日还将呈现数场文学讲座。届时,法方特邀嘉宾小说家《刺猬的优雅》作者妙莉叶·芭贝里将出席颁奖典礼和文学对谈。这也是疫情之后傅雷奖首次迎来法国嘉宾。

附:10部入围终评作品及入围理由

社科类: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雅克·勒高夫 著 栾颖新 译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

方济各是中世纪的关键人物,推动了一个现代的、充满活力的中世纪的诞生。本书是历史学家勒高夫的作品。虽然书名只涉及方济各,但全书却是整个中世纪状况的缩影。勒高夫力图在研究方法和理解视角上进行创新——把方济各视为整体史的研究对象。也如勒高夫所言,贫困是人类社会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方济各的精神和言行或许对我们仍有启发。

《法国私法史:从大革命到当代》
让-路易·阿尔佩兰 著 朱明哲 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从内外两个视角考察1804年以降的法国私法史,一是基于外部视角,分析民事立法、判例、学说等广义私法法源的变迁;二是基于内部视角,以全局史观阐释法典化后的法国私法体系。本书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为何《法国民法典》被视为私法发展历程中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兴起如何改变对法典的解释?法典如何适应1880年至1945年的法律思维革新?全新的法典何以自1945年延续至今?试图启发读者思考法律相对于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普鲁斯特传》
让-伊夫·塔迪耶 著 李鸿飞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让-伊夫·塔耶迪从1970年代就发表关于普鲁斯特的研究著作,参与主编伽利玛出版社的《普鲁斯特学刊》,并主编的“七星文库”的新版《追忆似水年华》。得益于独特的知识背景,这本传记致力于寻找《追忆》中各个主题的来源,探究作家的情感与智知世界,重建《追忆》的写作过程。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 著 李征 译
东方出版社

西葡帝国(1580—1640)曾在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络。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为迫使人们接受他们的在场,探索了如何统治他们所不了解的地域,而那里的人们则不得不面对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同的思想与权力形式。当地传统与欧洲人的智识发生碰撞、融合,人们相互混合,不同文明互相建立起联系,世界遂发生全球化。这不仅带来生活方式、技术、经济的巨大变革,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信仰与想象。

《世间万数》
埃尔韦·莱宁 著 缪伶超 译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一本关于数学的历史文化读物,人文色彩浓郁,哲学思维贯穿始终。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数学的起源,探讨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这些问题如何变得越来越抽象,如测量之类相对具体的目标最终如何导向由伽罗瓦、庞加莱或格罗滕迪克一步步创建的数学结构,第三部分聚焦数学的核心,即数学到底是什么。最后一部分讲述数学如今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要和它打交道。

文学类 

《阿尔玛》
勒克莱齐奥 著 张璐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上海九久读书人

长篇小说《阿尔玛》是典型的双线叙述结构:一条线是主人公“我”的叙述,讲到毛里求斯岛寻访费尔森家族的亲人及其过往,他们住在一个叫阿尔玛的地方;另一头线是流浪汉“渡渡”的叙述,他得过一场怪病,面容被病摧毁,作为岛上最后一名费尔森家族的成员,讲述了他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最后离开岛屿,在法国流浪的经过。这部小说即是一部晦暗的家族史,也是一部岛上的殖民史,勾勒出数个世纪以来这座美丽的非洲岛屿上曾经发生的悲惨往事。 

《床,沙发,我的人生》
罗曼 · 莫内里 著 吕俊君 译
中信出版集团·春潮

小说以“那谁”的第一人称口吻描写:我是一个不想上班的年轻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轻松自由地活着。我有硕士文凭,但我喜欢无所事事,床和沙发是我的大本营。我做过实习生,后来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小说以幽默略带嘲讽的笔调描写了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引导读者思考工作与人生的关系,并鼓励年轻人跟随内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海下囚途:豪华邮轮底舱打工记》
斯里曼·卡德尔 著 陈梦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天早上,斯里曼·卡德尔决定到一艘在加勒比海巡游的豪华邮轮上工作。在这座运载着8000人的海上城市里,6000人是看得到海的游客,2000人是甲板之下不见天日的现代奴隶,被雇来满足上层舱房的需求。斯里曼,这个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青年,更是在众人之下:他是被人呼来唤去到处救火的勤杂工“百搭”。现在,他讲述一切,揭开了大众旅游业下层风景的遮羞布。本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纪实,它同时还是一个文学行为。

