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送餐机器人,已经攻占了土菜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送餐机器人,已经攻占了土菜馆?

机器人在短短几年间,就从网红店吉祥物摇身一变成为了真实的劳工。

文|咸鱼鱼

监制|吴怼怼

以前提到送餐机器人,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高级酒店和智慧餐厅。

但事实上,出乎人预料的是,现如今,送餐机器人连土菜馆都攻占了。

不信的话,你可以打开微博,检索关键词——然后,你会发现,曾经被视为科技感代名词的送餐机器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地周边。

从家附近的东北土菜馆到三线城市的农家小炒店,再到各类大众快餐厅,送餐机器人应聘上岗正在变的日常。

就连社交媒体上,也不断有网友晒出被送餐机器人服务的瞬间,餐厅里帮忙上菜,酒店里代送外卖,再到商场里为顾客导览,机器人在短短几年间,就从网红店吉祥物摇身一变成为了真实的劳工。

01、十年终成打工人

最初,送餐机器人刚刚步入公众视野时,大多是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存在。

2010年,济南某自助火锅店率先推出机器人送餐,并因此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餐厅。

此后几年,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涌现出一批机器人餐厅。

不过,彼时的机器人,相比起实用价值,更多是作为营销噱头而存在——初代送餐机器人们,大多需要将磁条导轨贴在天花板上,以引导机器人在预设地图上进行送餐。

这也意味着,送餐机器人难以灵活躲避且实用性不高,甚至,那些固定的轨道设计,还使得餐厅要倒过来聘请员工帮助处理送餐流程。

于是,这一期间,送餐机器人虽然有过声名远扬,但却没有真正实际应用,而各地的机器人餐厅,也大多在开店和关店之中循环。

直到2016年,自动驾驶技术、人机互动技术相继获得突破后,送餐机器人才真正开始有了嵌入餐厅业务流中的趋势。

2018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海底捞投资1亿元,推出了全球首家智慧火锅餐厅,这背后的代表性意义是,餐饮巨头也纷纷入场,将机器人与餐饮服务实际结合。

随后,以海底捞、呷哺呷哺等为代表的诸多连锁餐饮巨头,开始大范围引入送餐机器人。

来自餐宝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只有0.2亿元,但2019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2.2亿元。

是的,在2016年以后,送餐机器人步入发展快车道,并在2020年的新冠大流行中,跌跌撞撞乘上了无人配送的风口。

当然,相较于风口一说,来自巨头和资本的认可或许更能验证它的炙手可热。

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服务型机器人赛道发生的相关投融资事件超120起,总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单笔融资金额达亿元及以上的超过一半。

具体到送餐机器人领域的头部玩家,也是当前市面上曝光率较高的玩家——擎朗智能和普渡科技,纷纷已被资本盯上。这其中,擎朗智能在2021年9月获得了来自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普渡科技则在去年5月和9月,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美团等两轮共计10亿元融资。

02、送餐机器人也下沉

融资潮背后,送餐机器人开始频频上岗。

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西贝莜面村、德庄火锅、小龙坎、八合里、大董、便宜坊、旺顺阁等诸多餐饮品牌都向送餐机器人发送了「offer」,甚至,还有不少连锁酒店已成为送餐机器人坚定的支持者。

除了这些遍布一二线城市的品牌餐饮店,下沉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送餐机器人,而餐厅们大多以先租后买的形式,雇佣这些新式劳工。

到当下,消费者已经可以在诸多中小型餐厅中看到送餐机器人的身影。

比如,山东商报的记者曾随机走访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近20家大中小型餐厅,其中,超过3成餐厅出现了送餐机器人的身影,且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火锅店、烧烤店之类的普通餐厅。

当然,多数人或许不能准确感知送餐机器人在普通餐厅中的应用,一个简单的对比是,大众点评上,输入送餐机器人,跳出来的内容中,除了海底捞、必胜客这样的大型连锁餐饮,还有诸多名为东北农家小院和XX江南小菜这样的餐厅。

事实上,和大型连锁餐饮启动送餐机器人的理由一样,普通餐馆也需要降本增效,而这两年来,送餐机器人所展示出的能力,貌似确实可以实现这一点。

首先,在服务效率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送餐机器人的传菜效率相当于1.5个传菜员。一般情况下,一个有4层托盘的送餐机器人,一次能够运送菜品8盘到24盘,而一天能配送200~300托盘菜品,相较之下,人类服务员一般一天只能配送150~200托盘菜品。

