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比亚迪是特例,国内车企“停燃”需慎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比亚迪是特例,国内车企“停燃”需慎重

燃油车真的这么快就要谢幕了?

文|北京海证

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话题市场讨论已久,世界范围内的车企巨头们也纷纷排出停产燃油车的时间表,各大媒体机构对新能源车的关注以及报道也是一波一波的袭来,消费者的在购车的时候确实也开始转向新能源车。但是当第一家车企真的站出来宣布停产燃油车的消息出来了,让人听了还是一震。这个事情不由得引发我们的兴趣。

比亚迪4月3日宣布了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将致力于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也是全球第一家停售燃油车的车企,第一个敢站出来的一定是“勇士”,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比亚迪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们又翻看了一下其他车企新闻:(1)吉利汽车3月总体销量数据增速放缓,燃油车3月销量大幅下滑,纯电动车3月销量11900部,同比增538%。(2)近日特斯拉德州工厂投产,明年将出推数款新车,2021年特斯拉共生产交付了近100万辆电动汽车,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1%。马斯克豪言到2030年要占据汽车市场20%的份额。

给我们的感觉是新能源车的势头确实不错。但这是否说明燃油车被取代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比亚迪的行为是个案,还是会引发连锁反应,短期会引发车企群体性行为吗?燃油车真的这么快就要谢幕了?我们梳理一下:

01 “勇者”比亚迪打响第一枪 背后有多少谋划?

在关注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消息的同时,深入的了解了一下比亚迪情况,发现了几个端倪:首先,企业经营不是游戏,比亚迪显然有备而来。去年6月曾有一份“内部纪要”就现身网络,一度引发网上热议“比亚迪将停产燃油”,当时比亚迪很快辟谣。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公告宣布了,从现在结果来看,比亚迪去年的决心就已经非常坚决了。对于“停燃”决定,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对公司影响层面很小。翻看比亚迪的发展过程,其实比亚迪在2003收购秦川汽车决定造车时,其走的路子就有点怪异,除了研发燃油车,同步还启动研究插电式混动系统。并且在第二年,比亚迪的首款电动概念车ET就亮相北京车展。但算起来,比亚迪已经准备了将近20年。我们更倾向认为比亚迪此次“停燃”属于经营战略的调整,这是在All In新能源汽车。

其次,燃油车之于比亚迪已经不重要了。2021年报显示,比亚迪一同卖掉了73万辆车,同比增75.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59.4万辆,占比高达81%。在今年1-2月,比亚迪销售的新能源车18145辆,占总销量比重激增到了97.29%。3月份,比亚迪销售104338辆汽车,同比增160.9%,重点来了,燃油汽车销售数量为0。与此同时,有报道指出,比亚迪累积未交付订单量已达到40万,且仍在逐月增长。网络投诉平台上,用户的投诉内容为提不到车。如此看来,全力保证新能源车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停燃”是必然选项。

第三,新能源车是比亚迪的“主场”。再进一步,比亚迪“停燃”的底气何来?从万科郁亮2022年总结发言中或可听出点玄机,王传福告诉他,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的比亚迪都自己生产。在经过十几年的全产业链研发积累,有比亚迪微电子,比亚迪不会受到“汽车芯片危机”的干扰,再加上DMI,刀片电池、e平台3.0等等核心技术正是比亚迪“停燃”的底牌。没有国外技术“卡脖子”,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由得想起华为有硬扛某国的勇气,也正是因为自己足够强大。

第四,比亚迪选择这个时候宣布“停燃”,是不是营销策略我们不做猜测。但是不得不承认比亚迪发布声明的时机把握的很巧妙,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比亚迪燃油车在3月份已经停产,而整个3月份比亚迪未进行任何声明,也没有相关文件流出。直到4月3日才公布,这时3月各项数据都已经公布,媒体一定会想办法挖掘时间背后的原因,有了这些数据,对比亚迪自身的优势是又一次彰显, 同时当前大背景是国际油价上涨,这个时候宣布,又会成功收割一大波的关注度。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比亚迪2021年净利润和毛利率都低于同行,属于比较尴尬的增收不增利。也有媒体上说比亚迪“停燃”是壮士断腕,这未免有点替人担忧。“停燃”更像是在为自己减负。

