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预制菜,能成为餐企的“救命稻草”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预制菜,能成为餐企的“救命稻草”吗?

切勿病急乱投医。

文|红餐网

餐饮市场不景气,任何机会餐饮人都想尝试。但预制菜的风口能否“救急”餐企,适不适合追?明显还有待考证。

一组数据能够反映预制菜现在到底有多火。

●2021年,我国预制菜赛道融资达十多起、共获投融资数十亿元。红餐大数据显示,今年1-5月,预制菜赛道融资5起,共获融资十多亿元,其中,陆正耀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融资16亿元,3个月签约6000多家加盟店。

●据央视财经消息,今年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增长同比超过了100%。

●今年以来,预制菜概念股持普遍迎来大涨,3-4月多支股股价轮番涨停。

●根据华创证券数据,当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分析指出,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

而与预制菜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餐饮正遭遇严酷“寒冬”。受疫情影响,不少餐饮店开开关关,线下堂食反复按下暂停键,入不敷出已经成为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餐饮人为了自救,也将目光投向了预制菜产业,试图以此破局。

然而,预制菜,真的能“救急”餐企吗?

预制菜风潮有增无减,餐饮企业扎堆入局

在餐饮工业化的背景下,预制菜作为半成品加工菜,对餐饮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这波热潮兴起之前,就已经有一批餐企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苏州老牌餐饮企业水天堂,因为工厂产能溢出,先开辟了食品业务,后期赶上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浪潮后,便开始做预制菜,成为最早一批入局预制菜的餐企。

据创始人吴琪介绍,2000年她在苏州开设第一家茶楼时便有了中央厨房。门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连锁规模不断扩大后, 水天堂的中央厨房从几十平米逐渐发展为1000平米,再到10000平米。

“有客户问,你们生产的东西能不能卖给我?当时我们中央厨房生产的产品只供应自己的门店,但我觉得可以尝试对外售卖,于是2013年左右我便着手把中央厨房升级为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吴琪告诉红餐网。

2015年,水天堂的传统中央厨房正式转型为现代化食品加工厂,产能进一步升级。2 017年,盒马鲜生开始上架盒装菜,吴琪抓住了这个机会,向其提供鱼片产品如酸菜鱼等,产品入市后受到市场的欢迎,水天堂的食品加工业务顺势得到快速发展。

那时的吴琪怎么也没想到,预制菜有朝一日竟也会成为餐企争相入局的香饽饽。

2020年开始,在疫情和资本的联合推动下,预制菜成了餐饮业的大明星, 海底捞、眉州东坡、西贝、陶陶居、小龙坎、大龙燚等头部餐企纷纷跑步入场。

行业巨头海底捞,在2020年初,便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开饭了”,销售16款半成品菜肴,包括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

爱折腾的西贝,也于2020年推出了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贾国龙功夫菜,主打预制的西北菜和八大菜系。

川菜连锁品牌眉州东坡也在京东等平台上线了一系列川味预制菜,包括川味香肠、东坡扣肉等。

进入2022年,餐企做预制菜的风潮更是有增无减。

海底捞持续更新迭代预制产品,推出了小龙虾预制菜。据海底捞公共事务部部长杨西贝透露,小龙虾上市第一周,日销量就达到1万盒。

贾国龙功夫菜正式转型做预制快餐,主打“66道经典中国菜”,计划年内在北京开出更多独立外卖专门店和堂食餐厅。

中国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中国也宣布加入战局。旗下品牌必胜客正式上线预制菜,产品包括西冷牛排、海鲈鱼、意面等。

做烤鸭的老字号全聚德,推出了一人份的预制烤鸭,旗下子品牌“四川饭店”也上新了预制菜,同时还专门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川老大”,专做川味预制菜。

呷哺呷哺,也在电商平台上线了花胶鸡、猪肚鸡等预制菜品。

除这些头部品牌外, 也有不少产业腰部的中小餐企开始磨刀霍霍向预制菜。

挑战万亿级赛道,还需要迈过两大“坎”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大半个餐饮行业,都因预制菜的火热而躁动不已。

