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传动轴异响不算什么,宝马更大的危机是错失新能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传动轴异响不算什么,宝马更大的危机是错失新能源

宝马,你知道“大意失荆州”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锋出行

3月15日这天上午,有汽车KOL在网上爆料当晚会有汽车品牌出现,而谁都没想到今年亮相3·15晚会的品牌是宝马,至于被投诉问题也颇为离谱:传动轴出现异响,售后给出的答复无法让人满意。

具体来说,据央视报道,多位宝马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530Li车型存在明显的传动轴异响问题,而该问题也得到了品牌方和4S店的确认,只不过他们的解决方案是维修或更换传动轴,但大多数车主想要的解决方案是退车或者换车。

正是因为售后解决方案和消费者的预期相去甚远,该问题持续发酵,最终成为3·15晚会上的典型案例。据小通了解,有关宝马530Li传动轴异响的问题最早在2023年8月就已经有报道,半年过去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可见双方的分歧非常巨大。

央视曝光后,3月15日晚宝马作出回应,主要强调两点:1.传动轴异响为真,但不影响行驶安全;2.会通过维修解决且承担所有费用。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宝马的回应颇有些云淡风轻,个别消费者想要退车、换车的诉求依然得不到满足,让人感到“难以评价”。

暂且将传动轴异响一事放到一边,宝马回应的态度总让我联想起他们对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态度,似乎也是这样云淡风轻。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电气化进程落后于潮流的品牌表现得云淡风轻,但那些力争上游的品牌,比如中国的新势力对待电气化的态度却是严阵以待。而从结果来看,无论是产品、销量还是技术储备,以宝马为代表的“BBA”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几乎毫无影响力,眼看就要掉队。

有果必有因,宝马新能源掉队的因,要从哪里开始说起?

没那么坏,也没那么好

按照“印象流”的说法,宝马的新能源布局的确明显落后,而关键还是要看和谁比,如果将对比的对象换成“BBA”的话,宝马的新能源进展还是值得说道的。

要论全球电动车的交付量增长速度,奥迪其实是BBA中垫底的那位,2023年的增长率为51%,奔驰味61%,宝马表现最好,高达74%。

在国内,宝马新能源车的表现也还不错,2023年纯电动车交付量接近10万台,增长幅度达到118%。这个成绩如果放在新势力的榜单中,大概可以排到问界(9.4万台)和极氪(11.8万台)之间。

当然,能够录得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根本原因还是基数太小。宝马2023年共售出37.6万辆纯电动车,作为对比纯电老大哥特斯拉的年度成绩单是181万量,宝马差了数个数量级。

“没那么坏,也没那么好”,这句话既可以用在宝马的新能源车销量成绩上,也可以用在产品上。

说起新能源产品布局,尤其是纯电车型,宝马的动作一直比较积极。无论是SUV还是轿车车型宝马均有新能源布局,除了上了年岁的插混车型外,重新打造的纯电车型会更有看点。

根据宝马中国官网,目前国内开售的纯电动车(i系列)共有7款,轿车车型可选i3、i4、i5、i7,而SUV车型则有iX、iX1和iX3可选,能够和传统的燃油车序列对应,价位段覆盖也更加完整。

能够给消费者相对丰富的选择是宝马新能源车(纯电动车)销量表现还算不错的其中一个原因,至于另一个原因可能有些尴尬:宝马的纯电动车更擅长“打骨折”。

其中的代表车型自然是宝马i3,这款和宝马3系同级的C级车在一连串的优惠后落地价来到23~25万元,看齐二线豪华品牌燃油车,也是BBA三个品牌所有C级轿车中的落地价最低的那款。

大幅度降价背后自然是竞争力不足,体现在宝马i3上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配置实在太寒酸。在宝马i3上大多数配置都要选装,入门款型号eDrive35L选装防眩目后视镜要4500元、主动巡航系统5900元、座椅加热3500元、HUD 10000元……

除了配置低之外,车子本身的电气化能力也不足,智能座舱概念基本不存在,真实续航基本只有300公里出头。再加上不快的充电速度、落后的整车电压平台,宝马i3的竞争力相当乏善可陈。

在我看来,如果宝马i3挂的不是宝马的Logo,卖到23万就这样的配置可能也不会有人留意;但哪怕它是一辆宝马,也依然要折扣10万元才能换来销量,可谓是“以价换量”的极致代表。