《同意》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著 李溪月 译
文汇出版社 /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在14岁时被一位50多岁的知名作家引诱,30年后,她讲述了这个男人对她的影响,以及这段关系在她身为女性的一生中留下的持久烙印。这不仅仅是一个私人的故事,她还对时代的过激、被才华和名声所蒙蔽的自满的文学环境提出了质疑。

《陌生的朋友们:苏佩维埃尔诗集②》
于勒·苏佩维埃尔 著 吴燕南 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 拜德雅

作品由两部发表于1930年代的诗集构成。在《无辜的苦役犯》中,诗人向自我内部挖掘,抓寻隐秘个人世界中的奇异性,而在《陌生的朋友们》中,诗人将目光投向无尽广阔的、熟悉又陌生的外部世界,怀着好奇与同理心平等地追问着一切他者的秘密。两部诗集涉及到众多相似的主题:孤独、死亡、疾病、逝去的爱情与时间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傅雷翻译出版奖公布10部入围作品,80、90后译者占八成

参选作品除了名著,也有越来越多当代作品。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我们发现,法国人关心的话题,在中国读者中也有共鸣。昨日,在傅雷奖初评发布会上,2023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主席蒲皓琳揭晓了入围终评的10部译作。她总结了近年来的参选作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参选作品除了名著,也有越来越多当代作品。我们从中发现中法社会有很多共同点——社会分化、阶级差异、迷失的青年寻找自我……这些作品主题多样化,且在中法青年中均有共鸣。”

入围终评的10部译作中包括文学类和社科类两大领域。文学类入围作品中,勒克莱齐奥《阿尔玛》讲述了数世纪以来座非洲岛屿上发生的悲惨往事罗曼·莫内里《床,沙发,我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拥有硕士文凭的法国年轻人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状态;《海下囚途:豪华邮轮底舱打工记》以游轮上的一位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青年的口吻,讲述了阶级分化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同意》是曾经推动法国性同意立法的现象级图书《陌生的朋友们:苏佩维埃尔诗集②》收录了收录苏佩维埃尔的两部诗集——《无辜的苦役犯》和《陌生的朋友们》。

社科类入围作品包括:雅克·勒高夫《阿西西的圣方济各》该书是整个中世纪状况的缩影《法国私法史:从大革命到当代》,这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作品,讨论了法国私法在两个世纪内社会、经济、政治变迁中的发展历程《普鲁斯特传》,这是关于普鲁斯特的权威传记《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讲述了第一次欧洲全球化的故事;《世间万数》,一部人文色彩浓郁的历史文化科普读物

蒲皓琳谈到,评委会中每位评委的风格各不相同,有人会细究翻译准确度,而她自己则看重作品的普遍吸引力和是否能够在中国读者中产生共鸣,共同点在于不仅注重译文质量,也关注编辑质量。有一本未入选短名单的作品也令她印象深刻,那就是《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这本书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包括了许多今年在中国也能看到的现象。”

中国是法语图书的引进大国,中文十年来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界版权转让语种榜首。2022年,中法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达1300份。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傅雷奖的十位入围译者中,八零、九零后占到了八位。

傅雷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18日在广州举办,次日还将呈现数场文学讲座。届时,法方特邀嘉宾小说家《刺猬的优雅》作者妙莉叶·芭贝里将出席颁奖典礼和文学对谈。这也是疫情之后傅雷奖首次迎来法国嘉宾。

附:10部入围终评作品及入围理由

社科类: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雅克·勒高夫 著 栾颖新 译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

方济各是中世纪的关键人物,推动了一个现代的、充满活力的中世纪的诞生。本书是历史学家勒高夫的作品。虽然书名只涉及方济各,但全书却是整个中世纪状况的缩影。勒高夫力图在研究方法和理解视角上进行创新——把方济各视为整体史的研究对象。也如勒高夫所言,贫困是人类社会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方济各的精神和言行或许对我们仍有启发。

