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达财经 李宏晶
编辑|深海
日前,有消息显示,腾讯系企业入股牛肉面品牌马记永。此前在去年7月份,腾讯投资曾跟投面食连锁品牌和府捞面,投后估值金额约70亿元人民币。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餐饮赛道融资事件超220起,披露融资额超500亿元。在餐饮品牌融资消息不断、估值不断刷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雷达财经注意到,中国证监会近期披露,“杨国福麻辣烫”已向证监会国际部递交申请。这意味着,一旦获得受理,杨国福麻辣烫很快就可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麻辣烫第一股”已在路上。
杨国福之前,乡村基、老乡鸡、捞王、老娘舅、七欣天、绿茶餐厅和和府捞面均传出上市消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从去年开始,中国食品行业扎堆上市开始显露端倪,企业主要希望解决资金链和护城河的问题。
不过,对于餐饮的火热,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是餐饮企业拥抱资本的助推器,疫情前餐饮企业现金流普遍较好,疫情的突发暴露了餐饮企业造血能力不足的事实。与抗风险能力不足相对应,资本助力下加速开店,往往导致企业的单店利润被摊薄,投资回报率随之降低;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影响下,一些冲刺IPO的餐饮品牌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资本涌入餐饮赛道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是名副其实的餐饮投资大年。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十月,餐饮赛道融资事件超210起,披露融资额超469.28亿元。
从细分品类来看,除了茶饮、酒、咖啡这些一直热度不断的品类,还有面食米粉、烘焙、烧烤、火锅等传统品类,以及卤味、轻食代餐等更年轻化的品类也都受到关注。
从披露金额上来看,茶饮、酒类、咖啡三者位列第一梯队,披露融资额分别达到195.28亿元、121.49亿元、58.04亿元。此外,面食米粉、烧烤串串和火锅的融资额均超过了20亿元,位列第二梯队。
在北方地区常见的面馆,因口味较单一,常被定位为快餐店。但近年来不少面馆转向中高端发展,面条这门古老的生意又重获投资人的青睐。
其中作为国内面食类的人气连锁品牌,兰州拉面过去一年备受资本追捧。2021年4月1日,陈香贵获得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源码资本。据悉,它正在以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寻求新一轮融资。
2021年5月1日,马记永兰州拉面获得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挑战者资本、险峰资本、凯辉资金、高榕资本、红杉资本。还有消息称,当时红杉资本递出了高达10亿元以上估值的投资意向书。
值得关注的是,马记永旗下的第一家兰州拉面馆,开设于2019年,三年多的时间里估值飙升到10亿元。
2022年1月27日,马记永经营主体上海花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司资料变更,股东增加Challenjers Capital HK Holding Limited、Times Taurus HK Investment Limited、ABI Asia Holdings I Limited和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意味,马记永的新一轮融资已经完成。
回顾去年面食赛道里的融资事件,其他比较知名的投资案例还有,2021年1月份,上海地区专注于拉面的快消品牌拉面说,获得了麦星投资的战略轮融资;3月29日,杭州地区的中华面速食品牌瓷面江湖,获得了天图资本Pre-A轮近千万美元投资。
5月份,兰州手撕牛肉拉面品牌张拉拉,也获得股权融资,投资机构为顺为资本、金沙江创投,其正计划以6000万美元(约合3.9亿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7月初,源自南通的面食餐饮品牌和府捞面,以8亿元E轮融资创下2021年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投资方包括众为资本、CMC资本、龙湖资本、腾讯投资。
7月14日,川渝风味面馆品牌遇见小面,获得了碧桂园创投、喜家德水饺共计超1亿元的战略投资;7月15日,在拌面品类中门店数量全国领先的五爷拌面,A+轮获得了高瓴创投的融资。
而在细分的米粉品类上,也有霸蛮、阳际山野等品牌获得数千万到上亿元融资。梳理发现,涌入餐饮赛道的投资者中,不乏腾讯、碧桂园、红杉资本、高瓴这些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在资本的眼里,一向赚“辛苦钱”的餐饮行业,为何突然充满了“钱景”?有业内人士分析,最重要的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餐饮品牌连锁化率、资本化程度偏低,目前正处在标准化、连锁化升级阶段,符合资本介入条件;二是在互联网投资红利消失后,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餐饮投资窗口打开,嗅觉灵敏的资本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优质餐饮品牌的价值得以体现。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的连锁率仅为10%,而美国、日本的连锁率在50%左右。市场集中度低、资本程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也就意味着潜在的大量的投资和上市机会。
另据国联证券发布的餐饮行业报告,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 4.67 万亿元,十年CAGR在12%左右,社零占比由1978年的3.54%上升到2019年的 11.45%。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国内餐饮行业仍实现收入3.95万亿元,规模维持在四万亿上下。
赛道空间广阔,餐饮服务企业却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这种情形下,资本急于寻找下一个中式餐饮的麦当劳或肯德基,因此投资机构在该行业密集下注也就不难理解。
餐饮企业扎堆IPO
融资火热之外,一些头部餐饮品牌已经走到了上市关口,准备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验。