万亿赛道的理想蓝图固然诱人,但并不是所有餐企都能成功分到一杯羹,稍有不慎,还可能沦为风口下的炮灰。

红餐网采访了众多预制菜专业人士和从业人士后了解到,餐企入局做预制菜,必须迈过两个大“坎”。

第一个“坎”:消费者对预制菜仍有“偏见”

缺乏烟火气,没营养、不健康,仍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

早在餐饮标准化之初,国人对酱料包、半成品预制菜,或者说是所有生产线上的产品,就存在“偏见”,觉得充满了工业味道。到了今天,这样的认知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升级,预制菜面临的争议甚至可以说只增不减。

对餐企而言, 入局预制菜,首先尝到的可能还是预制菜市场认知培育的苦头。

像西贝推出的初代“贾国龙功夫菜”可能就对此深有体会。彼时,“贾国龙功夫菜”甫一面市,就引来了不小的争议,大批消费者将无烟火气的功夫菜称为“高价罐头”、“飞机餐”。苦熬一年后,初代“贾国龙功夫菜”门庭冷清,不得不探索转型。

“初代贾国龙功夫菜‘翻车’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思路出了问题,但也说明餐企做预制菜这条路并不好走,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说。

第二个“坎”:供应链、全链路建设成本高、风险大

做预制菜,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供应链能力将直接关系到餐企预制菜业务的生死。

因此,餐企要做预制菜,必须得解决上游供应链、仓储物流及冷链、菜品研发创新和规模化等问题,而这对大多数餐企尤其是中小餐企而言,注定是一个大工程。

首先不容忽视的是,建设现代化工厂的成本是高昂的。 上海盘点食品科技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9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采购、仓储、配送为一体的中餐标准化和餐饮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该公司CEO伍俊峰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公司持续性投入在工厂建设上的费用累积达到2亿元左右,这还不包含产品研发、试制以及市场推广等费用。2007年他在上海建造工厂,仅购置土地及建设工厂就花费了约3000万元。

吴琪也提到,2017年以来,水天堂每年在预制菜设备上的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车间改造和自建冷库。

对此,湘鄂情创始人孟凯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如果是自己建厂,要投资建渠道,没有必要,而且肯定是亏钱。”

其次,餐企要在预制菜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还得将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彻底打通。

“拿企业的全流程信息链路建设来说,对内,要对工具、生产、食材损耗、人员等环节逐一进行梳理,达到节流增效的效果;对外,要打通B、C端通路,疏通所有堵点。”奥琦玮客户降本增效产品中心CEO孟君说到。

以西贝、云海肴等品牌的供应商优菜优选在上海的工厂为例,虽然工厂能生产调味品、米面食品、酱卤食品、肉类食品等多种品类,但这每一个生产单元的许可证资质审批都很严格。除了工厂硬软件投资以外,采购、仓储、生产、运输、交货、客服全流程都需要资金投入。

正如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所说,预制菜品的生产更多是一种工业化运作方式,而餐饮企业的优势更多是在服务端,在工业化方面不一定具备优势。

第三,当一家餐饮企业好不容易投资建厂,打通上下游环节,构建了自己的供应链后,还可能面临产能和需求失衡的问题。

从事餐饮设备生产的陈文华透露,目前预制菜市场看似火热,但产销两旺的企业只占少数,50%-60%的预制菜食品加工厂处于闲置状态。

很多盲目投资建厂、扩大产能的企业,已经承受不起工厂运行的负担。“有的企业错误估计订单量,导致产能过剩,全自动化设备开动一下老板就感到‘肉疼’,只好变成半自动化生产,在一些环节仍然采用人工,所以成本始终下不去。”陈文华说道。

什么样的餐企适合做预制菜?

