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魏思孝摘得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事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魏思孝摘得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事业

“初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初名单,决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决名单,但是从来没梦到自己能得奖。”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2024第七届“理想国文学奖”昨日下午揭晓,魏思孝凭借作品《土广寸木》摘得首奖,获得奖金三十万元。

当被问及周围人和家乡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和获奖,魏思孝告诉界面文化,村民们平时不看书,他把老付写进书里,“我说里边写到你了,你看不看”,“她说不看,还不如看电视呢”。在村里,他自己被周围人关心最多的话题是写作能赚多少钱。之前他曾经得过一个奖,有三十万奖金。“春节的时候就有村民指着我家,说中奖中了三十万”,认为是运气好,中奖了。本地的文学爱好者关心更多的也不是文学写作、如何把小说写好,他们更关心的是“怎么发表的,怎么从文学中获得了什么”。

魏思孝说他今年38岁,感觉自己“多少有点中年危机”,每天的写作,都是在怀疑自己、骂自己中度过的,“怎么写起来那么费劲,觉得没写好,没写到自己脑海中想象的那样好”。“好像是觉得自己写出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新的东西是否能得到外界的反馈?觉得自己还是处在一个需要被认可的阶段”。他在获奖感言中也谈到,对于能否获得首奖“确实还挺焦虑的”,“初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初名单,决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决名单,但是从来没梦到自己能得奖。”现在获奖,是“在写作赛道中途,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的一个认可和加油”,让自己觉得“可以更努力、走得更远”。

他认为,这种焦虑不会因为奖项加持而消失,但“焦虑是个好事情,自己不焦虑的话,怎么去要求自己。”在活动现场,评委张定浩称,他认为魏思孝的作品“在自我重复”,《土广寸木》“结构上的创新恰恰是为了掩盖内容上的重复”,他还认为“是不是一直在这样的语言的惯性里写作,是思孝可能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质疑,魏思孝说,自己的局限性在于题材上会出现重复。“有些人物会重复,但是没有办法,在农村三十多年,能看到很多人物在慢慢发展,每年都有发展,所以想连贯地写”。同时,他也会要求自己在每一次写新小说的时候,也去挖掘出一些没有写过的、忽略掉的东西。

2022年,魏思孝曾经凭借《王能好》入围该文学奖决选名单,当时评委罗翔称,自己在所有作品中最欣赏的就是《王能好》。“因为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一个放大的闰土,一个放大的阿Q,进而我也看到了我自己。”魏思孝告诉界面文化,“从文学品质来讲的话,这本书(《土广寸木》)肯定是(比《王能好》)更好的”,他说,《土广寸木》写的是人的境遇:在当下的村庄中,人会过怎样的生活?人们怎么生,又怎么死?他由此做了很多“横切面”去进行展现——苦闷的大龄男青年在酒局上什么样;过年发福利时老百姓是什么样……他感到语言和文字能力都比过去有所提高。

本次评委骆以军认为,《土广寸木》显示出“梵高早期画作的那种对农民浓烈的爱,用绘画中基本的素描耐心描绘农民的细微神态。”

而在魏思孝本人看来,“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事业,总是在过去的作品中留下遗憾,或者发现不足,只能留到下一个作品中尽量弥补。”他说,现在自己要写的长篇中,就会用乡村基层的村干部视角去观察乡村。“这是个陌生的领域,我在想是不是要去体验一下生活,观察一下整个基层乡镇的政治的运行机制。”

附颁奖词:《土广寸木》以村庄而非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为主题,采用细密写实主义手法继承《生死场》的传统。在空间上深化发展了中国乡土文学主流,在时间上则不仅写前几十年《活着》《平凡的世界》时代的农民叙事,而是“与时俱进”描写农村的新气象:拖拉机收玉米、庄稼人上社媒、乡镇竞选、农民疗养院。在农村的变化中反省其中的不变,即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血缘、家族为半径的人际关系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魏思孝摘得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事业

