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对标苹果、“致敬”华为,小米高端迷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标苹果、“致敬”华为,小米高端迷茫

再三折戟高端,小米手机怪不了别人。

文|派财经 陈庆之

编辑|派公子

华为刚放下的徕卡,被小米捡了起来。

日前,小米宣布已与国际知名相机品牌徕卡达成了移动影像战略合作,双方联合研制的第一款影像旗舰手机会在今年7月份正式面世,不少人猜测会是小米12 Ultra;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业内人士爆料小米笔记本部门已并入手机部门,目的是加强手机和笔记本的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小米接二连三的举动,都有着浓浓地致敬华为的味道,而实际上,在高端手机市场,小米在过去的一季度确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颓势,这也被认为是小米最新业绩滑铁卢的最大原因之一。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实现营收733.52亿元,同比下滑4.6%;经调整后净利润28.5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2.9%。

01高端手机拖后腿

在2021年12月28日的小米12系列发布会上,一身极客穿着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出了两个小目标:一是三年内小米手机销量登顶全球第一;二是正式对标苹果。尤其是后一条,引起了不小的热议,“我们决定在产品和体验上要旗帜鲜明,正式提出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一定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一步一步超越苹果。”雷军说。

支撑雷军产生这一野心的,正是2021年2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超越苹果手机,来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而这一成绩的大背景则是小米全面开启高端化战略,从这次的小目标来看,雷军明显有点飘了。

实际上,雷军和小米不得不下此决心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对标苹果、发力高端,似乎是在存量市场上提升利润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梦想必须得有,但能不能实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先来看大盘,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亿台,同比下降11%。而中国信通院披露的国内市场一季度手机出货量数据,则更令人揪心。1月出货量3302.2万部,同比下降17.7%,2月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到3月出货量达2146.0万部,降幅更是超过了40%。

与上述数据相比,小米的业绩还算不错,一季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850万台,同比减少22.1%。手机业务实现收入458亿,营收占比62%,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项基石业务正面临严重的冲击。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对此表示,“主要是因为4G产品短缺,给我们一季度造成比较大的困难。”而4G产品更多对应的是印度市场,目前,小米凭借定位在150美元以下的低端机型,已经在该市场连续18个月占据份额第一的宝座,据王翔透漏,一季度由于低端芯片造成的供给缺口可能在1000万部左右。

按理来说,低端手机出货量降低,带来的自然是小米高端手机占比和平均售价的提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平均售价(ASP)为ASP1189元,同比增长14.1%,小米称ASP同比增长主要由于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增加所致。而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总出货3850万台,其所定义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近400万台,高端机型出货占比约为10.4%,而2021年全年,高端机型出货占比约13%。

然而,如此成绩还是小米多次对高端旗舰手机降价促销之后才取得的,不少用户直言遭受小米“背刺”。因此,目前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米的高端化策略正在陷入瓶颈,这也与第三方数据相吻合。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中国批发价在400美元以上高端智能手机中,苹果以近六成的市占率取得第一,华为虽然货源不足,但仍以11%的份额位列第二。而其他四家手机厂商间相差不大,vivo与OPPO分别以9%和7%排名三、四,小米与荣耀均以5%并列第五。

这背后则是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就算华为让出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在高端争夺战上仍然没有再上一个台阶,而是在原有的高度上胶着,水平“半斤八两”。对此,荣耀CEO赵明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苹果在中国市场是降维打击。”

更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是,虽然小米曾在销量上超越苹果,而且在高端战略的带动下,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已从2019年的980元逐年上涨至2022年一季度的1189元,但就利润率而言,小米与苹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数据显示,小米2021年净利率为6.7%,毛利率为17.7%,分别较上一年的5.3%和14.9%都有所提高。相较之下,苹果凭借着在高端的优势,近四个季度的净利率在26%左右,毛利率在42%以上,是小米的2-4倍。

因此,可以说,一季度小米销量的下滑,4G芯片短缺和市场的不景气有影响,但从利润端的不佳表现来看,小米高端手机没能挑起大梁,应该承担主因。

02小米高端差在哪?