面临挑战,但也并不意味着餐企做预制菜就完全没可能。

目前,入局预制菜赛道的选手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 B端提供供应服务的企业,如味知香、蒸烩煮、圣农发展等;二是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如思念食品、三全食品等;三是生鲜电商平台商家,如盒马工坊、叮咚买菜等。

跟这些竞争对手相比,部分餐企做预制菜其实具备一些天然优势。

首先是产品研发优势。

“预制菜市场正逐渐进入质价比时代,最终考验的是对产品的综合把握能力,而这正是餐饮企业的强项。”吴琪说。

吴琪认为,预制菜想要吸引消费者,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到好吃。如今讲究品质的消费者普遍不愿意从预制菜中吃到“工厂味”,对食品添加剂较为敏感,口味的个性化需求也更细,菜品研发速度加快。

在菜品口味的研发和把控上,餐饮企业确实更有组合优势。因为相比于供应链企业和食品企业,餐企离消费者更近。

孟君表示,“餐饮企业的第一手数据真实性更高,对于大数据分析更有指导意义,更能降低犯错几率。在如今预制菜口味越来越细分的情形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数据信息建立竞争优势。”

其次,餐饮企业可以基于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对产品品质进行背书。 有了线下门店的背书,餐企的预制产品在味道和知名度上会更有说服力。

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餐企比较适合做预制菜?

网聚资本副总裁陈小龙总结出了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有产品力的餐企。 因为预制菜市场更新迭代速度快,餐企要始终能紧跟餐饮潮流,做出口味还原度高,有性价比,或者有技术门槛的产品,最好还能形成标志性的大单品。

第二,有渠道运作能力的餐企。 餐企做预制菜,无论是采取经销商模式、开店模式、直营模式还是定制模式,都要有强大的渠道运作能力。

第三,有品牌运作能力的餐企。 企业有没有打造品牌的能力,可以通过产品溢价进行检验。比如产品定价稍微偏贵一点客户也愿意买,那这样的企业,它的品牌打造就是比较成功的。

综合看来,传统实力餐企入局做预制菜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一蹴而就。

结语

预制菜正在风口上,但对餐企而言,要入局市场,还有很多课要补。

切记,保持理性!要不要追风口? 还 需 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做决定 , 切莫病急乱投医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预制菜,能成为餐企的“救命稻草”吗?

切勿病急乱投医。

文|红餐网

餐饮市场不景气,任何机会餐饮人都想尝试。但预制菜的风口能否“救急”餐企,适不适合追?明显还有待考证。

一组数据能够反映预制菜现在到底有多火。

●2021年,我国预制菜赛道融资达十多起、共获投融资数十亿元。红餐大数据显示,今年1-5月,预制菜赛道融资5起,共获融资十多亿元,其中,陆正耀的预制菜品牌“舌尖英雄”融资16亿元,3个月签约6000多家加盟店。

●据央视财经消息,今年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增长同比超过了100%。

●今年以来,预制菜概念股持普遍迎来大涨,3-4月多支股股价轮番涨停。

●根据华创证券数据,当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分析指出,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

而与预制菜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餐饮正遭遇严酷“寒冬”。受疫情影响,不少餐饮店开开关关,线下堂食反复按下暂停键,入不敷出已经成为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餐饮人为了自救,也将目光投向了预制菜产业,试图以此破局。

然而,预制菜,真的能“救急”餐企吗?

预制菜风潮有增无减,餐饮企业扎堆入局

在餐饮工业化的背景下,预制菜作为半成品加工菜,对餐饮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这波热潮兴起之前,就已经有一批餐企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苏州老牌餐饮企业水天堂,因为工厂产能溢出,先开辟了食品业务,后期赶上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浪潮后,便开始做预制菜,成为最早一批入局预制菜的餐企。

据创始人吴琪介绍,2000年她在苏州开设第一家茶楼时便有了中央厨房。门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连锁规模不断扩大后, 水天堂的中央厨房从几十平米逐渐发展为1000平米,再到10000平米。

“有客户问,你们生产的东西能不能卖给我?当时我们中央厨房生产的产品只供应自己的门店,但我觉得可以尝试对外售卖,于是2013年左右我便着手把中央厨房升级为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吴琪告诉红餐网。