今年1月12日,海鲜火锅品牌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七欣天”)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约2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这家北方地区不常见的火锅品牌,门店主要集中在江浙等东南沿海城市,截至目前,公司在东南及中部的48个城市经营着256家餐厅,其中超过100家开设均在江苏的各线城市。
据悉,七欣天能在高度分散火锅江湖分得一杯羹,依靠的是其独创的“一锅两吃”差异化战略。它先为消费者上桌一盆秘制烹饪的干锅螃蟹等海鲜,等吃完之后,再往干锅里加入海鲜高汤,顾客可以接着涮肉品和菜品。
这种差异化创新之下,七欣天的业绩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分别为12.85亿元、14.26亿元、14.80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 0.8 亿元、1.72 亿元、0.99 亿元及 2.59 亿元。
不过,核心指标翻台率(次/日)方面,七欣天却不及同行。报告期内,七欣天的翻台率从2.1提升到了2.2。而捞王、海底捞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翻台率分别为3.1、3.0、2.5、2.4和5、4.8、3.5、3。
七欣天之后,乡村基快餐连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乡村基”)在1月25日提交上市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主板上市。而乡村基背后,站着的正是红杉资本。
天眼查显示,早在2007年,乡村基便得到红杉中国和海纳亚洲的1300万美金A轮融资。2010年,乡村基赴美上市,到2016年私有化退市时,红杉资本退了出来。
不过,时隔四年,红杉资本再度“牵手”乡村基。招股书显示,2020年5月22日,红杉中国以3亿元认购乡村基500万有限股,以及以9400万元从乡村基两股东公司处收购共计157万普通股。截至2021年9月30日,红杉中国持有乡村基7.88%股份。
乡村基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为国内最大的直营中式快餐集团,拥有“乡村基”、“大米先生”两个餐饮品牌,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餐厅数量为1145家,其中超过6成门店在重庆和四川。
从基本面来看,受益于1000多家的开店规模,乡村基2019年至2021年9月30日实现收入分别为32.6亿元、31.6亿元及34.2亿元。
不过,为留住顾客,乡村基采取高性价比策略。其主打的宫保鸡丁、小炒肉、泡椒牛肉等经典川菜,人均价格在20元左右,报告期内单均价最高值为26.6元。在极致性价比束缚之下,公司的利润水平并不高。
乡村基递交招股书之前,关于“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讨论,更多聚焦在老乡鸡和老娘舅两个品牌上。
去年9月份,老乡鸡和国元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深交所IPO。今年1月,老乡鸡又完成了广发乾和和麦星投资共同参与的pre-ipo轮融资,距离上市更近一步。此外,老娘舅和中信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在浙江证监局进行了备案。
而近期的和府捞面、杨国福麻辣烫准备上市消息,为餐饮企业IPO热潮再添一把火。其中在投资机构中间抢手的和府捞面,截至去年6月底时,全国门店数量突破340家。
相关资料显示,和府捞面全国店铺平均营业额为55万元/月,坪效达4800元/月,客单价为45元,为行业头部水平。相比较,乡村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单店日均坪效为56.4元,合约1690元/月,坪效约为和府捞面的三分之一。
业绩方面,2020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
为何众多餐饮品牌此时选择上市?有消费赛道投资人表示,很多餐饮企业寻求上市,一方面融资、补充现金流为后疫情时代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上市,把企业上升到集团化运作,也是餐饮老板作为企业家的诉求。
盈利受疫情困扰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资本并非万能解药。
与其他行业相比,餐饮业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高,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行业属性决定了餐饮人要吃苦耐劳。这也意味着,在餐饮行业,投机者、追风者很难有长期生存空间。
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餐饮企业除了面对原材料、租金、人力三座大山外,随着“社保入税”的政策落实和餐饮合规性逐渐提升,以及外卖平台的抽佣出现,餐饮企业隐性成本一路飙升。
疫情之下,这种疲态进一步放大,远非融资或上市能够解决的。以“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为例,该公司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970万元、3970万元及2.03亿元。
在上市之前,奈雪的茶总计获得超过6亿元融资。自2021年6月30日在港股上市以来,公司股价较发行价跌去60%。8日晚,公司预告,2021年净亏损约1.35亿元-1.65亿元。
尽管续亏,国盛证券发布研报指出,2021年奈雪的茶门店总数达817家,净增门店326家。但寄希望于扩张的门店在疫情过后大幅释放业绩,也不一定可靠,这方面海底捞是代表性的案例。
2020年,海底捞曾逆势大幅扩张,但随后的疫情反复,将其恢复业绩的想法彻底击碎。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将于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门店。更早之前,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表示,决定关闭200家亏损门店,且年内不再拓展门店。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餐饮企业上市后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无论是否加速开店,市场情绪都会随着疫情变化。
对于餐饮行业恢复缓慢,中泰国际认为,主要是由于疫情反复,以及有确诊病例地区对餐饮等接触性消费的管控更加严格,服务行业的租金和人力开支较大,导致餐饮企业盈利不断被压缩。
在此背景下,密集走向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