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另镜 郑浩钧
编辑|陈彦旭
1月2日晚间9时许,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很快就“小米造车遇坎以及小米汽车品牌没批下来”的传闻发微博回应称,该消息不实,不存在所谓品牌需要批准的说法,此外小米汽车进展顺利。
当日晚间6点半,微博自媒体博主“理记”爆料称,小米汽车车型已经定版,酷似Taycan。截至目前小米汽车的品牌仍未获批,且被列入到资本无序扩张概念,可能将来不准叫小米汽车,只能给别人代工。后该条微博因被投诉侵权,已被删除。
王化回应后,“理记”又发文称,王化的“辟谣”比较模糊,是针对具体用词而不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并表示自己的信息均来自小米汽车内部的权威信源。
同时,“理记”进一步爆料,“小米造车生产销售资质不一定能批下来”是十一月份时的消息,当时情况是车不能挂小米的牌子,可以找个现有的有生产资质的工厂,车造出来后,挂的不是小米的牌子。
1月3日早间,博主“理记”再次发布微博称:“小米汽车生产销售资质审批遇挫折的事业内也不算什么秘密。”
1月3日午间,王化再次回应称:“辟谣非指责谁,仅仅是对有误导性的不实信息做澄清……这年头网络信息这么发达,谁不认识几个内部人士呢,如此反复纠结于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也不用干活了。”
随即,“理记”在回复中表现出对事不对人,称对王化本人敬业态度表示理解,守土有责。
不过,“理记”表示,王化不针对具体信息而专注于扣帽子显得反应过度。这种处理方法只是把辟谣当口号喊出来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效果,因为明眼人看到的是人家在说ABC,你辟的“C不该大写”。
这已经不是小米造车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11月初,市场上开始出现小米造车项目停摆的流言,不过官方很快下场辟谣,称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11月23日的财报会上,小米CFO林世伟再次重申,小米汽车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非常顺利,目前芯片供应也没有影响到小米汽车业务。
但外界的怀疑仍在继续,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的开发项目进度不如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报道中,一位高级别员工称,“明面上看起来在顺利推进,但实际进度慢了不少。一些本该交付的功能和产品,会被砍掉一部分。”
2021年3月30日,小米发公告称,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本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2021年3月30日晚间,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当晚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小米今天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1月15日,小米开始调研造车,今天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截止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我觉得我们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亏得起。
“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雷军称,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也很清楚,投资上百亿产业,至少要干个三五年才能见效。
值得注意的是,1月3日消息,小米雷军今日发布全员信,正式宣布晋升卢伟冰为集团总裁,同时晋升王晓雁、屈恒和马骥为集团副总裁。
另镜了解到,雷军还在公开信中表示,2023 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的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正如在上一封全员信中跟大家说过的,集团正处于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
“这一年小米的关键词是“稳健推进,蓄势待发”,这一年里,要更具勇气、更有耐心、更具长远全局视角,不断夯实基础、构建强化体系能力,为未来 5-10 年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未来 2-3 年的新一轮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年三季度,小米营收704.74亿元,同比减少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17亿元,同比下滑59.1%。其中,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同比减少11.1%。但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定价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4%,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同比增长约9%。
在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时任小米总裁王翔曾提及,年初以来,在智能电动汽车和其他新举措方面,小米在过去三个季度的投资超过人民币 18 亿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顺利,并建立了一支由 1800 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
王翔表示,公司认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总潜在市场超过数万亿美元,而目前市场仍然非常分散且处于发展初期,为小米留下很大的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