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史诗级营销的小米SU7,也掩盖不了产品本身的这些槽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史诗级营销的小米SU7,也掩盖不了产品本身的这些槽点

史诗级营销,不乏槽点的产品。

文|买车家

史诗级营销,不乏槽点的产品。

小米SU7发布会泼天的流量,同行羡慕不来的大定订单,再一次证明了,互联网造车,车不是最重要的。

以往传统车企造车,重视的是数十个月怀胎,只为一朝分娩,但营销上,他们的认知则非常粗浅,这便是很多传统企业造新能源车踌躇不前的症结所在。对于造车而言他们的经验足够,对于营销的认知确实不如互联网企业远甚,这是很多新能源车企的通病,大家能记住的,网上热议讨论的往往是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而大部分踏踏实实搞研发的传统车企,却因为产品无人知晓而雨打风吹去。

而小米显然没有这样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互联网背景的天顶星,拥有大量的互动话题和讨论热度。

另一方面,雷军是真懂营销。

营销的本质是讲故事。特斯拉卖得这么好,靠的是马斯克的“钢铁侠”人设和星舰故事,理想靠的是营销奶爸车的故事。雷军则把平替路线讲出了花。模仿别人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让消费者觉得我是“买不起保时捷,才买小米SU7”,这就让人觉得是所谓的屌丝打肿脸充胖子。而雷军则娓娓道(xi)来(nao)的告诉你,买保时捷不过是品牌溢价,我们小米SU7才是诚意之作,配置拉满,但价格低。

会讲故事,加上雷军本就有好路人缘,最终的结果就是可能小米自己都没想到的超预期的订单量和热搜霸榜,确实给了车圈一点小小的小米震撼。

但即便有这样一个堪称史诗级的开门红,我还是不认为小米的首款定位低趴+运动+纯电的小米SU7能卖好。除去首批大量米粉的支持后,小米SU7在未来的几个月能否维持销量热度,保持上市半年月销万台的水准,才是关键。

因为抛开对小米和雷军本人的情怀,

我觉得产品本身还是好坏参半的。

那从好的方面说,这么大的车,毕竟定位C级,只要21.59万起,给了这么多东西的最高配也保持在30万以内,我觉得单看价格还是给力的。而且我从来没觉得这台车会低于20万以下,就好比特斯拉是一个依赖成本定价的车企,但即便利润率足够的情况下,也从未动过把Model 3降到20万以下的念头。因为20万是道线,无论从品牌调性和发展,还是小米SU7的7这个数字,代表在型谱中的位子,都不可能降到20万以内起。

从小米 SU7 的SKU的三个版本的交付顺序和配置也能看出,小米在定价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纠结,但最终还是豁出去了。最典型的就是中配的额 Pro 版的交付要慢一个月,很大概率是一开始小米根本没计划做这个版本,所以产线跟不上节奏。

之前可能和网上流出的消息一致,小米SU7只计划了两个版本,分别是低配的小电池+这次Pro版的智能驾驶,以及高配跟现在一样的大电池+四驱+完全体智能驾驶。结果因为这一段时间友商给到了过大的压力,所以为了压低入门门槛,砍掉了原本低配的智驾,摇身一变加推了21万起步的标配版。换言之一开始小米SU7的定价可能真的至少得24万起步,但在激进的友商的倒逼之下,小米也因祸得福,在目前这个阶段定价上能做的基本都做了,而且没有犯错。

但对于造车来说,小米始终是门外汉,

所以产品本身的缺点或者说争议点也很明显。

比如小米SU7的设计的槽点在于和保时捷有神似之处,比例和轮廓的确跟Taycan有点像。定位C级豪华科技轿车,但后排空间却很轿跑,跟定位B级的P7 或者 ET5 没有本质区别。

又如,小米SU7的低配车型其实没有800V,只有400V,这可能是为了压低入手门槛的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个配置的实用性其实远胜于其他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毕竟充电速度是决定用户是否会有续航焦虑的核心原因之一。而且小米SU7的低配和中配都没有HUD、空气弹簧和 CDC这三个友商现在很卷,往往已经标配的功能,还不给选装。

再比如,小米汽车的智驾能力目前其实并没有得到市场验证,虽然全系标配智驾系统,但中低高配的智驾水准各不相同。低配车型没有采用激光雷达,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依然是个问号。而高配车型虽然搭载激光雷达,但和华为、百度、特斯拉等业内头部选手对比到底还有多少差距我们也尚未得知。

这些都很容易成为竞品可以拿来竞争小米 SU7的点,小米能否做好防守,承受住接下来各家友商的攻击,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下。

当然,讲这些产品上的遗憾,并不是想试图说服谁取消订单,但毕竟花超过20万购买一件大宗商品,还是希望大家冷静思考,不要只因情怀和情绪买单。

而小米汽车的好与不好,现在众说纷纭终究是在纸上谈兵,顶多算预测。这个东西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卖的好不好,是否成功,最终会有销量一锤定音,会有市场占有率去公布结果,如果有营销的破跑,也必然会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下被戳破。

小米虽然有友商们羡慕不来的泼天的流量,但这也让小米造车从开始到现在的一举一动都被互联网所监视。换言之,尽管小米不必担心自己的车没有人关注,但一旦产品暴露出问题, 自然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指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5.4k
  • 小米之家4000多家门店支持支付宝“碰一下”支付功能
  • 小米回应“净水器标注量与真实净水量不符”:和水温水质密切相关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史诗级营销的小米SU7,也掩盖不了产品本身的这些槽点