2015年,水天堂的传统中央厨房正式转型为现代化食品加工厂,产能进一步升级。2 017年,盒马鲜生开始上架盒装菜,吴琪抓住了这个机会,向其提供鱼片产品如酸菜鱼等,产品入市后受到市场的欢迎,水天堂的食品加工业务顺势得到快速发展。

那时的吴琪怎么也没想到,预制菜有朝一日竟也会成为餐企争相入局的香饽饽。

2020年开始,在疫情和资本的联合推动下,预制菜成了餐饮业的大明星, 海底捞、眉州东坡、西贝、陶陶居、小龙坎、大龙燚等头部餐企纷纷跑步入场。

行业巨头海底捞,在2020年初,便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开饭了”,销售16款半成品菜肴,包括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

爱折腾的西贝,也于2020年推出了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贾国龙功夫菜,主打预制的西北菜和八大菜系。

川菜连锁品牌眉州东坡也在京东等平台上线了一系列川味预制菜,包括川味香肠、东坡扣肉等。

进入2022年,餐企做预制菜的风潮更是有增无减。

海底捞持续更新迭代预制产品,推出了小龙虾预制菜。据海底捞公共事务部部长杨西贝透露,小龙虾上市第一周,日销量就达到1万盒。

贾国龙功夫菜正式转型做预制快餐,主打“66道经典中国菜”,计划年内在北京开出更多独立外卖专门店和堂食餐厅。

中国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中国也宣布加入战局。旗下品牌必胜客正式上线预制菜,产品包括西冷牛排、海鲈鱼、意面等。

做烤鸭的老字号全聚德,推出了一人份的预制烤鸭,旗下子品牌“四川饭店”也上新了预制菜,同时还专门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川老大”,专做川味预制菜。

呷哺呷哺,也在电商平台上线了花胶鸡、猪肚鸡等预制菜品。

除这些头部品牌外, 也有不少产业腰部的中小餐企开始磨刀霍霍向预制菜。

挑战万亿级赛道,还需要迈过两大“坎”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大半个餐饮行业,都因预制菜的火热而躁动不已。

万亿赛道的理想蓝图固然诱人,但并不是所有餐企都能成功分到一杯羹,稍有不慎,还可能沦为风口下的炮灰。

红餐网采访了众多预制菜专业人士和从业人士后了解到,餐企入局做预制菜,必须迈过两个大“坎”。

第一个“坎”:消费者对预制菜仍有“偏见”

缺乏烟火气,没营养、不健康,仍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

早在餐饮标准化之初,国人对酱料包、半成品预制菜,或者说是所有生产线上的产品,就存在“偏见”,觉得充满了工业味道。到了今天,这样的认知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升级,预制菜面临的争议甚至可以说只增不减。

对餐企而言, 入局预制菜,首先尝到的可能还是预制菜市场认知培育的苦头。

像西贝推出的初代“贾国龙功夫菜”可能就对此深有体会。彼时,“贾国龙功夫菜”甫一面市,就引来了不小的争议,大批消费者将无烟火气的功夫菜称为“高价罐头”、“飞机餐”。苦熬一年后,初代“贾国龙功夫菜”门庭冷清,不得不探索转型。

“初代贾国龙功夫菜‘翻车’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思路出了问题,但也说明餐企做预制菜这条路并不好走,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说。

第二个“坎”:供应链、全链路建设成本高、风险大

做预制菜,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供应链能力将直接关系到餐企预制菜业务的生死。

因此,餐企要做预制菜,必须得解决上游供应链、仓储物流及冷链、菜品研发创新和规模化等问题,而这对大多数餐企尤其是中小餐企而言,注定是一个大工程。

首先不容忽视的是,建设现代化工厂的成本是高昂的。 上海盘点食品科技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9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采购、仓储、配送为一体的中餐标准化和餐饮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该公司CEO伍俊峰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公司持续性投入在工厂建设上的费用累积达到2亿元左右,这还不包含产品研发、试制以及市场推广等费用。2007年他在上海建造工厂,仅购置土地及建设工厂就花费了约3000万元。