《法国私法史:从大革命到当代》
让-路易·阿尔佩兰 著 朱明哲 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从内外两个视角考察1804年以降的法国私法史,一是基于外部视角,分析民事立法、判例、学说等广义私法法源的变迁;二是基于内部视角,以全局史观阐释法典化后的法国私法体系。本书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为何《法国民法典》被视为私法发展历程中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兴起如何改变对法典的解释?法典如何适应1880年至1945年的法律思维革新?全新的法典何以自1945年延续至今?试图启发读者思考法律相对于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普鲁斯特传》
让-伊夫·塔迪耶 著 李鸿飞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让-伊夫·塔耶迪从1970年代就发表关于普鲁斯特的研究著作,参与主编伽利玛出版社的《普鲁斯特学刊》,并主编的“七星文库”的新版《追忆似水年华》。得益于独特的知识背景,这本传记致力于寻找《追忆》中各个主题的来源,探究作家的情感与智知世界,重建《追忆》的写作过程。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 著 李征 译
东方出版社

西葡帝国(1580—1640)曾在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络。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为迫使人们接受他们的在场,探索了如何统治他们所不了解的地域,而那里的人们则不得不面对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同的思想与权力形式。当地传统与欧洲人的智识发生碰撞、融合,人们相互混合,不同文明互相建立起联系,世界遂发生全球化。这不仅带来生活方式、技术、经济的巨大变革,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信仰与想象。

《世间万数》
埃尔韦·莱宁 著 缪伶超 译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一本关于数学的历史文化读物,人文色彩浓郁,哲学思维贯穿始终。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数学的起源,探讨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这些问题如何变得越来越抽象,如测量之类相对具体的目标最终如何导向由伽罗瓦、庞加莱或格罗滕迪克一步步创建的数学结构,第三部分聚焦数学的核心,即数学到底是什么。最后一部分讲述数学如今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要和它打交道。

文学类 

《阿尔玛》
勒克莱齐奥 著 张璐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上海九久读书人

长篇小说《阿尔玛》是典型的双线叙述结构:一条线是主人公“我”的叙述,讲到毛里求斯岛寻访费尔森家族的亲人及其过往,他们住在一个叫阿尔玛的地方;另一头线是流浪汉“渡渡”的叙述,他得过一场怪病,面容被病摧毁,作为岛上最后一名费尔森家族的成员,讲述了他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最后离开岛屿,在法国流浪的经过。这部小说即是一部晦暗的家族史,也是一部岛上的殖民史,勾勒出数个世纪以来这座美丽的非洲岛屿上曾经发生的悲惨往事。 

《床,沙发,我的人生》
罗曼 · 莫内里 著 吕俊君 译
中信出版集团·春潮

小说以“那谁”的第一人称口吻描写:我是一个不想上班的年轻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轻松自由地活着。我有硕士文凭,但我喜欢无所事事,床和沙发是我的大本营。我做过实习生,后来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小说以幽默略带嘲讽的笔调描写了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引导读者思考工作与人生的关系,并鼓励年轻人跟随内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海下囚途:豪华邮轮底舱打工记》
斯里曼·卡德尔 著 陈梦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天早上,斯里曼·卡德尔决定到一艘在加勒比海巡游的豪华邮轮上工作。在这座运载着8000人的海上城市里,6000人是看得到海的游客,2000人是甲板之下不见天日的现代奴隶,被雇来满足上层舱房的需求。斯里曼,这个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青年,更是在众人之下:他是被人呼来唤去到处救火的勤杂工“百搭”。现在,他讲述一切,揭开了大众旅游业下层风景的遮羞布。本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纪实,它同时还是一个文学行为。

《同意》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著 李溪月 译
文汇出版社 /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在14岁时被一位50多岁的知名作家引诱,30年后,她讲述了这个男人对她的影响,以及这段关系在她身为女性的一生中留下的持久烙印。这不仅仅是一个私人的故事,她还对时代的过激、被才华和名声所蒙蔽的自满的文学环境提出了质疑。

《陌生的朋友们:苏佩维埃尔诗集②》
于勒·苏佩维埃尔 著 吴燕南 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 拜德雅

作品由两部发表于1930年代的诗集构成。在《无辜的苦役犯》中,诗人向自我内部挖掘,抓寻隐秘个人世界中的奇异性,而在《陌生的朋友们》中,诗人将目光投向无尽广阔的、熟悉又陌生的外部世界,怀着好奇与同理心平等地追问着一切他者的秘密。两部诗集涉及到众多相似的主题:孤独、死亡、疾病、逝去的爱情与时间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