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小米印度,Are you OK?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米印度,Are you OK?

二级市场上,小米市值持续缩水,继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来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亿港元左右。

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 | 深海

在小米公司培育多年的印度市场上,不断有坏消息传来。

5月8日,据路透社消息,小米公司称其高层管理人员在接受印度金融犯罪打击机构的询问时面临“人身暴力”的威胁。

根据此前的报道,本月初,印度执法部门声称小米子公司违反了《外汇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机构汇款,扣押了属于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下称“小米印度”)7.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的资产。

但5月6日,在听取了小米的律师的意见后,印度法院解除了联邦机构对小米公司资产的冻结。据称,此案下一次将于5月12日开庭审理。

对此,小米印度官方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印度法律,所支付的费用是用于小米印度版产品中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些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全部合法且真实,公司将致力于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澄清任何误解。

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3月,小米开始进入印度市场。一年后的发布会上,雷军说出了那句带着湖北口音的“Are you OK?”2017年3月份,雷军还拜访了印度总理莫迪,并且送上了印度生产的小米手机。

多年培育之下,印度成了小米重要的海外市场。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收入在2021年突破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小米以24%的市场份额,出货量继续领先市场。

不过,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不稳固。根据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一季度在印度市场小米(包括POCO)出货量为800万台,同比下滑24%,市场份额也因此损失7个百分点至21%,领先优势缩小。

二级市场上,小米市值持续缩水,继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来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亿港元左右。

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4.1%的情况下,小米的出货量也同步下滑了18.4%。对小米而言,在手机市场上维持高增长越来越难。尽管汽车是充满想象力的新业务,但现在仍在烧钱阶段,小米能否拿出一款征服投资人的产品,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印度市场风波不断

根据媒体报道,印度方面扣押资产的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涉嫌以假冒成支付版权费的方式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

4月29日,根据印度官方的一份文件,印度打击金融犯罪机构“中央执法局”表示,已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555.127亿卢比(约47.9亿元人民币、7.25亿美元)的资产。

根据该文件内容,小米印度是总部位于中国的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系小米品牌在印度的一家手机贸易商和经销商。

“小米印度于2014年开始在印度运营,并从2015年开始汇款。该公司已将相当于555.127亿卢比的外币汇至三家外国实体,其中包括一家以版税为幌子的小米集团实体。”印度执法局表示,如此巨额的版税是按照其中国母公司集团实体的指示汇出。

文件显示,小米印度没有从三家外国实体那里获得任何服务,但在集团实体之间创建的各种不相关文件的掩护下,该公司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将这笔款项汇往国外,违反了《外汇管理法》第4条。

文件表示,该公司在将资金汇往国外时,还向银行提供了误导性信息。

事发后,小米印度紧急回应,小米印度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公司仔细研究了当局的命令,相信公司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合法且真实的。

“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我们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小米印度表示,将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

同时,小米公司向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提起诉讼,反对印度打击金融犯罪机构的决定。

据财新,5月5日,印度法院发布命令,暂缓冻结小米资产一周,直到5月12日开止。

法院的临时命令称,暂缓冻结期间,小米可以用印度银行账户支付日常的运营费用,但不可向印度之外的公司支付专利费或者其他费用,如果小米要向印度之外的公司付款,也须在5月12日庭审后才能决定。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小米印度前总经理和首席财务官在接受印度执法机构询问时,曾遭到“身体暴力和胁迫威胁”。

报道称,小米公司5月4日向法庭提交的文件称,4月份其高管多次出庭接受询问时,印度执法局的官员警告他们及其家人,如果他们不按照该机构的要求提交声明,将面临“可怕的后果”。

其中,首席财务官拉奥在“极端胁迫之下”在声明中加上了“我承认,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团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版税”。但拉奥提交声明的次日就撤回这份声明并表示“(我)并非在自愿情况而是在胁迫下作出(这份声明)”。

不过,印度执法局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小米的指控是“不真实的,毫无根据的”,小米公司的高管是“在最有利的环境下”自愿作证。

实际上,印度有关机构对小米印度的调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早在去年12月21日,包括小米、OPPO等中资手机制造商就被印度财政局税务局突袭税务检查。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小米的工厂、仓库、办公室、高管住所,以及一些分销商,都在突击搜查范围之内。

今年1月5日,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8800万美元)税款。

理由是小米印度在进口价值申报中,没有将将小米印度向高通和小米软件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计入其进口商品的评估价值,压低货值,违反了印度的《海关法》。