2019年5月,是小米高端化最重要的时刻,因为从这时起,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压迫感即将逐渐散去,不少人认为,空出来的巨大市场,大部分将被小米吃下。对此,《经济学人》曾提出过一个词“Mi Time”,意指华为受到制裁后,小米将扛起国内智能手机的大旗,业界即将迎来小米时刻。

但不知是外界对其他竞争对手过于悲观,还是小米不具备这一实力,总之,到目前为止,小米并没有在高端市场上展现出过人之处,反而是苹果继续“赢麻”,依靠iPhone13重回第一的宝座,而小米的份额只提升了2%。

是小米不够努力吗?当然不是,在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小米比谁都有进取心。

从2019年初剥离红米品牌开始,雷军与小米进军高端的行动就从没停止过。为了有能力吃下如此巨大的高端手机市场,小米开始在产能上下功夫,2020年投产了第一期,2021年7月第二期开始在北京昌平正式动工。按照小米的计划,第二期智能工厂要做到年产1000万部高端手机。

与此同时,为了将产出来的高端手机卖出去,小米开始在线下疯狂补课。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线上线下销量占比是三七分,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小米甚至专门成立了线下委员会,由中国区副总裁张剑慧担任主席,雷军还举办过一场内部干部动员会,表示要在新零售建设上追加投入50亿元。

反应到渠道上则是数量增长飞快的小米之家,在2020年末时小米创下一天开1000家小米之家的记录,最新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米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零售店数量已经超过10500家。

虽说成事在天,但谋事还得靠人。金立集团前任总裁卢伟冰、“高端营销大师”魅族高管杨柘、小辣椒手机联合创始人王晓雁、天语手机高管汪凌鸣、中兴手机CEO曾学忠、努比亚高管苗雷、碧桂园原副总裁彭志斌等业内知名大佬,都被雷军招致麾下。有媒体统计发现,仅仅在2021年小米就进行了多达35次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

当然,在技术研发上,小米也决心洗刷“联想化”的标签,开始加大投入。在小米12发布会,雷军表示,技术为本是小米的铁律,近两年小米已经具备了超过一万六千人的工程师团队,投入了220个亿。未来5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提升到1000亿元。

然而,即便小米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从结果来看仍然不够好看。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最新推出的手机小米12,作为小米诞生以来最具传承性,且认可度最高的产品系列,小米数字系列本该完成进化,成为小米打开高端市场的敲门砖。但结果却是,在小米决心冲击高端两年多之后,该系列手机仍然没有找到节奏。

仅仅发布 3个月之后,雷军的微博几乎已经不再提及小米12,取而代之的则是老将小米 11 Ultra,尤其是在经过大降价之后,小米 11 Ultra几乎已经全面碾压小米12。而实际上,据 Counterpoint 数据,小米 12 系列发布后首月销量仅 46 万台,相比上代小米 11 系列 112 万台的首月销量下降近 60%。

而就小米 11 Ultra 来说,一次性降价2000元,小米再一次坐实了高端品牌力不足的困境。同时,这一举动,在本质上也反映了小米在高端市场过于单一化的现实。

在消费者的感知里,小米12、小米 11 Ultra、小米 MIX 4、小米 MIX FOLD,这四款高端手机性能和调性差别并不明显,都是优势不算突出的水桶机,甚至,在荣耀Ov那里也能买到类似的产品。更何况,小米 MIX 4、小米 MIX FOLD 都有着明显的产品短板。

实际上,这一状况早在小米上市之前既已存在,小米note 顶配版升级了硬件配置就要价2999元,用户不认可后,note 2在顶级硬件的基础上请梁朝伟代言打造高端形象,可惜屏幕被卡脖子,最后回归性价比;最“酷”的MIX系列,从初代令人震撼的概念机,到MIX2提升不大,再到MIX3转向商务、性价比,该系列的高端形象始终无法确立。

可以看到,小米手机的高端之路,从一开始就在与性价比纠缠,而且时不时地伴随着产品质量、供应链等问题,造成了其始终无法说服消费者在品牌认知上做出改变。直到现在,即使在华为已经衰落,小米之家也开了一万多家,但小米也始终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03问题在创新

2018年7月9日,小米成功登陆港交所,但在上市当日股价破发,雷军后来回忆,他当晚心情难受,与联合创始人躲进了港交所的杂物间。为什么投资人如此不看好小米?这是雷军此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后来,他将这一问题的答案落在了“高端”两个字上。

