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全国碳市场正式拉开帷幕。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开市。据央视财经消息,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这一成交价格略高于过去几年全国七个试点省市的加权平均碳价。
第一财经消息,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
在本周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从过去几年的运行情况看,全国七个试点省市的加权平均碳价是40-50元/吨之间。
中国碳市场地方试点起步于2011年。当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七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
据华宝证券研报显示,中国试点碳价历史最高点为深圳碳交易试点创下的122.97元/吨;最低点为重庆碳交易试点创下的1元/吨。
截至7月14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的碳收盘价为31.69元/吨;截至7月15日,上海碳交易试点市场的碳收盘价为40.57元/吨。
据上证报消息,申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浙江能源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根据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的发言,光是2020年一年,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就超过2000亿欧元,是中国试点地区累计交易总额的百倍以上。
据央视财经报道,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包括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它们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首个履约周期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
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赵英民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全国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
赵英民认为,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赵英民指出,从微观和近期情况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根据中国碳论坛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平均碳价约为49元/吨,到2025年碳价将上涨至71元/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