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和府捞面要上市了,40元一碗面的生意“真香”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和府捞面要上市了,40元一碗面的生意“真香”吗?

真正的成本,在“面”外。

文|伯虎财经  唐伯虎

春节前,绝味食品披露一则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股的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 

也正是这则消息,将和府捞面的上市野心提前“抖”了出来,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经历E轮融资后,和府捞面估值达到70亿,彼时就已掀起巨大的关注。 

资本为什么如此宠幸和府捞面?被偏爱就能“有恃无恐”吗? 

被资本偏爱的“书房面” 

入局餐饮前,创始人李学林曾在江苏通做3C品类,后来于2012年8月创办和府,几个月后开出第一家店。 

据公开资料,从一开始和府捞面就秉着差异化的定位,开创性地引入“捞面”品类和“书房”场景,门店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式设计元素,主打“书房里的养生面”,强调做“有品质的面”。 

换句话说,就是做一碗高端面。 

2020年下半年起,和府捞面店铺平均营业额55万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万/月,客单价则为45元,一碗面卖20~40元。 

40元,够来3碗兰州拉面。不过,资本也是真觉得“香”。 

据窄门数据,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目前384家,门店均为直营,且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其中上海门店数量超过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和府捞面2021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翻番,相当于约2天开一家门店。 

而2天开一家门店背后,是资本在撑腰。 

据天眼查数据,和府捞面在2015年到2021年期间累计获得6轮融资,共计16.45亿元。其中2021年7月获得8亿元的E轮融资,创下面食行业年内最高融资纪录,此轮融资后和府捞面估值更是达70亿。 

当然,资本爱面,是近两年的风潮,以2021年尤甚。 

根据《2021中国餐饮投融资大数据报告》显示,从融资数量来看,去年国内资本投资的重点就是如粉面、卤味、米饭简餐等。 

相对其他餐饮小吃,面食属于可以且易标准化的品类,无论是和府捞面、遇见小面,还是兰州拉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都是连锁规模化发展下的产物。 

与此同时,面食行业的连锁品牌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以国内TOP5的连锁品牌来看,除了海底捞,其余全是西餐。 

无疑,资本在面食行业找到了想象空间。 

以牛肉面为例,仅2021年5月到12月,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3个牛肉面品牌融资合计就超过5次,每轮融资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 

不过,要论融资规模,和府捞面显然领先一步。这么多面食新贵,被资本“抢先一步”推向上市的,为什么是和府捞面?

供应链的底气 

除了带着氛围感的“书房面”定位,和府捞面引以为傲的或许是其自建的供应链体系。 

在尚未开出首家门店时,李学林就着手搭建供应链,成立了15000㎡中央厨房,可满足未来1000+门店的基本运营。 

在中央厨房集中加工食材,能有效简化门店操作流程,提高标准化程度。 

而且,供应链的规模采购能形成议价优势,对原材料价格控制力更强,有效降低成本,形成长期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自建供应链是和府捞面的护城河。CMC资本董事夏蓓曾表示,之所以投资和府,在于看到品牌有着强后端供应链能力、强团队执行力,具备支撑门店持续快速复制和扩张的能力。 

借助供应链优势,和府捞面采取多品牌策略,覆盖大排档、火锅、小酒馆等多个领域。 

2021年4月,和府小面小酒作为第二曲线,首家门店在上海营业,并陆续进入福州、天津、淄博等地。“财神小排档”也在上海美罗城、凌空SOHO同步测试。除此之外,和府捞面也开出“烧菜坊”等概念店。 

但这些并未激起太大水花,始终靠主品牌在拉动。原计划2021年底要开到50家店的小面小酒,最新数据也停留在20家左右。 

不可否认的是,供应链带来了底气,但同时也是压力。自建供应链的投入明显要更大,周期更长。 

而同行竞品,如遇见小面就是选择与蜀海、新希望等供应链企业合作,走轻资产路线,企业负担较小。 

和府捞面曾定下2023年开店1000家的目标,但眼下2022年,门店尚未突破400家。换言之,超速发展的自建供应链是否会拖累和府捞面的发展,增加过度的压力? 

不过,留给和府捞面的问题,显然也不止这一个。 

一碗面40元,有多少“泡沫”? 

回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便是,一碗面40元,到底值不值?里边又有多少泡沫? 

和府捞面的主要产品包括和府汤面、和府拌面、和府炒饭、和府捞饭等,官网上显示的招牌产品有番茄香草汤半筋半肉面、经典酸辣汤猪小排面、香辣火锅汤雪花肥牛面、番茄牛尾汤红酒牛肉面等。 

放到茫茫面海中,顶多也就是好看一点。 

在其官网中,写着:和府大学新人才培训,力求“一天学,三天会”的培训成果。 

可见,由于标准化程度高,一碗面需要付诸的制作成本尚可。而真正的成本,在面外。 

根据赢商网的报道,陈香贵、马记永开在购物中心的门店比例,分别高达76%、84%,这意味着“陈香贵们”要承担的门店租金比普通的拉面店要高。 

作为竞品的和府捞面,也存在这一问题。和府捞面选址于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核心商圈,知名度在一线城市快速打开,但也带来高昂的租金。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和府捞面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其开创性的门店“书香”氛围感,这种氛围感在其门店、官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问题是,多了这份氛围感,这面就能比传统的兰州拉面店贵出20+元吗? 

