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继法系车之后,韩系车也与中国汽车市场渐行渐远。

文 | 车事小说 无花果

在开启今天的话题讨论之前,做个小调查:你还记得上一次关注韩系车品牌是什么时候吗?或请在留言区写出你对韩系车的见解。

因为一行简单的数据,韩系车终于再次成为了业界关注“热点”。

据新浪财经在5月22日转引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发布数据报道显示,今年一季度,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9.4万辆,同比减少39.3%。

要知道,仅比亚迪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的单月销量就已经超过了10万辆,而所有韩系车(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捷尼赛斯)加在一起,一个季度的累计销量还不及10万辆。

很显然,处于下行趋势的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已经滑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至于韩系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境地,业界已经有了太多的解读,这里暂且不再展开赘述。在这里车事小说更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则是:韩系车如何才能上岸?还有机会吗?

动能不足,行至“退市”边缘

如果把视线稍许放宽一些,就会发现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并非仅仅是韩系车正在变得势弱,事实上,整个合资汽车品牌都处于艰难挣扎阶段。

宏观面,这和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百年未有大变革的大势有着直接关联。聚集到具体车企来看,则和合资品牌的转型动能不足有着决定性关系。

基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合资汽车品牌均由中外方对半持股(股权50:50),在核心管理岗位人员安排上也往往是互相交叉。在产品端,则几乎全部由外资品牌导入,而且导入什么车型合资公司就卖什么车型。

这一看似公平公正公开的合资模式,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代,自然不会出现问题。眼下,随着整个产业大转型浪潮扑面而来,加上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在发展战略层面没有“话语权”的合资品牌逐渐被市场边缘甚至淘汰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一位韩系车企工作人员近日在与车事小说谈及韩系车话题时表示:“(韩系车)早晚是下一个雷诺”。在其看来,最大症结在于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韩方高管不熟悉中国市场,但管的却很宽,给日常工作开展带来严重阻碍。

“现在许多业务都推进不下去,看不到任何希望”,该人士向车事小说感叹称。

近些年来,韩系车从巅峰滑落到今天月销不足10万辆,车事小说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拿不出贴合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硬核产品。

虽然从韩系车企官网显示的在售车型数量来看多达31款(北京现代在售车型17款,悦达起亚在售车型11款,捷尼赛思在售车型3款),覆盖了轿车、SUV、MPV、新能源车型全品类,但从这些在售车型各自所在细分市场来看,表现差强人意。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现代在售车型中,月均销量达5000辆仅伊兰特一款车型,多款车型一季度累计销量不足500辆。悦达起亚在售所有车型中,一季度,月均销量更是不足3000辆。捷尼赛思一季度累计销量更是仅仅只有298辆。

这样的数据足以令人“触目惊心”。正如上述人士所预判的那样,韩系车将会走上雷诺老路,推出中国市场吗?要知道,与在中国市场表现相比,韩系车在欧美市场表现则正常很多。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韩系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增长21.3%,达到27万辆,并以9.8%的市占率首次在欧洲市场位居第三。在美国市场,一季度,韩系车共售出32万辆。尤其电动车型在美市场呈现热销态势,数据显示,其电动车型销量增长439%,达到1.7万辆。市占率仅次于美系、日系,位于第三。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韩系车在全球不同市场的表现也反应出了韩国车企对待全球各地市场的重视程度。

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基于彼时中国本土车企起步晚,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其他合资车型售价偏高等因素,韩系车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壮大,并一度创造出“现代速度”。

吃到中国车市黄金发展期红利的韩系车企并未能够“居安思危”进一步投入新技术及产品,而是选择对旗下车型改款以“多代同堂”讨巧形式继续推出市场发挥“余热”。

随着以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车企崛起,以及豪华车市场价格不断下探,韩系车长期以来所依赖的“性价比”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眼下,北京现代正忙着变卖闲置工厂产能,除了北京第一工厂已经卖给了理想汽车之外,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其重庆工厂也已经停产或将转卖。东风悦达起亚的三方合作也走到了尽头,东风汽车已经抽身远离,“东风悦达起亚”变身成为了“悦达起亚”。而通过变更名字再次高调入华的捷尼赛思更是让外界看不透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仅卖出去298辆。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车事小说认为,这个答案取决于其战略决策。直白来说,要看韩系车企对中国市场是否真正重视。

据最新规划显示,起亚规划自2023年起到2027年,每年都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电动车型,逐步构筑由6款电动产品组成的全新EV矩阵,完成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现代汽车则在今年3月与北汽共同宣布向北京现代增资共计约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对于这次增资,北京现代方面表示,“为新产品导入、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扩大出口等业务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与之对比的则是,据财联社报道显示,5月22日,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宣布,到2025年,在“机器人科学”(Robotics)等未来新兴产业领域增加对美投资50亿美元。若加上前一天公布的近5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现代汽车集团近期承诺对美投资总额逾百亿美元。

无论是从投资金额,或还是投资项目内容来看,孰重孰轻,已经了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继法系车之后,韩系车也与中国汽车市场渐行渐远。