“初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初名单,决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决名单,但是从来没梦到自己能得奖。”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2024第七届“理想国文学奖”昨日下午揭晓,魏思孝凭借作品《土广寸木》摘得首奖,获得奖金三十万元。

当被问及周围人和家乡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和获奖,魏思孝告诉界面文化,村民们平时不看书,他把老付写进书里,“我说里边写到你了,你看不看”,“她说不看,还不如看电视呢”。在村里,他自己被周围人关心最多的话题是写作能赚多少钱。之前他曾经得过一个奖,有三十万奖金。“春节的时候就有村民指着我家,说中奖中了三十万”,认为是运气好,中奖了。本地的文学爱好者关心更多的也不是文学写作、如何把小说写好,他们更关心的是“怎么发表的,怎么从文学中获得了什么”。

魏思孝说他今年38岁,感觉自己“多少有点中年危机”,每天的写作,都是在怀疑自己、骂自己中度过的,“怎么写起来那么费劲,觉得没写好,没写到自己脑海中想象的那样好”。“好像是觉得自己写出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新的东西是否能得到外界的反馈?觉得自己还是处在一个需要被认可的阶段”。他在获奖感言中也谈到,对于能否获得首奖“确实还挺焦虑的”,“初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初名单,决名单没公布的时候梦到没进决名单,但是从来没梦到自己能得奖。”现在获奖,是“在写作赛道中途,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的一个认可和加油”,让自己觉得“可以更努力、走得更远”。

他认为,这种焦虑不会因为奖项加持而消失,但“焦虑是个好事情,自己不焦虑的话,怎么去要求自己。”在活动现场,评委张定浩称,他认为魏思孝的作品“在自我重复”,《土广寸木》“结构上的创新恰恰是为了掩盖内容上的重复”,他还认为“是不是一直在这样的语言的惯性里写作,是思孝可能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质疑,魏思孝说,自己的局限性在于题材上会出现重复。“有些人物会重复,但是没有办法,在农村三十多年,能看到很多人物在慢慢发展,每年都有发展,所以想连贯地写”。同时,他也会要求自己在每一次写新小说的时候,也去挖掘出一些没有写过的、忽略掉的东西。

2022年,魏思孝曾经凭借《王能好》入围该文学奖决选名单,当时评委罗翔称,自己在所有作品中最欣赏的就是《王能好》。“因为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一个放大的闰土,一个放大的阿Q,进而我也看到了我自己。”魏思孝告诉界面文化,“从文学品质来讲的话,这本书(《土广寸木》)肯定是(比《王能好》)更好的”,他说,《土广寸木》写的是人的境遇:在当下的村庄中,人会过怎样的生活?人们怎么生,又怎么死?他由此做了很多“横切面”去进行展现——苦闷的大龄男青年在酒局上什么样;过年发福利时老百姓是什么样……他感到语言和文字能力都比过去有所提高。

本次评委骆以军认为,《土广寸木》显示出“梵高早期画作的那种对农民浓烈的爱,用绘画中基本的素描耐心描绘农民的细微神态。”

而在魏思孝本人看来,“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事业,总是在过去的作品中留下遗憾,或者发现不足,只能留到下一个作品中尽量弥补。”他说,现在自己要写的长篇中,就会用乡村基层的村干部视角去观察乡村。“这是个陌生的领域,我在想是不是要去体验一下生活,观察一下整个基层乡镇的政治的运行机制。”

附颁奖词:《土广寸木》以村庄而非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为主题,采用细密写实主义手法继承《生死场》的传统。在空间上深化发展了中国乡土文学主流,在时间上则不仅写前几十年《活着》《平凡的世界》时代的农民叙事,而是“与时俱进”描写农村的新气象:拖拉机收玉米、庄稼人上社媒、乡镇竞选、农民疗养院。在农村的变化中反省其中的不变,即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血缘、家族为半径的人际关系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