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海汽车报 张卓然 葛诗芸
“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是近乎无限的,而且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近日,马斯克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在特斯拉内部生产超过1000GWh电池。”
经历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成本共同疯狂的2022年,电池的成本与技术路线成为各大车企愈发关切的问题。2023年伊始,随着特斯拉动作频频,动力电池领域风云再起。
4680电池驶入量产快车道
就在我们欢度新春佳节之际,特斯拉率先打响了电池领域的2023年第一枪。
美国当地时间1月24日,特斯拉发布声明,将投资超过36亿美元扩建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并将新建两座工厂,其中一座即为4680电池工厂。据悉,新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达100GWh,将适配150万辆轻型车。
据路透社报道,1月中旬,印度尼西亚政府与特斯拉、比亚迪敲定在该国投资建设电动汽车生产设施的协议。印尼是占据全球22%镍资源的镍矿大国,两家汽车制造商在印尼投资建厂,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对特斯拉而言,在印尼投资建厂,可以理解成是为完善4680电池供应链铺路。
目前,特斯拉生产的4680电池使用的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的成本是4680电池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特斯拉成功与印尼政府达成合作,势必将推动4680电池驶入量产快车道。
马斯克的“惊人计划”
特斯拉的行动,或许不只是新建产能、布局镍资源这么简单。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可以使4680电池具有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马斯克前段时间的表态让人想入非非。据海外车媒Autoevolution推测,马斯克的这段话很有可能表明了4680电池将实现正极材料化学成分更加多样化,可能会在储能领域优先使用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4680电池。或许,将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4680电池就要来了。
三元锂与磷酸铁锂两条电池技术路线之争由来已久。三元锂电池是“性能派”代表,能量密度更高,低温续航能力更好,但其安全性较差、成本更高。技术发展时间较长的“性价比派”磷酸铁锂电池则相反。曾几何时,装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超过200km,但却拥有了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市场。
据海通电新研究团队梳理,在2015-2016年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超过70%,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低于30%;2016年之后,三元锂电池作为更先进、更有未来的电化学体系逐渐受到追捧;随着后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能量密度纳入考核范畴,三元锂电池于2019年走上巅峰,市场份额一度高达67%;但到了2019年,由于国家弱化了能量密度差异性补贴的政策、镍钴价格上扬,以及2020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相继推出CTP电池、刀片电池,解决了磷酸铁锂体积能量密度问题,不仅提升了续航里程,而且让A级乘用车底盘亦可承载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占比回升并再度反超三元锂电池。截至去年末,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占率达62.4%。
从2017年三元锂市场份额超过磷酸铁锂,到2021年磷酸铁锂反超三元锂,几年时间里,电池正极技术路线之争在国内走过一个轮回,也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起势、发展。若马斯克近期提出的“惊人计划”真的指向磷酸铁锂4680电池,并在将来由储能领域转向汽车动力电池,或许也标志着电动汽车行业的下一次跃升即将开始。
降价提质,回归长期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全球市场上,三元锂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的主流。据产业资讯平台TrendForce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开始超过三元锂电池。
时至今日,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竞争格局仍在不断变化,踩中了风口的矿产企业、电池厂商已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连此前在资本市场沉寂了10年之久的磷化工企业,都一下子冒出了不少资本宠儿。但对车企来说,两条技术路线暂时还没有带来美好的回报,电池动辄占据一辆车50%成本的高昂代价,令车企苦不堪言。
这种繁荣注定不可持续。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电池产能扩张,成本势必会在技术发展与市场竞争中逐渐降低到可接受的位置,这将是电池正极两条技术路线竞争的主旋律。
拐点或许并不遥远。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早前表示:“到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有可能达到3000 GWh,届时电池出货量仅可达1200 GWh,产能将大幅过剩。”
市场观点认为,随着材料体系创新、生产良率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放大,三元高镍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差距会越来越小,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理论密度上限优势将显现。据财通证券测算,预计到2030年,高镍电池成本最终会和磷酸铁锂电池相当。
这段过程也许就是长期主义的回归——抛开了产能紧俏的价格飙升与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让电池回归本质的化工属性,也让作为消费品的汽车拥有更能被大众接受的价格,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