目标一直很明确,但小米就是找不到对的路。在经过了3年的摸索之后,小米决定致敬一下友商——摸着华为过河——与徕卡合作、联通笔记本与手机,但问题是,学华为就能变成华为吗?更何况,小米并没有全学。

2013年,华为调研了全国14个城市1406位消费者,最终,华为找到了8种类型的用户集合:积极掌控者、时尚先锋、身份彰显者、潮流追随者、科技粉丝、实惠社交族、传统沟通者、简单使用者。在这8种类型用户群体中,华为终端团队把目光投向了最具代表性的2个高端群体:积极掌控者和时尚先锋。其中,积极掌控者的标签是35岁左右的私企高层,时尚先锋的消费者画像则是31岁的富二代,家族企业经理。

由此,华为将这两类人群设为Mate系列和P系列的目标消费者,华为深挖这两类人群的需求。比如,积极掌控者对手机的浏览网页、处理邮件、自动传输通讯录、使用日记、被盗远程清除都有强烈需求。

而为了打造不同群体所需的产品系列,华为从最底层的芯片和系统能力上着手,提升用户的体验和对华为的品牌认知,芯片自不必说,在被制裁之前,经过长期投入迭代的麒麟芯片,几乎已经可以媲美苹果A系列芯片。系统底层创新方面,从EMUI9.1系统开始,华为先后推出了GPU Turbo、华为超级文件系统(EROFS)、方舟编译器机制等真正的黑科技,尤其是后者,将虚拟机拿掉,在安卓底层开刀,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一次性的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码,提升执行性能与流畅的体验。

而反观小米,虽然一直在强调“发烧”“黑科技”,但几乎所有的产品最终定位都回到了性价比上,几乎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创性技术,就算是起家的MIUI也还处于修BUG的阶段,与华为的底层能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最令人感到惋惜的还是芯片。

早在2017年2月,小米就发布了自研的28nm制程SoC芯片“澎湃S1”,用在小米5C手机上,但市场反馈不佳,后续澎湃S2芯片被传流产。直到2021年,小米才实现了澎湃回归,陆续发布了自研ISP图像处理芯片“澎湃C1”、充电芯片“澎湃P1”。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两款自研芯片,都是专用芯片,与外界所说的SoC芯片在难度上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当发布会来临时,这些芯片却被小米当做重点进行了堂而皇之的介绍。

因此,有不少声音认为,小米是在误导消费者。因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理解SOC芯片与专用芯片的区别,而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的认可,经过华为事件的知识普及之后,多数都落在了自研芯片能力上,但他们却很少能区分不同芯片的特点与技术难度。

但芯片研发和技术,对于小米建立品牌竞争壁垒来说太重要了。对此,雷军曾明确表示:“小米想要进一步往前走,想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技术领先公司的话,我觉得芯片这一仗势我们绕不过去的。”

不过,从现实来看,小米亲自下场研发芯片已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要想有芯片可用,小米开始曲线造芯——投资有潜力的公司去做最难的事。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米产投共投资了110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相关企业,其中包含光电芯片、汽车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仅2021年,小米产投就通过战略性投资47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领域公司。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作为小米投资芯片的主力,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该基金已经累计出手121次,投资了105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达67.66亿元。

也就是说,小米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和实力对难度更高的芯片下手,而是取巧地依靠投资让其他创业团队尝试,然后再来完善自己的主营业务能力。然而,这一路线对于小米本身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多大帮助呢?

如果一味地说小米不重视技术,实际上也有失偏颇。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1年间,小米研发投入分别为58亿、75亿、95亿、132亿,所占营收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大体保持在3.3%到4%之间。然而对比华为,这些投入还是不够看,2021年华为年报数据显示,其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过去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8450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华为决定转向高端时,显得如此从容不迫,而小米则处处碰壁。2018年的某次会议上,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曾一针见血的表示:“除了华为真的有技术外,其他都是方案整合商,各位不要装!”这句话曾让不少友商颇为受伤,但事实大体如此。时至今日,取巧的小米是否摆脱了“方案整合商”的标签呢?