02 国内外车企“停燃”有分歧

在对于“停燃”这件事上,我们国内车企的态度和国际车企巨头的态度还是不一样的。

国内除比亚迪之外,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均表示,在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不排除未来更多的车企表态。分析人士指出,国内车企对新能源车态度积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燃油车领域很多车企都是跟着国外技术跑,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而新能源车或可以帮助国内部分车企实现“弯道超车”,有望掌握下一轮汽车产业的主动权。

相对于国内车企的积极,传统的大型车对短期“停燃”的态度就谨慎多了,依据公开的规划,奔驰承诺2030年“停燃”,本田的目标是是在2040年,宝马在欧盟的目标是2030年,大众在欧洲市场是的预定期限是2035年。而在去年11月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大众、丰田、宝马、日产等一众传统车企拒绝签署“停燃”承诺。国际汽车巨头们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其明显处于优势的地位。

有机构用新能源车对标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智能手机销量经历了“起步期-高速增长期-稳定期”。当前新能源车处于放量起步期,这样来看,对新能源车短期不宜过于乐观。

公安部统计的汽车保有量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07亿辆,而新能源车仅有891.5万辆。专家预测,2030年左右新能源车销量才会与燃油车基本持平。不争的事实,当前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市场的王者,仍是主流。

对于国内车企赶超过国际巨头的过程,很容易想起国内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并跑,最后在5G才实现真正的领先。汽车工业的的复杂性之高,没有多年的积累和技术的突破,想要超越是无法实现的。国内新能源车能否实现“弯道超车”未来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

03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攻与守

当前汽车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每一次前进都必须有燃油车让出空间。有专业人士表示,燃油车至少还有20-30年的光景,不会马上倒计时,切换是缓慢的过程。

对比一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优势,前者因为处于快速发展期,更多优势在于产业影响和快速增长等长期冲击方面;后者因为产业已经成熟、稳定,在用户体验、服务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新能源车对传统车企的冲击是长期的。首先,从零件数量来说,新能源车的零件数量仅仅有传统燃油车的20%;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技术以及供应链整合优势不复存在,新能源车做好做好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即可抓住核心价值,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环节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这是革零件供应商的命,改变产业生态。

其次,从市场接受度来看,新能源车市场认可度在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数据显示,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0.5%,而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涨122.4%,显然燃油车销售拖了后腿;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8.2%,较2021年3月10.6%的渗透率提升17.6个百分点。尽管渗透率不是普及率,但这个增长率还是蛮具说服力的。

燃油车的用户体验和服务优势是明显的。首先,作为消费来说,价格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关注因素。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车的价格优势逐渐被削弱;另外燃油车价格上涨,新能源车的价格一样在上涨,4月份已经有蔚来、特斯拉、极狐汽车、奇瑞新能源及极氪汽车5家企业陆续上调旗下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还有新能源车的保值功能不如燃油车,同样跑几年的车,两种二手车的价格降幅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另外,燃油车在出了事故在保险理赔问题上目前也是强于新能源车的。

其次,用户体验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新能源车部分技术仍然不成熟,比如续航里程短,在北京开车出趟远门,路上得找有充电桩的路线走,不如燃油车各地密集分布的加油站合适。另外充电桩的数量,充电时长等问题也被消费者诟病。冬天电池里程衰减过快,有用户说去远一点的地方,开空调都得省着用。维护保养费用较高,售后服务也不如燃油车做的好。

车企有自身的发展诉求,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消费者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能够满足需要才是好的产品。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变化的数据上,最终作用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动态平衡上。

04 何时“停燃” 自身实力是关键,做好未来布局

比亚迪“停燃”在国内外引发巨大的热议,但是一般的汽车却无法实现如此快的“华丽转身”。原因在于比亚迪独特的产品制造体系,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上面也看到其在新能源车方面漂亮的数据,停售燃油车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而一般的车企是无法做到的,尤其像长城汽车去年两款新能源车还出现停产的情况出现,不能过于乐观。比亚迪只能作为特例来看。