不难看出,宝马i3其实是宝马新能源产品的缩影——产品力严重不足甚至落后于时代。

没那么晚,也没那么早

“电动不彻底,就是彻底不电动。”看来德国人的确没听说过这句在中国互联网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观点,所以才会在推动电动化的过程中显得犹豫不决。

要论资历宝马是世界上最早一批研究新能源车的车企之一,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72年。不过大家更熟悉的应该还是2013年推出的i3(老款)和i8,其中宝马i8以科幻风设计风靡院线,是大多数人对“纯电跑车”的启蒙之作。

2013款宝马i3则搭载了碳纤维等“黑科技”,可视为微型电动车的鼻祖,当然售价上就不是一个水准了。

只可惜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真正定义现代纯电动车的企业是特斯拉。

2013到2023这十年里,宝马在新能源领域基本没有建树,主要的产品也是以“油改电”的插混车型为主。真正确立下一阶段的新能源战略已经是2023年的事情,去年宝马宣布要在2030年售出700万台新能源车(包含混动和纯电动车型),且在慕尼黑车展上展出了新一代纯电动概念车BMW Vision Neue Klasse,战略和想法都很清晰,只是基于概念车打造的全新电动车,还要到2025年才能亮相。

BMW Vision Neue Klasse这款概念车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采用了宝马全新研发的纯电架构,该架构的电池包装载范围覆盖75kWh到150kWh,支持800V电池组和最高270kW的充电功率。

这意味着,基于该架构打造的车型即使在2025年面世,核心参数也不会比主流的纯电动车落后太多。根据外媒报道,首款基于全新架构打造的纯电动车型将取代现在的宝马iX3,然后第二款车型则是i3的换代产品。试想一下,全新架构用在“甜点级”的产品线上,没准真的能让宝马的主流纯电动车有更强的吸引力,至少不会闹出宝马i3上那样的笑话了。

当然,打造一个可靠的纯电动架构只是第一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水平的纯电架构在中国市场并不罕见,甚至基于这些架构打造的车辆,已经满大街地跑。摆在宝马面前需要补课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智能座舱、智能交互等等。只是悲观地说,在这些智能化能力上宝马除了借鉴大众集团和中国车企合作,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智能驾驶就值得单独谈谈,因为宝马走的路线和中国车企不一样,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L3级自动驾驶上。宝马已经在德国取得L3上路许可,也在上海拿到了测试牌照,难道这会成为宝马智驾反超的契机?值得期待。

没那么弱,也没那么强

去年年底宝马宣布,为了提升补能体验,要破天荒地和奔驰合作共建充电站。规格很美好,最大充电功率可达600kW;数量也很惊人,到2026年底建成1000座、提供7000支充电枪。见到这些布局,你很难说宝马没想过用心做好新能源车。

实际上这就是宝马现阶段在新能源布局上的情况,看纸面的表现没那么弱,但一研究就让人觉得没那么强。

归根到底,在与中国汽车品牌的较劲中宝马依然能够靠燃油车占得优势,2023年总销量为惊人的84万辆,甚至要比2022年微微上涨4.2%,是豪华品牌的销量一哥。在这样的成绩支撑下,宝马显然不太能感受到生存压力,“蓝天白云标”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号召力依旧,推动新能源转型自然就不那么迫切了。

从产品竞争的角度来看,宝马面向的市场基本在20万元以上,而且随着价格的提升用户粘性越来越强,新能源车和纯电动车在高端市场中号召力不如燃油车,相信这也是宝马对待新能源转型相对漫不经心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宝马CEO奥利弗・齐普斯也公开表示,宝马不会悉数押注纯电动力,认为燃油车依然有市场需求,而未来甚至氢能源等也是未来方向。所以说宝马对待纯电动车的态度没有中国品牌那么激进,多少也是有高层意志的影响,至于“船大难掉头”“内部盘根错节、利益复杂”等理由,更是老生常谈。

长远地说,宝马必须在纯电动车上有所建树,至少他们需要为了中国市场而重点布局。从整个新能源的渗透率来看,中国市场中新能源车超过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且很有机会在短期内发生,再加上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重视,纯电动车会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

最后我觉得,宝马的德国高管还是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中国的一些历史典故,和“前车之鉴”这句老话。无论是针对3·15晚会的回应还是应对新能源竞争的态度,如果宝马一直不重视,很可能会自食其果。

要知道,当初不可一世的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陨落也只是一两个季度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宝马