从目前小米高端吃力的表现来看,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5.4k
  • 小米之家4000多家门店支持支付宝“碰一下”支付功能
  • 小米回应“净水器标注量与真实净水量不符”:和水温水质密切相关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标苹果、“致敬”华为,小米高端迷茫

再三折戟高端,小米手机怪不了别人。

文|派财经 陈庆之

编辑|派公子

华为刚放下的徕卡,被小米捡了起来。

日前,小米宣布已与国际知名相机品牌徕卡达成了移动影像战略合作,双方联合研制的第一款影像旗舰手机会在今年7月份正式面世,不少人猜测会是小米12 Ultra;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业内人士爆料小米笔记本部门已并入手机部门,目的是加强手机和笔记本的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小米接二连三的举动,都有着浓浓地致敬华为的味道,而实际上,在高端手机市场,小米在过去的一季度确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颓势,这也被认为是小米最新业绩滑铁卢的最大原因之一。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实现营收733.52亿元,同比下滑4.6%;经调整后净利润28.5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2.9%。

01高端手机拖后腿

在2021年12月28日的小米12系列发布会上,一身极客穿着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出了两个小目标:一是三年内小米手机销量登顶全球第一;二是正式对标苹果。尤其是后一条,引起了不小的热议,“我们决定在产品和体验上要旗帜鲜明,正式提出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一定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一步一步超越苹果。”雷军说。

支撑雷军产生这一野心的,正是2021年2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超越苹果手机,来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而这一成绩的大背景则是小米全面开启高端化战略,从这次的小目标来看,雷军明显有点飘了。

实际上,雷军和小米不得不下此决心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对标苹果、发力高端,似乎是在存量市场上提升利润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梦想必须得有,但能不能实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先来看大盘,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亿台,同比下降11%。而中国信通院披露的国内市场一季度手机出货量数据,则更令人揪心。1月出货量3302.2万部,同比下降17.7%,2月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到3月出货量达2146.0万部,降幅更是超过了40%。

与上述数据相比,小米的业绩还算不错,一季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850万台,同比减少22.1%。手机业务实现收入458亿,营收占比62%,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项基石业务正面临严重的冲击。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对此表示,“主要是因为4G产品短缺,给我们一季度造成比较大的困难。”而4G产品更多对应的是印度市场,目前,小米凭借定位在150美元以下的低端机型,已经在该市场连续18个月占据份额第一的宝座,据王翔透漏,一季度由于低端芯片造成的供给缺口可能在1000万部左右。

按理来说,低端手机出货量降低,带来的自然是小米高端手机占比和平均售价的提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平均售价(ASP)为ASP1189元,同比增长14.1%,小米称ASP同比增长主要由于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增加所致。而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总出货3850万台,其所定义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近400万台,高端机型出货占比约为10.4%,而2021年全年,高端机型出货占比约13%。

然而,如此成绩还是小米多次对高端旗舰手机降价促销之后才取得的,不少用户直言遭受小米“背刺”。因此,目前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米的高端化策略正在陷入瓶颈,这也与第三方数据相吻合。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中国批发价在400美元以上高端智能手机中,苹果以近六成的市占率取得第一,华为虽然货源不足,但仍以11%的份额位列第二。而其他四家手机厂商间相差不大,vivo与OPPO分别以9%和7%排名三、四,小米与荣耀均以5%并列第五。

这背后则是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就算华为让出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在高端争夺战上仍然没有再上一个台阶,而是在原有的高度上胶着,水平“半斤八两”。对此,荣耀CEO赵明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苹果在中国市场是降维打击。”

更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是,虽然小米曾在销量上超越苹果,而且在高端战略的带动下,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已从2019年的980元逐年上涨至2022年一季度的1189元,但就利润率而言,小米与苹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数据显示,小米2021年净利率为6.7%,毛利率为17.7%,分别较上一年的5.3%和14.9%都有所提高。相较之下,苹果凭借着在高端的优势,近四个季度的净利率在26%左右,毛利率在42%以上,是小米的2-4倍。

因此,可以说,一季度小米销量的下滑,4G芯片短缺和市场的不景气有影响,但从利润端的不佳表现来看,小米高端手机没能挑起大梁,应该承担主因。

02小米高端差在哪?