文 | 车事小说 无花果

在开启今天的话题讨论之前,做个小调查:你还记得上一次关注韩系车品牌是什么时候吗?或请在留言区写出你对韩系车的见解。

因为一行简单的数据,韩系车终于再次成为了业界关注“热点”。

据新浪财经在5月22日转引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发布数据报道显示,今年一季度,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9.4万辆,同比减少39.3%。

要知道,仅比亚迪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的单月销量就已经超过了10万辆,而所有韩系车(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捷尼赛斯)加在一起,一个季度的累计销量还不及10万辆。

很显然,处于下行趋势的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已经滑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至于韩系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境地,业界已经有了太多的解读,这里暂且不再展开赘述。在这里车事小说更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则是:韩系车如何才能上岸?还有机会吗?

动能不足,行至“退市”边缘

如果把视线稍许放宽一些,就会发现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并非仅仅是韩系车正在变得势弱,事实上,整个合资汽车品牌都处于艰难挣扎阶段。

宏观面,这和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百年未有大变革的大势有着直接关联。聚集到具体车企来看,则和合资品牌的转型动能不足有着决定性关系。

基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合资汽车品牌均由中外方对半持股(股权50:50),在核心管理岗位人员安排上也往往是互相交叉。在产品端,则几乎全部由外资品牌导入,而且导入什么车型合资公司就卖什么车型。

这一看似公平公正公开的合资模式,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代,自然不会出现问题。眼下,随着整个产业大转型浪潮扑面而来,加上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在发展战略层面没有“话语权”的合资品牌逐渐被市场边缘甚至淘汰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一位韩系车企工作人员近日在与车事小说谈及韩系车话题时表示:“(韩系车)早晚是下一个雷诺”。在其看来,最大症结在于管理层人事变动频繁,韩方高管不熟悉中国市场,但管的却很宽,给日常工作开展带来严重阻碍。

“现在许多业务都推进不下去,看不到任何希望”,该人士向车事小说感叹称。

近些年来,韩系车从巅峰滑落到今天月销不足10万辆,车事小说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拿不出贴合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硬核产品。

虽然从韩系车企官网显示的在售车型数量来看多达31款(北京现代在售车型17款,悦达起亚在售车型11款,捷尼赛思在售车型3款),覆盖了轿车、SUV、MPV、新能源车型全品类,但从这些在售车型各自所在细分市场来看,表现差强人意。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现代在售车型中,月均销量达5000辆仅伊兰特一款车型,多款车型一季度累计销量不足500辆。悦达起亚在售所有车型中,一季度,月均销量更是不足3000辆。捷尼赛思一季度累计销量更是仅仅只有298辆。

这样的数据足以令人“触目惊心”。正如上述人士所预判的那样,韩系车将会走上雷诺老路,推出中国市场吗?要知道,与在中国市场表现相比,韩系车在欧美市场表现则正常很多。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韩系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增长21.3%,达到27万辆,并以9.8%的市占率首次在欧洲市场位居第三。在美国市场,一季度,韩系车共售出32万辆。尤其电动车型在美市场呈现热销态势,数据显示,其电动车型销量增长439%,达到1.7万辆。市占率仅次于美系、日系,位于第三。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韩系车在全球不同市场的表现也反应出了韩国车企对待全球各地市场的重视程度。

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基于彼时中国本土车企起步晚,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其他合资车型售价偏高等因素,韩系车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壮大,并一度创造出“现代速度”。

吃到中国车市黄金发展期红利的韩系车企并未能够“居安思危”进一步投入新技术及产品,而是选择对旗下车型改款以“多代同堂”讨巧形式继续推出市场发挥“余热”。

随着以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车企崛起,以及豪华车市场价格不断下探,韩系车长期以来所依赖的“性价比”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眼下,北京现代正忙着变卖闲置工厂产能,除了北京第一工厂已经卖给了理想汽车之外,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其重庆工厂也已经停产或将转卖。东风悦达起亚的三方合作也走到了尽头,东风汽车已经抽身远离,“东风悦达起亚”变身成为了“悦达起亚”。而通过变更名字再次高调入华的捷尼赛思更是让外界看不透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仅卖出去298辆。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车事小说认为,这个答案取决于其战略决策。直白来说,要看韩系车企对中国市场是否真正重视。

据最新规划显示,起亚规划自2023年起到2027年,每年都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电动车型,逐步构筑由6款电动产品组成的全新EV矩阵,完成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现代汽车则在今年3月与北汽共同宣布向北京现代增资共计约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对于这次增资,北京现代方面表示,“为新产品导入、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扩大出口等业务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与之对比的则是,据财联社报道显示,5月22日,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宣布,到2025年,在“机器人科学”(Robotics)等未来新兴产业领域增加对美投资50亿美元。若加上前一天公布的近5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现代汽车集团近期承诺对美投资总额逾百亿美元。

无论是从投资金额,或还是投资项目内容来看,孰重孰轻,已经了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