6k
  •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会见宝马集团政府及涉外事务副总裁格兰·施密特
  • 实探被品牌取消授权的全球首家5S店:闭店后开始统计车主损失情况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传动轴异响不算什么,宝马更大的危机是错失新能源

宝马,你知道“大意失荆州”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锋出行

3月15日这天上午,有汽车KOL在网上爆料当晚会有汽车品牌出现,而谁都没想到今年亮相3·15晚会的品牌是宝马,至于被投诉问题也颇为离谱:传动轴出现异响,售后给出的答复无法让人满意。

具体来说,据央视报道,多位宝马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530Li车型存在明显的传动轴异响问题,而该问题也得到了品牌方和4S店的确认,只不过他们的解决方案是维修或更换传动轴,但大多数车主想要的解决方案是退车或者换车。

正是因为售后解决方案和消费者的预期相去甚远,该问题持续发酵,最终成为3·15晚会上的典型案例。据小通了解,有关宝马530Li传动轴异响的问题最早在2023年8月就已经有报道,半年过去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可见双方的分歧非常巨大。

央视曝光后,3月15日晚宝马作出回应,主要强调两点:1.传动轴异响为真,但不影响行驶安全;2.会通过维修解决且承担所有费用。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宝马的回应颇有些云淡风轻,个别消费者想要退车、换车的诉求依然得不到满足,让人感到“难以评价”。

暂且将传动轴异响一事放到一边,宝马回应的态度总让我联想起他们对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态度,似乎也是这样云淡风轻。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电气化进程落后于潮流的品牌表现得云淡风轻,但那些力争上游的品牌,比如中国的新势力对待电气化的态度却是严阵以待。而从结果来看,无论是产品、销量还是技术储备,以宝马为代表的“BBA”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几乎毫无影响力,眼看就要掉队。

有果必有因,宝马新能源掉队的因,要从哪里开始说起?

没那么坏,也没那么好

按照“印象流”的说法,宝马的新能源布局的确明显落后,而关键还是要看和谁比,如果将对比的对象换成“BBA”的话,宝马的新能源进展还是值得说道的。

要论全球电动车的交付量增长速度,奥迪其实是BBA中垫底的那位,2023年的增长率为51%,奔驰味61%,宝马表现最好,高达74%。

在国内,宝马新能源车的表现也还不错,2023年纯电动车交付量接近10万台,增长幅度达到118%。这个成绩如果放在新势力的榜单中,大概可以排到问界(9.4万台)和极氪(11.8万台)之间。

当然,能够录得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根本原因还是基数太小。宝马2023年共售出37.6万辆纯电动车,作为对比纯电老大哥特斯拉的年度成绩单是181万量,宝马差了数个数量级。

“没那么坏,也没那么好”,这句话既可以用在宝马的新能源车销量成绩上,也可以用在产品上。

说起新能源产品布局,尤其是纯电车型,宝马的动作一直比较积极。无论是SUV还是轿车车型宝马均有新能源布局,除了上了年岁的插混车型外,重新打造的纯电车型会更有看点。

根据宝马中国官网,目前国内开售的纯电动车(i系列)共有7款,轿车车型可选i3、i4、i5、i7,而SUV车型则有iX、iX1和iX3可选,能够和传统的燃油车序列对应,价位段覆盖也更加完整。

能够给消费者相对丰富的选择是宝马新能源车(纯电动车)销量表现还算不错的其中一个原因,至于另一个原因可能有些尴尬:宝马的纯电动车更擅长“打骨折”。

其中的代表车型自然是宝马i3,这款和宝马3系同级的C级车在一连串的优惠后落地价来到23~25万元,看齐二线豪华品牌燃油车,也是BBA三个品牌所有C级轿车中的落地价最低的那款。

大幅度降价背后自然是竞争力不足,体现在宝马i3上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配置实在太寒酸。在宝马i3上大多数配置都要选装,入门款型号eDrive35L选装防眩目后视镜要4500元、主动巡航系统5900元、座椅加热3500元、HUD 10000元……

除了配置低之外,车子本身的电气化能力也不足,智能座舱概念基本不存在,真实续航基本只有300公里出头。再加上不快的充电速度、落后的整车电压平台,宝马i3的竞争力相当乏善可陈。

在我看来,如果宝马i3挂的不是宝马的Logo,卖到23万就这样的配置可能也不会有人留意;但哪怕它是一辆宝马,也依然要折扣10万元才能换来销量,可谓是“以价换量”的极致代表。