2019年5月,是小米高端化最重要的时刻,因为从这时起,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压迫感即将逐渐散去,不少人认为,空出来的巨大市场,大部分将被小米吃下。对此,《经济学人》曾提出过一个词“Mi Time”,意指华为受到制裁后,小米将扛起国内智能手机的大旗,业界即将迎来小米时刻。

但不知是外界对其他竞争对手过于悲观,还是小米不具备这一实力,总之,到目前为止,小米并没有在高端市场上展现出过人之处,反而是苹果继续“赢麻”,依靠iPhone13重回第一的宝座,而小米的份额只提升了2%。

是小米不够努力吗?当然不是,在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小米比谁都有进取心。

从2019年初剥离红米品牌开始,雷军与小米进军高端的行动就从没停止过。为了有能力吃下如此巨大的高端手机市场,小米开始在产能上下功夫,2020年投产了第一期,2021年7月第二期开始在北京昌平正式动工。按照小米的计划,第二期智能工厂要做到年产1000万部高端手机。

与此同时,为了将产出来的高端手机卖出去,小米开始在线下疯狂补课。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线上线下销量占比是三七分,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小米甚至专门成立了线下委员会,由中国区副总裁张剑慧担任主席,雷军还举办过一场内部干部动员会,表示要在新零售建设上追加投入50亿元。

反应到渠道上则是数量增长飞快的小米之家,在2020年末时小米创下一天开1000家小米之家的记录,最新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米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零售店数量已经超过10500家。

虽说成事在天,但谋事还得靠人。金立集团前任总裁卢伟冰、“高端营销大师”魅族高管杨柘、小辣椒手机联合创始人王晓雁、天语手机高管汪凌鸣、中兴手机CEO曾学忠、努比亚高管苗雷、碧桂园原副总裁彭志斌等业内知名大佬,都被雷军招致麾下。有媒体统计发现,仅仅在2021年小米就进行了多达35次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

当然,在技术研发上,小米也决心洗刷“联想化”的标签,开始加大投入。在小米12发布会,雷军表示,技术为本是小米的铁律,近两年小米已经具备了超过一万六千人的工程师团队,投入了220个亿。未来5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提升到1000亿元。

然而,即便小米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从结果来看仍然不够好看。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最新推出的手机小米12,作为小米诞生以来最具传承性,且认可度最高的产品系列,小米数字系列本该完成进化,成为小米打开高端市场的敲门砖。但结果却是,在小米决心冲击高端两年多之后,该系列手机仍然没有找到节奏。

仅仅发布 3个月之后,雷军的微博几乎已经不再提及小米12,取而代之的则是老将小米 11 Ultra,尤其是在经过大降价之后,小米 11 Ultra几乎已经全面碾压小米12。而实际上,据 Counterpoint 数据,小米 12 系列发布后首月销量仅 46 万台,相比上代小米 11 系列 112 万台的首月销量下降近 60%。

而就小米 11 Ultra 来说,一次性降价2000元,小米再一次坐实了高端品牌力不足的困境。同时,这一举动,在本质上也反映了小米在高端市场过于单一化的现实。

在消费者的感知里,小米12、小米 11 Ultra、小米 MIX 4、小米 MIX FOLD,这四款高端手机性能和调性差别并不明显,都是优势不算突出的水桶机,甚至,在荣耀Ov那里也能买到类似的产品。更何况,小米 MIX 4、小米 MIX FOLD 都有着明显的产品短板。

实际上,这一状况早在小米上市之前既已存在,小米note 顶配版升级了硬件配置就要价2999元,用户不认可后,note 2在顶级硬件的基础上请梁朝伟代言打造高端形象,可惜屏幕被卡脖子,最后回归性价比;最“酷”的MIX系列,从初代令人震撼的概念机,到MIX2提升不大,再到MIX3转向商务、性价比,该系列的高端形象始终无法确立。

可以看到,小米手机的高端之路,从一开始就在与性价比纠缠,而且时不时地伴随着产品质量、供应链等问题,造成了其始终无法说服消费者在品牌认知上做出改变。直到现在,即使在华为已经衰落,小米之家也开了一万多家,但小米也始终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03问题在创新

2018年7月9日,小米成功登陆港交所,但在上市当日股价破发,雷军后来回忆,他当晚心情难受,与联合创始人躲进了港交所的杂物间。为什么投资人如此不看好小米?这是雷军此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后来,他将这一问题的答案落在了“高端”两个字上。

