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年销量突破180万,比亚迪仍在追赶特斯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销量突破180万,比亚迪仍在追赶特斯拉

比亚迪成销冠,能否带动行业洗牌?

文|另镜 郑浩钧

编辑|陈彦旭

智能化有待提高的比亚迪,业绩却在高速增长。

近日,比亚迪公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营收突破4200亿元,同比增长94.35%,归母净利润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

过去一年是比亚迪敢于开辟新战场的一年,不仅推出起售价超30万元的腾势D9,并在2023年开年打响高端品牌,冲击百万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发布仰望两款车型U8和U9,定位分别为新能源越野SUV和纯电超跑,单车售价突破100万元。

在外界看来,比起中低端新能源汽车,百万新能源汽车销售前景或更有想象空间。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186万辆,超特斯拉近55万辆,比亚迪时隔三年重回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对比国内其他竞争对手,比亚迪在销量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据乘联会数据,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车企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不及40万辆,而吉利、埃安的年销量也都在30万辆左右。

2023年1月,受疫情、国补退出以及春节提前的影响,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销量同比都有较大下滑,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仍达到15.13万辆,同比增长62%。

比亚迪虽然销量大增,但在盈利能力方面仍与特斯拉有着较大差距。特斯拉2022年营收8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97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2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7亿元),同比增长128%。

对比来看,2022年特斯拉净利润大概是比亚迪的5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化成为当前汽车产品获得溢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比亚迪目前缺乏的恰恰是智能化。

比亚迪去年推出的海豹,虽然采用了最新的e平台3.0,在外形与价格上对标特斯拉model 3,但发布会上的宣传重点仍集中在硬件层面,并无太多提及智能化。在2022年比亚迪内部股东大会上,王传福也承认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稍显保守。

此外,由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比亚迪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盈利也在承压。

高性价比背后

2015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并不可观,比亚迪拿下销量冠军,基本上可以归结于其发力新能源汽车较早,其他对手还未成长起来,并不在于公司的产品力有多出色,但2022年比亚迪销量增长,其中很大程度是靠多年沉淀的混动技术。

回顾比亚迪销量变化,推出主打低油耗、高性价比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是一个重要节点。2021年3月,第一款搭载DM-i技术的比亚迪秦PLUS DM-i上市,百公里油耗仅3.8L,彼时售价10.58万-14.58万元,价位直接对标卡罗拉、轩逸、思域、速腾等畅销燃油车型。

比亚迪秦PLUS DM-i在注重性价比的同时,做到了更省油,还实现了接近纯电车的驾驶体验。而合资车企的混动车型,比如卡罗拉双擎混动,虽然在产品力与秦PLUS DM-i接近,价格却贵了30%。

但注重性价比,也意味着秦PLUS DM-i在内饰方面会节约成本,而且因为同时存在燃油、电动两套驱动系统,在车内空间上会略显局促。

随后比亚迪又接连推出宋、唐、汉等DM-i超级混动车型,这些车型依靠着相同的性价比优势助推销量增长。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宋PLUS DM-i销量近39万辆,秦PLUS DM-i销量近19万辆。

比亚迪车型高性价比的背后,是公司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

首先是技术积累,DM-i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台热效率43%的插混专用发动机,这是比亚迪从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进军造车界以来积累的成果。

另外,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纯电车型上也保持着领先。由于三电系统集成度更高,比亚迪纯电车的车内空间十分充裕,比如采用最新e平台3.0的海豚,车长仅4米出头,却实现了2700mm的轴距,轴占比达到65.45%

除了技术积累,比亚迪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从矿山采购电池材料,制造电池、半导体和电源管理芯片,除了玻璃和轮胎,比亚迪几乎可以自产所有汽车零部件。凭借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比亚迪还能将最新技术迅速应用到产品上,不会受到供应商的掣肘。

产能也是比亚迪的优势之一,目前在全国共有九大生产基地。

盈利能力待提高

虽然销量亮眼,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占比约88.4%。对比其他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盈利能力相对较低,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6.3%,作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同期毛利率为18.7%,而特斯拉2022年毛利率更是达28.5%。

拥有长年技术积累与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的比亚迪,在成本控制方面应会比其他车企更具优势。

对于比亚迪存在毛利较低问题,市场上一直有诸多猜测,如“锂资源等原材料太贵”、“比亚迪为了抢市场,定价较低”、“比亚迪智能化有所不足,消费者不太愿意支付溢价”等方面。