但小米认为,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目前来看,围绕版权费支付的分歧没有彻底解决,已经成为印度连续发难的主要理由。

一季度印度出货量下跌24%

小米在印度的艰难处境,还反应在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上。

据报道,2014年3月,小米在印度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小米3,当时仅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在曾任谷歌Android产品发言人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和当地业务负责人摩奴·库马·贾因(Manu Kumar Jain)的操盘下,小米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选择与知名电商Flipkart合作,将国内运作成熟的“饥饿营销”和性价比策略复制到了印度。

这种模式被证明十分有效,进入该市场仅2年后,2016年小米印度业务营收突破10亿美元,并实现了盈利。

但真正让小米在印度市场起飞的,还是得益于当地运营商的一项新政策。2016年9月,印度电信运营商Jio宣布以免费的方式向印度用户提供4G服务。不到半年时间,Jio的这一举措便为其赢得了超过一亿的4G用户。

这样的策略伴随着4G网络普及的同时,也让智能手机同步获益。

2016年,小米在印度推出了红米Note 3,搭载高通处理器,再加上9999卢比(约合人民币956元)的起售价,让该机型挤进了当年印度市场最畅销的机型前三名。随后的红米Note 4,更成为印度销量达到100万部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机。

此外,小米还迅速启动本土化生产。包括进入印度第二年,与富士康合作建立的生产线落成投产,2017年合作建立第二个制造工厂。

不过,单一的线上渠道以及限时抢购策略让小米面临挑战。一些对此不满的科技撰稿人认为,向读者推荐一款不容易购买到的手机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2017年,小米印度增设直营店,还开始与其他手机店铺合作,努力打开线下渠道。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小米在印度的崛起速度惊人。

至2017年第三季度,据印度时报报道,小米手机市场份额追平三星达到23.5%,并列成印度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据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28.9%、28.6%、26%、24%,呈下滑趋势。

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下降至21%。市场统计机构Canalys发布的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以80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一,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1%;三星以690万的出货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了18%。

相比较,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市场份额还在28%,一年后下降了7%。同时最新一季出货量1050万台,下降至800万台,同比下滑了24%,是在排名前5的品牌中缩水最严重的。

反观增长最快的“Others”,今年一度增长率达到了103%。这一增速表明,和以往小米、三星及OV横扫市场的固有情形不同,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手机依然保持较强竞争力。

Canalys的分析师认为,供应链受疫情波及影响了小米和vivo这些头部品牌,realme、Tecno(德卡诺)等这些更多依赖印度本土供应链的品牌表现出色,能够在第一季度与印度市场的头部品牌们竞争。

如今的疫情扰动依然存在,在中低端为主力的印度市场上,内外交困之下的小米如何挡住来自本土品牌的攻势、守住现有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市值不足3000亿港元

此前的3月22日,小米集团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显示去年全年总收入达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手机、境外市场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贡献。

例如,2021年小米手机业务单项营收实现2088.69亿元,同比增长37.2%,占总收入的63.6%;境外市场收入人民币1636亿元,同比增长33.7%,占总收入的49.8%;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82亿元,同比增长18.8%。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以8.6%的收入贡献了35.9%的毛利润,这部分收入包括广告收入、游戏收入和金融类收入等。

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财报披露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目前的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量产时间点依然在2024年上半年。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还透露,小米首款工程样车将在今年三季度发布,并且“会突破大家的想象”。

同时,小米集团再度抛出百亿港元回购计划,此前公司数次发布股份回购计划。但这些消息未能止住小米股价的下跌势头,公司股价于4月27日触及近两年最低价格。经过两年的大幅回调,小米最新市值2773亿港元,仅为最高点时的31%。

即便如此,近期仍有机构“唱衰”小米。

4月11日,瑞银发研报指,将小米2022-2023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下调9%和7%,至0.78元和0.88元人民币,目标价由23元下调至15元,下调幅度达34.78%。

该行估计,小米在2022和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低于小米修订后的今年出货量目标。预计高端化将提升平均售价,但5G物料成本和物流费用的增加将蚕食利润,该行也下调小米物联网家电和互联网服务收入预测。

该行亦认为,小米需要为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提供更高透明度。

4月14日,麦格理研报同样下调手机销量预测,原因是手机市场因消费疲软和成本通胀而表现不佳。鉴于智能手机收入和利润率下降,该行将小米目标价下调22%至9.97港元,评级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5.4k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92.01亿港元,阿里巴巴、小米集团获大幅加仓
  • 小米15是否涨价?雷军回应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米印度,Are you OK?