李学林曾提到,“我们现在更多思考如何让和府活得更久,餐饮行业最难的就是可持续性。” 

但很显然,这个答案不应该只是“书香气息”。 

高客单价的背后,是和府捞面经不起打量的重装修、高房租——他们意味着,消费者买单的不只是一碗面,还有这些重成本的额外“溢价”。 

消费者的逻辑应该是,要吃一碗好吃的面,顺带环境也不错。但往往很多品牌,就本末倒置了,弄得花里胡哨,最后中看,却一点也吃不下。 

和府捞面或许就要警惕这种来自内部的“泡沫”,否则总有一天要让消费者亲自戳破。 

还有一种泡沫,是来自资本助推赛道火热下的估值“泡沫”。 

据有关媒体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针对各类面食品牌的投融资事件就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获得融资的品牌超过10家,仅公布的融资总额就超过了12亿元。 

根据投资逻辑,单一赛道投资过热多数会形成估值“泡沫”。 

去年4月,红杉中国给马记永估值10亿元以上的投资意向书,当时马记永的门店约为15家,即平均每个门店的估值达6667万元。 

要知道,“拉面第一股”味千中国(味千拉面)上市时市值90亿元,当时约有150家门店,折合单店市值约6000万元。也就是说成立不到3年的新品牌马记永单店估值甚至比味千拉面上市时单店市值还高。 

泡沫的恐怖之处就在于,让一个品牌巅峰到倒闭,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或是让兴致高昂的初入局者,进场就成为“炮灰”。 

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创办的“趣小面”,就因多次遭遇融资失败,开店3个月后改名“趣巴渝”,转型做川渝小吃品类。 

去年面食赛道投资大热,但2021年8月份以后,收获融资的面食减少,尽管也有相关企业获得融资,但热度已经开始冷却。

客单价45元的面食连锁品牌,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资本或许也在琢磨。

参考来源:

1、未来消费:和府捞面,即将上市

2、新眸:和府捞面,会是中国的麦当劳吗?

3、连线Insight:2022年,米面点心还会是资本宠儿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府捞面要上市了,40元一碗面的生意“真香”吗?

真正的成本,在“面”外。

文|伯虎财经  唐伯虎

春节前,绝味食品披露一则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股的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 

也正是这则消息,将和府捞面的上市野心提前“抖”了出来,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经历E轮融资后,和府捞面估值达到70亿,彼时就已掀起巨大的关注。 

资本为什么如此宠幸和府捞面?被偏爱就能“有恃无恐”吗? 

被资本偏爱的“书房面” 

入局餐饮前,创始人李学林曾在江苏通做3C品类,后来于2012年8月创办和府,几个月后开出第一家店。 

据公开资料,从一开始和府捞面就秉着差异化的定位,开创性地引入“捞面”品类和“书房”场景,门店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式设计元素,主打“书房里的养生面”,强调做“有品质的面”。 

换句话说,就是做一碗高端面。 

2020年下半年起,和府捞面店铺平均营业额55万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万/月,客单价则为45元,一碗面卖20~40元。 

40元,够来3碗兰州拉面。不过,资本也是真觉得“香”。 

据窄门数据,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目前384家,门店均为直营,且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其中上海门店数量超过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和府捞面2021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翻番,相当于约2天开一家门店。 

而2天开一家门店背后,是资本在撑腰。 

据天眼查数据,和府捞面在2015年到2021年期间累计获得6轮融资,共计16.45亿元。其中2021年7月获得8亿元的E轮融资,创下面食行业年内最高融资纪录,此轮融资后和府捞面估值更是达70亿。 

当然,资本爱面,是近两年的风潮,以2021年尤甚。 

根据《2021中国餐饮投融资大数据报告》显示,从融资数量来看,去年国内资本投资的重点就是如粉面、卤味、米饭简餐等。 

相对其他餐饮小吃,面食属于可以且易标准化的品类,无论是和府捞面、遇见小面,还是兰州拉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都是连锁规模化发展下的产物。 

与此同时,面食行业的连锁品牌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以国内TOP5的连锁品牌来看,除了海底捞,其余全是西餐。 

无疑,资本在面食行业找到了想象空间。 

以牛肉面为例,仅2021年5月到12月,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3个牛肉面品牌融资合计就超过5次,每轮融资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 

不过,要论融资规模,和府捞面显然领先一步。这么多面食新贵,被资本“抢先一步”推向上市的,为什么是和府捞面?