是否“停燃”,对于国内大部分车企来说,如何提升自身实力才更务实一些。数据显示,2009-2020年,国内自主品牌的销量实现年均5%的复合增长率,销量从452万增长至774万,但是市场份额从44%下降至38%,被合资品牌切去了不小的一块,形势难言乐观。部分车企甚至还在面临生存的问题,解决“活下去”才是当下首要问题。生产燃油车仍然是大多数车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选择,贸然“停燃”显然不是最好选项。

如何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好未来布局是车企发展的关键。比亚迪“停燃”对于电动化滞后的汽车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是也起到了让他们警醒的作用,在未来布局上必将会有所改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吉利这样实力强大车企来说,则是提供了一个参照,算的上是一个件好事。未来在新能源车这个赛道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打价格战的时间或提前到来,只有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才能有更大回旋空间。

写到最后,小结一下。比亚迪”停燃”尽管只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样本,因其自身优势才拥有更大得自主性操作空间。当然比亚迪未来有可能面临更大压力也未可知,王传福在2021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说,比亚迪今年保底销量目标位120万辆,供应链向好将冲击200万辆。参考特斯拉在2021年交付数据是接近100万辆,比亚迪的雄心值得敬佩,但和去年73万量数据来比较,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停燃”对国内车企而言,目前还有时间,是量力而行的事情。国际车企巨头表现得都很淡定,加之汽车工业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储备要求极高,国内车企也需看清自己的段位,一定要慎重决策。逐步布局新能源车,水到渠成,“两条腿”走路的做法更符合当前情况。

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车,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或超预期。我们也应清醒,新能源车当前的市场总体规模仍然较小,赛道火爆未来或将有更多“势力”加入,势必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没做好充分准备,或将沦为炮灰。我们乐于看到能有更多的国内自己品牌成功站上国际舞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比亚迪是特例,国内车企“停燃”需慎重

燃油车真的这么快就要谢幕了?

文|北京海证

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话题市场讨论已久,世界范围内的车企巨头们也纷纷排出停产燃油车的时间表,各大媒体机构对新能源车的关注以及报道也是一波一波的袭来,消费者的在购车的时候确实也开始转向新能源车。但是当第一家车企真的站出来宣布停产燃油车的消息出来了,让人听了还是一震。这个事情不由得引发我们的兴趣。

比亚迪4月3日宣布了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将致力于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也是全球第一家停售燃油车的车企,第一个敢站出来的一定是“勇士”,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比亚迪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们又翻看了一下其他车企新闻:(1)吉利汽车3月总体销量数据增速放缓,燃油车3月销量大幅下滑,纯电动车3月销量11900部,同比增538%。(2)近日特斯拉德州工厂投产,明年将出推数款新车,2021年特斯拉共生产交付了近100万辆电动汽车,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1%。马斯克豪言到2030年要占据汽车市场20%的份额。

给我们的感觉是新能源车的势头确实不错。但这是否说明燃油车被取代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比亚迪的行为是个案,还是会引发连锁反应,短期会引发车企群体性行为吗?燃油车真的这么快就要谢幕了?我们梳理一下:

01 “勇者”比亚迪打响第一枪 背后有多少谋划?

在关注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消息的同时,深入的了解了一下比亚迪情况,发现了几个端倪:首先,企业经营不是游戏,比亚迪显然有备而来。去年6月曾有一份“内部纪要”就现身网络,一度引发网上热议“比亚迪将停产燃油”,当时比亚迪很快辟谣。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公告宣布了,从现在结果来看,比亚迪去年的决心就已经非常坚决了。对于“停燃”决定,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对公司影响层面很小。翻看比亚迪的发展过程,其实比亚迪在2003收购秦川汽车决定造车时,其走的路子就有点怪异,除了研发燃油车,同步还启动研究插电式混动系统。并且在第二年,比亚迪的首款电动概念车ET就亮相北京车展。但算起来,比亚迪已经准备了将近20年。我们更倾向认为比亚迪此次“停燃”属于经营战略的调整,这是在All In新能源汽车。