影响毛利率的因素有很多,上述原因或多或少都影响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化成为当前汽车产品获得溢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智能化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节省用户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语音识别技术,让许多本来需要动手的操作变得更方便快捷;大屏车机系统,让车可以充当临时娱乐间;自动泊车技术,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地“侧方停车”、“倒车入库”;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让司机跑长途高速时不那么疲惫。

这一项项智能化功能,都很容易被感知,消费者自然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溢价。

但比亚迪目前缺乏的,恰恰是智能化。

比如在智能驾驶方面,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向国内用户开放了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也在2021年前后推送了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

而比亚迪目前使用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只有车道保持、盲区影像、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只在主要销售区域(两广)开放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

冲高端补短板

关于汽车行业变革,王传福将其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两场竞赛需要的能力也截然不同,电动化考验的是车企的制造能力、硬件水平,而智能化考验的是软件能力。传统车企对制造能力的竞争已经驾轻就熟,但在软件方面却显得尤为不足。

而且由于日本、德国不像中国、美国那样存在许多头部互联网企业,在燃油车时代叱咤风云的日系、德系车企也很难在总部招揽到顶尖的软件人才。这就留下了市场空间,引出诸多发力软件的新势力车企入局,喊出“软件定义汽车”的口号。

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凭借着自研的三电系统,在电动化的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终究是从传统车企转型而来,在软件层面需要从头再来。

在过去几年,比亚迪主销车型的价格区间在10万元~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最看重的是车辆质量和性价比,而对智能化的需求不高。

市场表现也证明了这点,起售价15.69万的小鹏P5,搭载诸多智能化配置,高配版本甚至能实现城市NGP,但也因性价比问题,车型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随着比亚迪向溢价更多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冲击,智能化就是其不得不补全的一点。

自动驾驶的临近点

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端化和智能化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从传统车企孵化出的新能源品牌,如极氪、岚图、极狐、阿维塔等车企,都在上探价位区间的同时发力智能化。

究其原因,应该是高端新能源汽车用户在享受过特斯拉、蔚小理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后,已经很难接受没有过硬智能化水平的车型。

而比亚迪也在加大智能化方面的投入。王传福近期表示,公司积极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未来还将加大成像感知、雷达等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创新。

比亚迪内部规划显示,腾势品牌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一款中级SUV。据报道,有比亚迪内部人员表示,“腾势的新车会搭载激光雷达,并拥有全场景自动驾驶功能。”

2022年10月,比亚迪开放了自动驾驶算法、智能座舱芯片研发等岗位。岗位要求中,不仅需要应聘者熟悉主流的座舱及自动驾驶芯片的供应商方案,还需要充分了解主流域控制器的芯片架构,最终制定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座舱域控的技术路线。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比亚迪现在自建团队完全自研智能驾驶功能会存在太迟的风险,目前的方向更应是掌握供应商的核心技术,用市场销量倒逼技术公司合作。

毕竟就算是小鹏、蔚来这些组建自动驾驶团队较早的车企,在自动驾驶算法与芯片上仍与特斯拉等头部公司有一定差距,因为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需要时间来迭代,不是简单地投入资金就行,起步太晚就很难追赶前人。

其实市场上有不少声音拿着燃油车时代的评价标准,认为智能驾驶技术并不是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并举出一些车企发力智能驾驶,却没有为销量带来绝对优势的例子。

但这些观点看似有些短视,只看到眼下,没有考虑智能驾驶技术未来的潜力。完全自动驾驶一旦实现,汽车甚至可以接入打车系统自动接单,保持全天候运营状态。

以目前销量来看,比亚迪在电动化赛道无需太多担忧,但行业已转入智能化下半场,比亚迪需思考更多的战略落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掉队。

长久来看,如比亚迪始终未能拥有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也会难以获得更高溢价和利润率,甚至可能像在电动化竞赛中落后的燃油车车企那样,折戟于智能化竞赛中。

目前特斯拉、小鹏等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已接近突破L4级自动驾驶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就将进一步提升出行效率,进而抢占其他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技术成熟后,软硬件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么势必将冲击比亚迪的市场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比亚迪

7.4k
  • 比亚迪中大型MPV“夏”内饰手绘图公布
  • 双碳晚报|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鸿”示范站投运 长安汽车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销量突破180万,比亚迪仍在追赶特斯拉

比亚迪成销冠,能否带动行业洗牌?