二级市场上,小米市值持续缩水,继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来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亿港元左右。

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 | 深海

在小米公司培育多年的印度市场上,不断有坏消息传来。

5月8日,据路透社消息,小米公司称其高层管理人员在接受印度金融犯罪打击机构的询问时面临“人身暴力”的威胁。

根据此前的报道,本月初,印度执法部门声称小米子公司违反了《外汇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机构汇款,扣押了属于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下称“小米印度”)7.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的资产。

但5月6日,在听取了小米的律师的意见后,印度法院解除了联邦机构对小米公司资产的冻结。据称,此案下一次将于5月12日开庭审理。

对此,小米印度官方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印度法律,所支付的费用是用于小米印度版产品中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些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全部合法且真实,公司将致力于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澄清任何误解。

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3月,小米开始进入印度市场。一年后的发布会上,雷军说出了那句带着湖北口音的“Are you OK?”2017年3月份,雷军还拜访了印度总理莫迪,并且送上了印度生产的小米手机。

多年培育之下,印度成了小米重要的海外市场。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收入在2021年突破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小米以24%的市场份额,出货量继续领先市场。

不过,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不稳固。根据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一季度在印度市场小米(包括POCO)出货量为800万台,同比下滑24%,市场份额也因此损失7个百分点至21%,领先优势缩小。

二级市场上,小米市值持续缩水,继去年下跌43.07%后,今年以来再跌去41.27%,最新市值在2700亿港元左右。

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4.1%的情况下,小米的出货量也同步下滑了18.4%。对小米而言,在手机市场上维持高增长越来越难。尽管汽车是充满想象力的新业务,但现在仍在烧钱阶段,小米能否拿出一款征服投资人的产品,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印度市场风波不断

根据媒体报道,印度方面扣押资产的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涉嫌以假冒成支付版权费的方式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

4月29日,根据印度官方的一份文件,印度打击金融犯罪机构“中央执法局”表示,已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555.127亿卢比(约47.9亿元人民币、7.25亿美元)的资产。

根据该文件内容,小米印度是总部位于中国的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系小米品牌在印度的一家手机贸易商和经销商。

“小米印度于2014年开始在印度运营,并从2015年开始汇款。该公司已将相当于555.127亿卢比的外币汇至三家外国实体,其中包括一家以版税为幌子的小米集团实体。”印度执法局表示,如此巨额的版税是按照其中国母公司集团实体的指示汇出。

文件显示,小米印度没有从三家外国实体那里获得任何服务,但在集团实体之间创建的各种不相关文件的掩护下,该公司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将这笔款项汇往国外,违反了《外汇管理法》第4条。

文件表示,该公司在将资金汇往国外时,还向银行提供了误导性信息。

事发后,小米印度紧急回应,小米印度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公司仔细研究了当局的命令,相信公司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合法且真实的。

“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我们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小米印度表示,将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

同时,小米公司向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提起诉讼,反对印度打击金融犯罪机构的决定。

据财新,5月5日,印度法院发布命令,暂缓冻结小米资产一周,直到5月12日开止。

法院的临时命令称,暂缓冻结期间,小米可以用印度银行账户支付日常的运营费用,但不可向印度之外的公司支付专利费或者其他费用,如果小米要向印度之外的公司付款,也须在5月12日庭审后才能决定。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小米印度前总经理和首席财务官在接受印度执法机构询问时,曾遭到“身体暴力和胁迫威胁”。

报道称,小米公司5月4日向法庭提交的文件称,4月份其高管多次出庭接受询问时,印度执法局的官员警告他们及其家人,如果他们不按照该机构的要求提交声明,将面临“可怕的后果”。

其中,首席财务官拉奥在“极端胁迫之下”在声明中加上了“我承认,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团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版税”。但拉奥提交声明的次日就撤回这份声明并表示“(我)并非在自愿情况而是在胁迫下作出(这份声明)”。

不过,印度执法局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小米的指控是“不真实的,毫无根据的”,小米公司的高管是“在最有利的环境下”自愿作证。

实际上,印度有关机构对小米印度的调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早在去年12月21日,包括小米、OPPO等中资手机制造商就被印度财政局税务局突袭税务检查。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小米的工厂、仓库、办公室、高管住所,以及一些分销商,都在突击搜查范围之内。

今年1月5日,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8800万美元)税款。

理由是小米印度在进口价值申报中,没有将将小米印度向高通和小米软件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计入其进口商品的评估价值,压低货值,违反了印度的《海关法》。