其次,燃油车之于比亚迪已经不重要了。2021年报显示,比亚迪一同卖掉了73万辆车,同比增75.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59.4万辆,占比高达81%。在今年1-2月,比亚迪销售的新能源车18145辆,占总销量比重激增到了97.29%。3月份,比亚迪销售104338辆汽车,同比增160.9%,重点来了,燃油汽车销售数量为0。与此同时,有报道指出,比亚迪累积未交付订单量已达到40万,且仍在逐月增长。网络投诉平台上,用户的投诉内容为提不到车。如此看来,全力保证新能源车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停燃”是必然选项。

第三,新能源车是比亚迪的“主场”。再进一步,比亚迪“停燃”的底气何来?从万科郁亮2022年总结发言中或可听出点玄机,王传福告诉他,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的比亚迪都自己生产。在经过十几年的全产业链研发积累,有比亚迪微电子,比亚迪不会受到“汽车芯片危机”的干扰,再加上DMI,刀片电池、e平台3.0等等核心技术正是比亚迪“停燃”的底牌。没有国外技术“卡脖子”,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由得想起华为有硬扛某国的勇气,也正是因为自己足够强大。

第四,比亚迪选择这个时候宣布“停燃”,是不是营销策略我们不做猜测。但是不得不承认比亚迪发布声明的时机把握的很巧妙,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比亚迪燃油车在3月份已经停产,而整个3月份比亚迪未进行任何声明,也没有相关文件流出。直到4月3日才公布,这时3月各项数据都已经公布,媒体一定会想办法挖掘时间背后的原因,有了这些数据,对比亚迪自身的优势是又一次彰显, 同时当前大背景是国际油价上涨,这个时候宣布,又会成功收割一大波的关注度。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比亚迪2021年净利润和毛利率都低于同行,属于比较尴尬的增收不增利。也有媒体上说比亚迪“停燃”是壮士断腕,这未免有点替人担忧。“停燃”更像是在为自己减负。

02 国内外车企“停燃”有分歧

在对于“停燃”这件事上,我们国内车企的态度和国际车企巨头的态度还是不一样的。

国内除比亚迪之外,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均表示,在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不排除未来更多的车企表态。分析人士指出,国内车企对新能源车态度积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燃油车领域很多车企都是跟着国外技术跑,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而新能源车或可以帮助国内部分车企实现“弯道超车”,有望掌握下一轮汽车产业的主动权。

相对于国内车企的积极,传统的大型车对短期“停燃”的态度就谨慎多了,依据公开的规划,奔驰承诺2030年“停燃”,本田的目标是是在2040年,宝马在欧盟的目标是2030年,大众在欧洲市场是的预定期限是2035年。而在去年11月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大众、丰田、宝马、日产等一众传统车企拒绝签署“停燃”承诺。国际汽车巨头们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其明显处于优势的地位。

有机构用新能源车对标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智能手机销量经历了“起步期-高速增长期-稳定期”。当前新能源车处于放量起步期,这样来看,对新能源车短期不宜过于乐观。

公安部统计的汽车保有量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07亿辆,而新能源车仅有891.5万辆。专家预测,2030年左右新能源车销量才会与燃油车基本持平。不争的事实,当前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市场的王者,仍是主流。

对于国内车企赶超过国际巨头的过程,很容易想起国内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并跑,最后在5G才实现真正的领先。汽车工业的的复杂性之高,没有多年的积累和技术的突破,想要超越是无法实现的。国内新能源车能否实现“弯道超车”未来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

03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攻与守

当前汽车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每一次前进都必须有燃油车让出空间。有专业人士表示,燃油车至少还有20-30年的光景,不会马上倒计时,切换是缓慢的过程。