吴琪也提到,2017年以来,水天堂每年在预制菜设备上的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车间改造和自建冷库。

对此,湘鄂情创始人孟凯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如果是自己建厂,要投资建渠道,没有必要,而且肯定是亏钱。”

其次,餐企要在预制菜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还得将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彻底打通。

“拿企业的全流程信息链路建设来说,对内,要对工具、生产、食材损耗、人员等环节逐一进行梳理,达到节流增效的效果;对外,要打通B、C端通路,疏通所有堵点。”奥琦玮客户降本增效产品中心CEO孟君说到。

以西贝、云海肴等品牌的供应商优菜优选在上海的工厂为例,虽然工厂能生产调味品、米面食品、酱卤食品、肉类食品等多种品类,但这每一个生产单元的许可证资质审批都很严格。除了工厂硬软件投资以外,采购、仓储、生产、运输、交货、客服全流程都需要资金投入。

正如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所说,预制菜品的生产更多是一种工业化运作方式,而餐饮企业的优势更多是在服务端,在工业化方面不一定具备优势。

第三,当一家餐饮企业好不容易投资建厂,打通上下游环节,构建了自己的供应链后,还可能面临产能和需求失衡的问题。

从事餐饮设备生产的陈文华透露,目前预制菜市场看似火热,但产销两旺的企业只占少数,50%-60%的预制菜食品加工厂处于闲置状态。

很多盲目投资建厂、扩大产能的企业,已经承受不起工厂运行的负担。“有的企业错误估计订单量,导致产能过剩,全自动化设备开动一下老板就感到‘肉疼’,只好变成半自动化生产,在一些环节仍然采用人工,所以成本始终下不去。”陈文华说道。

什么样的餐企适合做预制菜?

面临挑战,但也并不意味着餐企做预制菜就完全没可能。

目前,入局预制菜赛道的选手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 B端提供供应服务的企业,如味知香、蒸烩煮、圣农发展等;二是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如思念食品、三全食品等;三是生鲜电商平台商家,如盒马工坊、叮咚买菜等。

跟这些竞争对手相比,部分餐企做预制菜其实具备一些天然优势。

首先是产品研发优势。

“预制菜市场正逐渐进入质价比时代,最终考验的是对产品的综合把握能力,而这正是餐饮企业的强项。”吴琪说。

吴琪认为,预制菜想要吸引消费者,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到好吃。如今讲究品质的消费者普遍不愿意从预制菜中吃到“工厂味”,对食品添加剂较为敏感,口味的个性化需求也更细,菜品研发速度加快。

在菜品口味的研发和把控上,餐饮企业确实更有组合优势。因为相比于供应链企业和食品企业,餐企离消费者更近。

孟君表示,“餐饮企业的第一手数据真实性更高,对于大数据分析更有指导意义,更能降低犯错几率。在如今预制菜口味越来越细分的情形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数据信息建立竞争优势。”

其次,餐饮企业可以基于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对产品品质进行背书。 有了线下门店的背书,餐企的预制产品在味道和知名度上会更有说服力。

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餐企比较适合做预制菜?

网聚资本副总裁陈小龙总结出了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有产品力的餐企。 因为预制菜市场更新迭代速度快,餐企要始终能紧跟餐饮潮流,做出口味还原度高,有性价比,或者有技术门槛的产品,最好还能形成标志性的大单品。

第二,有渠道运作能力的餐企。 餐企做预制菜,无论是采取经销商模式、开店模式、直营模式还是定制模式,都要有强大的渠道运作能力。

第三,有品牌运作能力的餐企。 企业有没有打造品牌的能力,可以通过产品溢价进行检验。比如产品定价稍微偏贵一点客户也愿意买,那这样的企业,它的品牌打造就是比较成功的。

综合看来,传统实力餐企入局做预制菜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一蹴而就。

结语

预制菜正在风口上,但对餐企而言,要入局市场,还有很多课要补。

切记,保持理性!要不要追风口? 还 需 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做决定 , 切莫病急乱投医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