但小米认为,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目前来看,围绕版权费支付的分歧没有彻底解决,已经成为印度连续发难的主要理由。

一季度印度出货量下跌24%

小米在印度的艰难处境,还反应在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上。

据报道,2014年3月,小米在印度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小米3,当时仅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在曾任谷歌Android产品发言人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和当地业务负责人摩奴·库马·贾因(Manu Kumar Jain)的操盘下,小米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选择与知名电商Flipkart合作,将国内运作成熟的“饥饿营销”和性价比策略复制到了印度。

这种模式被证明十分有效,进入该市场仅2年后,2016年小米印度业务营收突破10亿美元,并实现了盈利。

但真正让小米在印度市场起飞的,还是得益于当地运营商的一项新政策。2016年9月,印度电信运营商Jio宣布以免费的方式向印度用户提供4G服务。不到半年时间,Jio的这一举措便为其赢得了超过一亿的4G用户。

这样的策略伴随着4G网络普及的同时,也让智能手机同步获益。

2016年,小米在印度推出了红米Note 3,搭载高通处理器,再加上9999卢比(约合人民币956元)的起售价,让该机型挤进了当年印度市场最畅销的机型前三名。随后的红米Note 4,更成为印度销量达到100万部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机。

此外,小米还迅速启动本土化生产。包括进入印度第二年,与富士康合作建立的生产线落成投产,2017年合作建立第二个制造工厂。

不过,单一的线上渠道以及限时抢购策略让小米面临挑战。一些对此不满的科技撰稿人认为,向读者推荐一款不容易购买到的手机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2017年,小米印度增设直营店,还开始与其他手机店铺合作,努力打开线下渠道。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小米在印度的崛起速度惊人。

至2017年第三季度,据印度时报报道,小米手机市场份额追平三星达到23.5%,并列成印度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据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28.9%、28.6%、26%、24%,呈下滑趋势。

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下降至21%。市场统计机构Canalys发布的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以80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一,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1%;三星以690万的出货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了18%。

相比较,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市场份额还在28%,一年后下降了7%。同时最新一季出货量1050万台,下降至800万台,同比下滑了24%,是在排名前5的品牌中缩水最严重的。

反观增长最快的“Others”,今年一度增长率达到了103%。这一增速表明,和以往小米、三星及OV横扫市场的固有情形不同,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手机依然保持较强竞争力。

Canalys的分析师认为,供应链受疫情波及影响了小米和vivo这些头部品牌,realme、Tecno(德卡诺)等这些更多依赖印度本土供应链的品牌表现出色,能够在第一季度与印度市场的头部品牌们竞争。

如今的疫情扰动依然存在,在中低端为主力的印度市场上,内外交困之下的小米如何挡住来自本土品牌的攻势、守住现有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市值不足3000亿港元

此前的3月22日,小米集团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显示去年全年总收入达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手机、境外市场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贡献。

例如,2021年小米手机业务单项营收实现2088.69亿元,同比增长37.2%,占总收入的63.6%;境外市场收入人民币1636亿元,同比增长33.7%,占总收入的49.8%;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82亿元,同比增长18.8%。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以8.6%的收入贡献了35.9%的毛利润,这部分收入包括广告收入、游戏收入和金融类收入等。

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财报披露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目前的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量产时间点依然在2024年上半年。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还透露,小米首款工程样车将在今年三季度发布,并且“会突破大家的想象”。

同时,小米集团再度抛出百亿港元回购计划,此前公司数次发布股份回购计划。但这些消息未能止住小米股价的下跌势头,公司股价于4月27日触及近两年最低价格。经过两年的大幅回调,小米最新市值2773亿港元,仅为最高点时的31%。

即便如此,近期仍有机构“唱衰”小米。

4月11日,瑞银发研报指,将小米2022-2023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下调9%和7%,至0.78元和0.88元人民币,目标价由23元下调至15元,下调幅度达34.78%。

该行估计,小米在2022和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低于小米修订后的今年出货量目标。预计高端化将提升平均售价,但5G物料成本和物流费用的增加将蚕食利润,该行也下调小米物联网家电和互联网服务收入预测。

该行亦认为,小米需要为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提供更高透明度。

4月14日,麦格理研报同样下调手机销量预测,原因是手机市场因消费疲软和成本通胀而表现不佳。鉴于智能手机收入和利润率下降,该行将小米目标价下调22%至9.97港元,评级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