对比一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优势,前者因为处于快速发展期,更多优势在于产业影响和快速增长等长期冲击方面;后者因为产业已经成熟、稳定,在用户体验、服务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新能源车对传统车企的冲击是长期的。首先,从零件数量来说,新能源车的零件数量仅仅有传统燃油车的20%;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技术以及供应链整合优势不复存在,新能源车做好做好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即可抓住核心价值,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环节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这是革零件供应商的命,改变产业生态。

其次,从市场接受度来看,新能源车市场认可度在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数据显示,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0.5%,而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涨122.4%,显然燃油车销售拖了后腿;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8.2%,较2021年3月10.6%的渗透率提升17.6个百分点。尽管渗透率不是普及率,但这个增长率还是蛮具说服力的。

燃油车的用户体验和服务优势是明显的。首先,作为消费来说,价格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关注因素。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车的价格优势逐渐被削弱;另外燃油车价格上涨,新能源车的价格一样在上涨,4月份已经有蔚来、特斯拉、极狐汽车、奇瑞新能源及极氪汽车5家企业陆续上调旗下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还有新能源车的保值功能不如燃油车,同样跑几年的车,两种二手车的价格降幅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另外,燃油车在出了事故在保险理赔问题上目前也是强于新能源车的。

其次,用户体验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新能源车部分技术仍然不成熟,比如续航里程短,在北京开车出趟远门,路上得找有充电桩的路线走,不如燃油车各地密集分布的加油站合适。另外充电桩的数量,充电时长等问题也被消费者诟病。冬天电池里程衰减过快,有用户说去远一点的地方,开空调都得省着用。维护保养费用较高,售后服务也不如燃油车做的好。

车企有自身的发展诉求,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消费者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能够满足需要才是好的产品。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变化的数据上,最终作用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动态平衡上。

04 何时“停燃” 自身实力是关键,做好未来布局

比亚迪“停燃”在国内外引发巨大的热议,但是一般的汽车却无法实现如此快的“华丽转身”。原因在于比亚迪独特的产品制造体系,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上面也看到其在新能源车方面漂亮的数据,停售燃油车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而一般的车企是无法做到的,尤其像长城汽车去年两款新能源车还出现停产的情况出现,不能过于乐观。比亚迪只能作为特例来看。

是否“停燃”,对于国内大部分车企来说,如何提升自身实力才更务实一些。数据显示,2009-2020年,国内自主品牌的销量实现年均5%的复合增长率,销量从452万增长至774万,但是市场份额从44%下降至38%,被合资品牌切去了不小的一块,形势难言乐观。部分车企甚至还在面临生存的问题,解决“活下去”才是当下首要问题。生产燃油车仍然是大多数车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选择,贸然“停燃”显然不是最好选项。

如何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好未来布局是车企发展的关键。比亚迪“停燃”对于电动化滞后的汽车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是也起到了让他们警醒的作用,在未来布局上必将会有所改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吉利这样实力强大车企来说,则是提供了一个参照,算的上是一个件好事。未来在新能源车这个赛道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打价格战的时间或提前到来,只有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才能有更大回旋空间。

写到最后,小结一下。比亚迪”停燃”尽管只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样本,因其自身优势才拥有更大得自主性操作空间。当然比亚迪未来有可能面临更大压力也未可知,王传福在2021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说,比亚迪今年保底销量目标位120万辆,供应链向好将冲击200万辆。参考特斯拉在2021年交付数据是接近100万辆,比亚迪的雄心值得敬佩,但和去年73万量数据来比较,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停燃”对国内车企而言,目前还有时间,是量力而行的事情。国际车企巨头表现得都很淡定,加之汽车工业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储备要求极高,国内车企也需看清自己的段位,一定要慎重决策。逐步布局新能源车,水到渠成,“两条腿”走路的做法更符合当前情况。

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车,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或超预期。我们也应清醒,新能源车当前的市场总体规模仍然较小,赛道火爆未来或将有更多“势力”加入,势必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没做好充分准备,或将沦为炮灰。我们乐于看到能有更多的国内自己品牌成功站上国际舞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