供应链的底气 

除了带着氛围感的“书房面”定位,和府捞面引以为傲的或许是其自建的供应链体系。 

在尚未开出首家门店时,李学林就着手搭建供应链,成立了15000㎡中央厨房,可满足未来1000+门店的基本运营。 

在中央厨房集中加工食材,能有效简化门店操作流程,提高标准化程度。 

而且,供应链的规模采购能形成议价优势,对原材料价格控制力更强,有效降低成本,形成长期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自建供应链是和府捞面的护城河。CMC资本董事夏蓓曾表示,之所以投资和府,在于看到品牌有着强后端供应链能力、强团队执行力,具备支撑门店持续快速复制和扩张的能力。 

借助供应链优势,和府捞面采取多品牌策略,覆盖大排档、火锅、小酒馆等多个领域。 

2021年4月,和府小面小酒作为第二曲线,首家门店在上海营业,并陆续进入福州、天津、淄博等地。“财神小排档”也在上海美罗城、凌空SOHO同步测试。除此之外,和府捞面也开出“烧菜坊”等概念店。 

但这些并未激起太大水花,始终靠主品牌在拉动。原计划2021年底要开到50家店的小面小酒,最新数据也停留在20家左右。 

不可否认的是,供应链带来了底气,但同时也是压力。自建供应链的投入明显要更大,周期更长。 

而同行竞品,如遇见小面就是选择与蜀海、新希望等供应链企业合作,走轻资产路线,企业负担较小。 

和府捞面曾定下2023年开店1000家的目标,但眼下2022年,门店尚未突破400家。换言之,超速发展的自建供应链是否会拖累和府捞面的发展,增加过度的压力? 

不过,留给和府捞面的问题,显然也不止这一个。 

一碗面40元,有多少“泡沫”? 

回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便是,一碗面40元,到底值不值?里边又有多少泡沫? 

和府捞面的主要产品包括和府汤面、和府拌面、和府炒饭、和府捞饭等,官网上显示的招牌产品有番茄香草汤半筋半肉面、经典酸辣汤猪小排面、香辣火锅汤雪花肥牛面、番茄牛尾汤红酒牛肉面等。 

放到茫茫面海中,顶多也就是好看一点。 

在其官网中,写着:和府大学新人才培训,力求“一天学,三天会”的培训成果。 

可见,由于标准化程度高,一碗面需要付诸的制作成本尚可。而真正的成本,在面外。 

根据赢商网的报道,陈香贵、马记永开在购物中心的门店比例,分别高达76%、84%,这意味着“陈香贵们”要承担的门店租金比普通的拉面店要高。 

作为竞品的和府捞面,也存在这一问题。和府捞面选址于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核心商圈,知名度在一线城市快速打开,但也带来高昂的租金。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和府捞面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其开创性的门店“书香”氛围感,这种氛围感在其门店、官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问题是,多了这份氛围感,这面就能比传统的兰州拉面店贵出20+元吗? 

李学林曾提到,“我们现在更多思考如何让和府活得更久,餐饮行业最难的就是可持续性。” 

但很显然,这个答案不应该只是“书香气息”。 

高客单价的背后,是和府捞面经不起打量的重装修、高房租——他们意味着,消费者买单的不只是一碗面,还有这些重成本的额外“溢价”。 

消费者的逻辑应该是,要吃一碗好吃的面,顺带环境也不错。但往往很多品牌,就本末倒置了,弄得花里胡哨,最后中看,却一点也吃不下。 

和府捞面或许就要警惕这种来自内部的“泡沫”,否则总有一天要让消费者亲自戳破。 

还有一种泡沫,是来自资本助推赛道火热下的估值“泡沫”。 

据有关媒体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针对各类面食品牌的投融资事件就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获得融资的品牌超过10家,仅公布的融资总额就超过了12亿元。 

根据投资逻辑,单一赛道投资过热多数会形成估值“泡沫”。 

去年4月,红杉中国给马记永估值10亿元以上的投资意向书,当时马记永的门店约为15家,即平均每个门店的估值达6667万元。 

要知道,“拉面第一股”味千中国(味千拉面)上市时市值90亿元,当时约有150家门店,折合单店市值约6000万元。也就是说成立不到3年的新品牌马记永单店估值甚至比味千拉面上市时单店市值还高。 

泡沫的恐怖之处就在于,让一个品牌巅峰到倒闭,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或是让兴致高昂的初入局者,进场就成为“炮灰”。 

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创办的“趣小面”,就因多次遭遇融资失败,开店3个月后改名“趣巴渝”,转型做川渝小吃品类。 

去年面食赛道投资大热,但2021年8月份以后,收获融资的面食减少,尽管也有相关企业获得融资,但热度已经开始冷却。

客单价45元的面食连锁品牌,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资本或许也在琢磨。

参考来源:

1、未来消费:和府捞面,即将上市

2、新眸:和府捞面,会是中国的麦当劳吗?

3、连线Insight:2022年,米面点心还会是资本宠儿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