其次,从成本来讲,一般购买一台送餐机器人的价格从1万多到3万元不等,餐饮行业送餐传菜大多是计件工资,若以每盘菜0.5元计算,一天100盘菜,一年的费用在1.5万到1.6万元,如果使用传菜机器人,1到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租赁的话,价格将更低。一般普通餐厅中,传菜员薪资在4000元左右,而一台送餐机器人的租赁价格大多在两千至三千元。

就餐饮业而言,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伴随着人力资源供给增速的放缓,人力成本正在成为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中不可承受之重。

更严峻的是,长期以来,餐厅服务员都名列短缺职业排行榜前三,还有春节前后的用工荒也一直困扰着餐饮业。基于此,送餐机器人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服务人员转型留下的缺口。

此外,从诸多研究报告来看,送餐机器人的崛起也与后疫情时代,无人配送的走红有一定关系。

这几年来,疫情的持续进行和实体商业的艰难行进,让餐饮业不断认识到节流的重要性,而采用送餐机器人,确实可以在降低人力成本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比如,某些隔离酒店就通过采用机器人送餐,降低了感染风险。

另外,对于部分中小型餐厅来说,引入一到两台送餐机器人,还可以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都曾表示,送餐机器人带来的消费体验确实新奇有趣,还有不少家长,会因孩子喜欢送餐机器人而反复来餐厅就餐。

03、传菜员会消失吗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送餐机器人将会取代传菜员?

在机器人制造公司们看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具体到当下,顾客和餐厅老板们可能还是更倾向人类。

毕竟,从服务意识的能动性上来说,机器人还是过于单薄了。再则,关于送餐机器人,制造公司们还有很多没有宣之于口的内容,比如售后的运维保养,机器人的使用年限,都是实打实的问题,它又不像手机,随时随地可以送去附近的售后服务中心。

就连被认为是送餐机器人坚定支持者的海底捞,在全球门店部署的送菜机器人也不过千余台。

而对大部分传统餐饮门店来说,顾虑则更多。一方面,送餐机器人确实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很突出,比如,不是所有餐厅都适合配备送餐机器人,苍蝇馆子不可能占地几百平方米。

在此之外,也并不是所有餐厅在设计之初都将机器人动线纳入考量,1米以上的过道宽度和极高的地面平整度,足以让大多数餐厅断了念头。

同时,也有部分配备了送餐机器人的餐厅出来现身说法。

比如智能产业媒体智东西就曾采访一些配备了送餐机器人的餐厅。据餐厅工作人员介绍,「在就餐高峰期,人流拥挤的状况会对机器人行进造成障碍,从而影响送餐效率,因此有的餐厅在送餐高峰期就将机器人闲置了,这样的现象与机器人研发和投放的初衷背道而驰。」

另外,部分消费者也对此充满抗拒。受制于技术限制,送餐机器人们功能大多单一,在迎宾、送餐、点餐之外,并不能灵活应对客人需求。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都认为,现阶段的送餐机器人比起人工智能,带来的体验可能更倾向「人工智障」。

事实上,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为3%,其中送餐机器人渗透率还不到1%。

言下之意,现在东北土菜馆的送餐机器人们,比起传菜员,还是更像吉祥物。

04、更差还是更好

从1961年通用汽车公司上线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如今送餐机器人出现在普通餐厅中,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出,进入到社会生活的边角。

而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渗透,机器人又将在新时代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有人认为,或许,科技电影中的人机共存时代,也将离我们不远。

事实上,正如麦肯锡去年发布的报告所言,后工业经济时代会带来规模空前的技能转型和职业变更。这其中,自动化早期应用会迫使2.2亿劳动者需要变更职位,并让5160亿个工时被取代,而对于3.3亿农民工来说,或将面临22-40%的工作内容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送餐机器人对传菜员这一职位的吞噬,只是机器人占领商业的冰山一角,随着后工业经济序幕的拉开,情形将会比我们所想象的复杂。

这不是夸张,在送餐机器人之前,制造业已经成功实践过黑灯工厂。彼时,富士康在引入机器人后,裁员六万。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坚信,机器人只是工具,就像互联网对实体商业的改造,是把人类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但与美好愿景截然相反的是,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从来不是一半一半,而是从简单的环节开始蚕食,直到人力被完全替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送餐机器人,已经攻占了土菜馆?