目标一直很明确,但小米就是找不到对的路。在经过了3年的摸索之后,小米决定致敬一下友商——摸着华为过河——与徕卡合作、联通笔记本与手机,但问题是,学华为就能变成华为吗?更何况,小米并没有全学。

2013年,华为调研了全国14个城市1406位消费者,最终,华为找到了8种类型的用户集合:积极掌控者、时尚先锋、身份彰显者、潮流追随者、科技粉丝、实惠社交族、传统沟通者、简单使用者。在这8种类型用户群体中,华为终端团队把目光投向了最具代表性的2个高端群体:积极掌控者和时尚先锋。其中,积极掌控者的标签是35岁左右的私企高层,时尚先锋的消费者画像则是31岁的富二代,家族企业经理。

由此,华为将这两类人群设为Mate系列和P系列的目标消费者,华为深挖这两类人群的需求。比如,积极掌控者对手机的浏览网页、处理邮件、自动传输通讯录、使用日记、被盗远程清除都有强烈需求。

而为了打造不同群体所需的产品系列,华为从最底层的芯片和系统能力上着手,提升用户的体验和对华为的品牌认知,芯片自不必说,在被制裁之前,经过长期投入迭代的麒麟芯片,几乎已经可以媲美苹果A系列芯片。系统底层创新方面,从EMUI9.1系统开始,华为先后推出了GPU Turbo、华为超级文件系统(EROFS)、方舟编译器机制等真正的黑科技,尤其是后者,将虚拟机拿掉,在安卓底层开刀,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一次性的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码,提升执行性能与流畅的体验。

而反观小米,虽然一直在强调“发烧”“黑科技”,但几乎所有的产品最终定位都回到了性价比上,几乎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创性技术,就算是起家的MIUI也还处于修BUG的阶段,与华为的底层能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最令人感到惋惜的还是芯片。

早在2017年2月,小米就发布了自研的28nm制程SoC芯片“澎湃S1”,用在小米5C手机上,但市场反馈不佳,后续澎湃S2芯片被传流产。直到2021年,小米才实现了澎湃回归,陆续发布了自研ISP图像处理芯片“澎湃C1”、充电芯片“澎湃P1”。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两款自研芯片,都是专用芯片,与外界所说的SoC芯片在难度上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但当发布会来临时,这些芯片却被小米当做重点进行了堂而皇之的介绍。

因此,有不少声音认为,小米是在误导消费者。因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理解SOC芯片与专用芯片的区别,而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的认可,经过华为事件的知识普及之后,多数都落在了自研芯片能力上,但他们却很少能区分不同芯片的特点与技术难度。

但芯片研发和技术,对于小米建立品牌竞争壁垒来说太重要了。对此,雷军曾明确表示:“小米想要进一步往前走,想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技术领先公司的话,我觉得芯片这一仗势我们绕不过去的。”

不过,从现实来看,小米亲自下场研发芯片已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要想有芯片可用,小米开始曲线造芯——投资有潜力的公司去做最难的事。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米产投共投资了110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相关企业,其中包含光电芯片、汽车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仅2021年,小米产投就通过战略性投资47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领域公司。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作为小米投资芯片的主力,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该基金已经累计出手121次,投资了105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达67.66亿元。

也就是说,小米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和实力对难度更高的芯片下手,而是取巧地依靠投资让其他创业团队尝试,然后再来完善自己的主营业务能力。然而,这一路线对于小米本身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多大帮助呢?

如果一味地说小米不重视技术,实际上也有失偏颇。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1年间,小米研发投入分别为58亿、75亿、95亿、132亿,所占营收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大体保持在3.3%到4%之间。然而对比华为,这些投入还是不够看,2021年华为年报数据显示,其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过去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8450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华为决定转向高端时,显得如此从容不迫,而小米则处处碰壁。2018年的某次会议上,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曾一针见血的表示:“除了华为真的有技术外,其他都是方案整合商,各位不要装!”这句话曾让不少友商颇为受伤,但事实大体如此。时至今日,取巧的小米是否摆脱了“方案整合商”的标签呢?

从目前小米高端吃力的表现来看,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