不难看出,宝马i3其实是宝马新能源产品的缩影——产品力严重不足甚至落后于时代。

没那么晚,也没那么早

“电动不彻底,就是彻底不电动。”看来德国人的确没听说过这句在中国互联网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观点,所以才会在推动电动化的过程中显得犹豫不决。

要论资历宝马是世界上最早一批研究新能源车的车企之一,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72年。不过大家更熟悉的应该还是2013年推出的i3(老款)和i8,其中宝马i8以科幻风设计风靡院线,是大多数人对“纯电跑车”的启蒙之作。

2013款宝马i3则搭载了碳纤维等“黑科技”,可视为微型电动车的鼻祖,当然售价上就不是一个水准了。

只可惜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真正定义现代纯电动车的企业是特斯拉。

2013到2023这十年里,宝马在新能源领域基本没有建树,主要的产品也是以“油改电”的插混车型为主。真正确立下一阶段的新能源战略已经是2023年的事情,去年宝马宣布要在2030年售出700万台新能源车(包含混动和纯电动车型),且在慕尼黑车展上展出了新一代纯电动概念车BMW Vision Neue Klasse,战略和想法都很清晰,只是基于概念车打造的全新电动车,还要到2025年才能亮相。

BMW Vision Neue Klasse这款概念车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采用了宝马全新研发的纯电架构,该架构的电池包装载范围覆盖75kWh到150kWh,支持800V电池组和最高270kW的充电功率。

这意味着,基于该架构打造的车型即使在2025年面世,核心参数也不会比主流的纯电动车落后太多。根据外媒报道,首款基于全新架构打造的纯电动车型将取代现在的宝马iX3,然后第二款车型则是i3的换代产品。试想一下,全新架构用在“甜点级”的产品线上,没准真的能让宝马的主流纯电动车有更强的吸引力,至少不会闹出宝马i3上那样的笑话了。

当然,打造一个可靠的纯电动架构只是第一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水平的纯电架构在中国市场并不罕见,甚至基于这些架构打造的车辆,已经满大街地跑。摆在宝马面前需要补课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智能座舱、智能交互等等。只是悲观地说,在这些智能化能力上宝马除了借鉴大众集团和中国车企合作,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智能驾驶就值得单独谈谈,因为宝马走的路线和中国车企不一样,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L3级自动驾驶上。宝马已经在德国取得L3上路许可,也在上海拿到了测试牌照,难道这会成为宝马智驾反超的契机?值得期待。

没那么弱,也没那么强

去年年底宝马宣布,为了提升补能体验,要破天荒地和奔驰合作共建充电站。规格很美好,最大充电功率可达600kW;数量也很惊人,到2026年底建成1000座、提供7000支充电枪。见到这些布局,你很难说宝马没想过用心做好新能源车。

实际上这就是宝马现阶段在新能源布局上的情况,看纸面的表现没那么弱,但一研究就让人觉得没那么强。

归根到底,在与中国汽车品牌的较劲中宝马依然能够靠燃油车占得优势,2023年总销量为惊人的84万辆,甚至要比2022年微微上涨4.2%,是豪华品牌的销量一哥。在这样的成绩支撑下,宝马显然不太能感受到生存压力,“蓝天白云标”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号召力依旧,推动新能源转型自然就不那么迫切了。

从产品竞争的角度来看,宝马面向的市场基本在20万元以上,而且随着价格的提升用户粘性越来越强,新能源车和纯电动车在高端市场中号召力不如燃油车,相信这也是宝马对待新能源转型相对漫不经心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宝马CEO奥利弗・齐普斯也公开表示,宝马不会悉数押注纯电动力,认为燃油车依然有市场需求,而未来甚至氢能源等也是未来方向。所以说宝马对待纯电动车的态度没有中国品牌那么激进,多少也是有高层意志的影响,至于“船大难掉头”“内部盘根错节、利益复杂”等理由,更是老生常谈。

长远地说,宝马必须在纯电动车上有所建树,至少他们需要为了中国市场而重点布局。从整个新能源的渗透率来看,中国市场中新能源车超过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且很有机会在短期内发生,再加上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重视,纯电动车会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

最后我觉得,宝马的德国高管还是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中国的一些历史典故,和“前车之鉴”这句老话。无论是针对3·15晚会的回应还是应对新能源竞争的态度,如果宝马一直不重视,很可能会自食其果。

要知道,当初不可一世的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陨落也只是一两个季度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