机器人在短短几年间,就从网红店吉祥物摇身一变成为了真实的劳工。

文|咸鱼鱼

监制|吴怼怼

以前提到送餐机器人,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高级酒店和智慧餐厅。

但事实上,出乎人预料的是,现如今,送餐机器人连土菜馆都攻占了。

不信的话,你可以打开微博,检索关键词——然后,你会发现,曾经被视为科技感代名词的送餐机器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地周边。

从家附近的东北土菜馆到三线城市的农家小炒店,再到各类大众快餐厅,送餐机器人应聘上岗正在变的日常。

就连社交媒体上,也不断有网友晒出被送餐机器人服务的瞬间,餐厅里帮忙上菜,酒店里代送外卖,再到商场里为顾客导览,机器人在短短几年间,就从网红店吉祥物摇身一变成为了真实的劳工。

01、十年终成打工人

最初,送餐机器人刚刚步入公众视野时,大多是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存在。

2010年,济南某自助火锅店率先推出机器人送餐,并因此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餐厅。

此后几年,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涌现出一批机器人餐厅。

不过,彼时的机器人,相比起实用价值,更多是作为营销噱头而存在——初代送餐机器人们,大多需要将磁条导轨贴在天花板上,以引导机器人在预设地图上进行送餐。

这也意味着,送餐机器人难以灵活躲避且实用性不高,甚至,那些固定的轨道设计,还使得餐厅要倒过来聘请员工帮助处理送餐流程。

于是,这一期间,送餐机器人虽然有过声名远扬,但却没有真正实际应用,而各地的机器人餐厅,也大多在开店和关店之中循环。

直到2016年,自动驾驶技术、人机互动技术相继获得突破后,送餐机器人才真正开始有了嵌入餐厅业务流中的趋势。

2018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海底捞投资1亿元,推出了全球首家智慧火锅餐厅,这背后的代表性意义是,餐饮巨头也纷纷入场,将机器人与餐饮服务实际结合。

随后,以海底捞、呷哺呷哺等为代表的诸多连锁餐饮巨头,开始大范围引入送餐机器人。

来自餐宝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只有0.2亿元,但2019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2.2亿元。

是的,在2016年以后,送餐机器人步入发展快车道,并在2020年的新冠大流行中,跌跌撞撞乘上了无人配送的风口。

当然,相较于风口一说,来自巨头和资本的认可或许更能验证它的炙手可热。

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服务型机器人赛道发生的相关投融资事件超120起,总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单笔融资金额达亿元及以上的超过一半。

具体到送餐机器人领域的头部玩家,也是当前市面上曝光率较高的玩家——擎朗智能和普渡科技,纷纷已被资本盯上。这其中,擎朗智能在2021年9月获得了来自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普渡科技则在去年5月和9月,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美团等两轮共计10亿元融资。

02、送餐机器人也下沉

融资潮背后,送餐机器人开始频频上岗。

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西贝莜面村、德庄火锅、小龙坎、八合里、大董、便宜坊、旺顺阁等诸多餐饮品牌都向送餐机器人发送了「offer」,甚至,还有不少连锁酒店已成为送餐机器人坚定的支持者。

除了这些遍布一二线城市的品牌餐饮店,下沉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送餐机器人,而餐厅们大多以先租后买的形式,雇佣这些新式劳工。

到当下,消费者已经可以在诸多中小型餐厅中看到送餐机器人的身影。

比如,山东商报的记者曾随机走访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近20家大中小型餐厅,其中,超过3成餐厅出现了送餐机器人的身影,且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火锅店、烧烤店之类的普通餐厅。

当然,多数人或许不能准确感知送餐机器人在普通餐厅中的应用,一个简单的对比是,大众点评上,输入送餐机器人,跳出来的内容中,除了海底捞、必胜客这样的大型连锁餐饮,还有诸多名为东北农家小院和XX江南小菜这样的餐厅。

事实上,和大型连锁餐饮启动送餐机器人的理由一样,普通餐馆也需要降本增效,而这两年来,送餐机器人所展示出的能力,貌似确实可以实现这一点。

首先,在服务效率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送餐机器人的传菜效率相当于1.5个传菜员。一般情况下,一个有4层托盘的送餐机器人,一次能够运送菜品8盘到24盘,而一天能配送200~300托盘菜品,相较之下,人类服务员一般一天只能配送150~200托盘菜品。