史诗级营销,不乏槽点的产品。

文|买车家

史诗级营销,不乏槽点的产品。

小米SU7发布会泼天的流量,同行羡慕不来的大定订单,再一次证明了,互联网造车,车不是最重要的。

以往传统车企造车,重视的是数十个月怀胎,只为一朝分娩,但营销上,他们的认知则非常粗浅,这便是很多传统企业造新能源车踌躇不前的症结所在。对于造车而言他们的经验足够,对于营销的认知确实不如互联网企业远甚,这是很多新能源车企的通病,大家能记住的,网上热议讨论的往往是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而大部分踏踏实实搞研发的传统车企,却因为产品无人知晓而雨打风吹去。

而小米显然没有这样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互联网背景的天顶星,拥有大量的互动话题和讨论热度。

另一方面,雷军是真懂营销。

营销的本质是讲故事。特斯拉卖得这么好,靠的是马斯克的“钢铁侠”人设和星舰故事,理想靠的是营销奶爸车的故事。雷军则把平替路线讲出了花。模仿别人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让消费者觉得我是“买不起保时捷,才买小米SU7”,这就让人觉得是所谓的屌丝打肿脸充胖子。而雷军则娓娓道(xi)来(nao)的告诉你,买保时捷不过是品牌溢价,我们小米SU7才是诚意之作,配置拉满,但价格低。

会讲故事,加上雷军本就有好路人缘,最终的结果就是可能小米自己都没想到的超预期的订单量和热搜霸榜,确实给了车圈一点小小的小米震撼。

但即便有这样一个堪称史诗级的开门红,我还是不认为小米的首款定位低趴+运动+纯电的小米SU7能卖好。除去首批大量米粉的支持后,小米SU7在未来的几个月能否维持销量热度,保持上市半年月销万台的水准,才是关键。

因为抛开对小米和雷军本人的情怀,

我觉得产品本身还是好坏参半的。

那从好的方面说,这么大的车,毕竟定位C级,只要21.59万起,给了这么多东西的最高配也保持在30万以内,我觉得单看价格还是给力的。而且我从来没觉得这台车会低于20万以下,就好比特斯拉是一个依赖成本定价的车企,但即便利润率足够的情况下,也从未动过把Model 3降到20万以下的念头。因为20万是道线,无论从品牌调性和发展,还是小米SU7的7这个数字,代表在型谱中的位子,都不可能降到20万以内起。

从小米 SU7 的SKU的三个版本的交付顺序和配置也能看出,小米在定价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纠结,但最终还是豁出去了。最典型的就是中配的额 Pro 版的交付要慢一个月,很大概率是一开始小米根本没计划做这个版本,所以产线跟不上节奏。

之前可能和网上流出的消息一致,小米SU7只计划了两个版本,分别是低配的小电池+这次Pro版的智能驾驶,以及高配跟现在一样的大电池+四驱+完全体智能驾驶。结果因为这一段时间友商给到了过大的压力,所以为了压低入门门槛,砍掉了原本低配的智驾,摇身一变加推了21万起步的标配版。换言之一开始小米SU7的定价可能真的至少得24万起步,但在激进的友商的倒逼之下,小米也因祸得福,在目前这个阶段定价上能做的基本都做了,而且没有犯错。

但对于造车来说,小米始终是门外汉,

所以产品本身的缺点或者说争议点也很明显。

比如小米SU7的设计的槽点在于和保时捷有神似之处,比例和轮廓的确跟Taycan有点像。定位C级豪华科技轿车,但后排空间却很轿跑,跟定位B级的P7 或者 ET5 没有本质区别。

又如,小米SU7的低配车型其实没有800V,只有400V,这可能是为了压低入手门槛的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个配置的实用性其实远胜于其他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毕竟充电速度是决定用户是否会有续航焦虑的核心原因之一。而且小米SU7的低配和中配都没有HUD、空气弹簧和 CDC这三个友商现在很卷,往往已经标配的功能,还不给选装。

再比如,小米汽车的智驾能力目前其实并没有得到市场验证,虽然全系标配智驾系统,但中低高配的智驾水准各不相同。低配车型没有采用激光雷达,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依然是个问号。而高配车型虽然搭载激光雷达,但和华为、百度、特斯拉等业内头部选手对比到底还有多少差距我们也尚未得知。

这些都很容易成为竞品可以拿来竞争小米 SU7的点,小米能否做好防守,承受住接下来各家友商的攻击,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下。

当然,讲这些产品上的遗憾,并不是想试图说服谁取消订单,但毕竟花超过20万购买一件大宗商品,还是希望大家冷静思考,不要只因情怀和情绪买单。

而小米汽车的好与不好,现在众说纷纭终究是在纸上谈兵,顶多算预测。这个东西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卖的好不好,是否成功,最终会有销量一锤定音,会有市场占有率去公布结果,如果有营销的破跑,也必然会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下被戳破。

小米虽然有友商们羡慕不来的泼天的流量,但这也让小米造车从开始到现在的一举一动都被互联网所监视。换言之,尽管小米不必担心自己的车没有人关注,但一旦产品暴露出问题, 自然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指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