其次,从成本来讲,一般购买一台送餐机器人的价格从1万多到3万元不等,餐饮行业送餐传菜大多是计件工资,若以每盘菜0.5元计算,一天100盘菜,一年的费用在1.5万到1.6万元,如果使用传菜机器人,1到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租赁的话,价格将更低。一般普通餐厅中,传菜员薪资在4000元左右,而一台送餐机器人的租赁价格大多在两千至三千元。

就餐饮业而言,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伴随着人力资源供给增速的放缓,人力成本正在成为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中不可承受之重。

更严峻的是,长期以来,餐厅服务员都名列短缺职业排行榜前三,还有春节前后的用工荒也一直困扰着餐饮业。基于此,送餐机器人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服务人员转型留下的缺口。

此外,从诸多研究报告来看,送餐机器人的崛起也与后疫情时代,无人配送的走红有一定关系。

这几年来,疫情的持续进行和实体商业的艰难行进,让餐饮业不断认识到节流的重要性,而采用送餐机器人,确实可以在降低人力成本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比如,某些隔离酒店就通过采用机器人送餐,降低了感染风险。

另外,对于部分中小型餐厅来说,引入一到两台送餐机器人,还可以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都曾表示,送餐机器人带来的消费体验确实新奇有趣,还有不少家长,会因孩子喜欢送餐机器人而反复来餐厅就餐。

03、传菜员会消失吗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送餐机器人将会取代传菜员?

在机器人制造公司们看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具体到当下,顾客和餐厅老板们可能还是更倾向人类。

毕竟,从服务意识的能动性上来说,机器人还是过于单薄了。再则,关于送餐机器人,制造公司们还有很多没有宣之于口的内容,比如售后的运维保养,机器人的使用年限,都是实打实的问题,它又不像手机,随时随地可以送去附近的售后服务中心。

就连被认为是送餐机器人坚定支持者的海底捞,在全球门店部署的送菜机器人也不过千余台。

而对大部分传统餐饮门店来说,顾虑则更多。一方面,送餐机器人确实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很突出,比如,不是所有餐厅都适合配备送餐机器人,苍蝇馆子不可能占地几百平方米。

在此之外,也并不是所有餐厅在设计之初都将机器人动线纳入考量,1米以上的过道宽度和极高的地面平整度,足以让大多数餐厅断了念头。

同时,也有部分配备了送餐机器人的餐厅出来现身说法。

比如智能产业媒体智东西就曾采访一些配备了送餐机器人的餐厅。据餐厅工作人员介绍,「在就餐高峰期,人流拥挤的状况会对机器人行进造成障碍,从而影响送餐效率,因此有的餐厅在送餐高峰期就将机器人闲置了,这样的现象与机器人研发和投放的初衷背道而驰。」

另外,部分消费者也对此充满抗拒。受制于技术限制,送餐机器人们功能大多单一,在迎宾、送餐、点餐之外,并不能灵活应对客人需求。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都认为,现阶段的送餐机器人比起人工智能,带来的体验可能更倾向「人工智障」。

事实上,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为3%,其中送餐机器人渗透率还不到1%。

言下之意,现在东北土菜馆的送餐机器人们,比起传菜员,还是更像吉祥物。

04、更差还是更好

从1961年通用汽车公司上线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如今送餐机器人出现在普通餐厅中,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出,进入到社会生活的边角。

而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渗透,机器人又将在新时代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有人认为,或许,科技电影中的人机共存时代,也将离我们不远。

事实上,正如麦肯锡去年发布的报告所言,后工业经济时代会带来规模空前的技能转型和职业变更。这其中,自动化早期应用会迫使2.2亿劳动者需要变更职位,并让5160亿个工时被取代,而对于3.3亿农民工来说,或将面临22-40%的工作内容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送餐机器人对传菜员这一职位的吞噬,只是机器人占领商业的冰山一角,随着后工业经济序幕的拉开,情形将会比我们所想象的复杂。

这不是夸张,在送餐机器人之前,制造业已经成功实践过黑灯工厂。彼时,富士康在引入机器人后,裁员六万。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坚信,机器人只是工具,就像互联网对实体商业的改造,是把人类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但与美好愿景截然相反的是,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从来不是一半一半,而是从简单的环节开始蚕食,直到人力被完全替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