文|另镜 郑浩钧

编辑|陈彦旭

智能化有待提高的比亚迪,业绩却在高速增长。

近日,比亚迪公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营收突破4200亿元,同比增长94.35%,归母净利润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

过去一年是比亚迪敢于开辟新战场的一年,不仅推出起售价超30万元的腾势D9,并在2023年开年打响高端品牌,冲击百万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发布仰望两款车型U8和U9,定位分别为新能源越野SUV和纯电超跑,单车售价突破100万元。

在外界看来,比起中低端新能源汽车,百万新能源汽车销售前景或更有想象空间。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186万辆,超特斯拉近55万辆,比亚迪时隔三年重回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对比国内其他竞争对手,比亚迪在销量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据乘联会数据,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车企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不及40万辆,而吉利、埃安的年销量也都在30万辆左右。

2023年1月,受疫情、国补退出以及春节提前的影响,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销量同比都有较大下滑,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仍达到15.13万辆,同比增长62%。

比亚迪虽然销量大增,但在盈利能力方面仍与特斯拉有着较大差距。特斯拉2022年营收8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97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2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7亿元),同比增长128%。

对比来看,2022年特斯拉净利润大概是比亚迪的5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化成为当前汽车产品获得溢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比亚迪目前缺乏的恰恰是智能化。

比亚迪去年推出的海豹,虽然采用了最新的e平台3.0,在外形与价格上对标特斯拉model 3,但发布会上的宣传重点仍集中在硬件层面,并无太多提及智能化。在2022年比亚迪内部股东大会上,王传福也承认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稍显保守。

此外,由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比亚迪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盈利也在承压。

高性价比背后

2015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并不可观,比亚迪拿下销量冠军,基本上可以归结于其发力新能源汽车较早,其他对手还未成长起来,并不在于公司的产品力有多出色,但2022年比亚迪销量增长,其中很大程度是靠多年沉淀的混动技术。

回顾比亚迪销量变化,推出主打低油耗、高性价比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是一个重要节点。2021年3月,第一款搭载DM-i技术的比亚迪秦PLUS DM-i上市,百公里油耗仅3.8L,彼时售价10.58万-14.58万元,价位直接对标卡罗拉、轩逸、思域、速腾等畅销燃油车型。

比亚迪秦PLUS DM-i在注重性价比的同时,做到了更省油,还实现了接近纯电车的驾驶体验。而合资车企的混动车型,比如卡罗拉双擎混动,虽然在产品力与秦PLUS DM-i接近,价格却贵了30%。

但注重性价比,也意味着秦PLUS DM-i在内饰方面会节约成本,而且因为同时存在燃油、电动两套驱动系统,在车内空间上会略显局促。

随后比亚迪又接连推出宋、唐、汉等DM-i超级混动车型,这些车型依靠着相同的性价比优势助推销量增长。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宋PLUS DM-i销量近39万辆,秦PLUS DM-i销量近19万辆。

比亚迪车型高性价比的背后,是公司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

首先是技术积累,DM-i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台热效率43%的插混专用发动机,这是比亚迪从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进军造车界以来积累的成果。

另外,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纯电车型上也保持着领先。由于三电系统集成度更高,比亚迪纯电车的车内空间十分充裕,比如采用最新e平台3.0的海豚,车长仅4米出头,却实现了2700mm的轴距,轴占比达到65.45%

除了技术积累,比亚迪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从矿山采购电池材料,制造电池、半导体和电源管理芯片,除了玻璃和轮胎,比亚迪几乎可以自产所有汽车零部件。凭借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比亚迪还能将最新技术迅速应用到产品上,不会受到供应商的掣肘。

产能也是比亚迪的优势之一,目前在全国共有九大生产基地。

盈利能力待提高

虽然销量亮眼,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占比约88.4%。对比其他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盈利能力相对较低,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6.3%,作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同期毛利率为18.7%,而特斯拉2022年毛利率更是达28.5%。

拥有长年技术积累与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的比亚迪,在成本控制方面应会比其他车企更具优势。

对于比亚迪存在毛利较低问题,市场上一直有诸多猜测,如“锂资源等原材料太贵”、“比亚迪为了抢市场,定价较低”、“比亚迪智能化有所不足,消费者不太愿意支付溢价”等方面。

影响毛利率的因素有很多,上述原因或多或少都影响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化成为当前汽车产品获得溢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智能化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节省用户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语音识别技术,让许多本来需要动手的操作变得更方便快捷;大屏车机系统,让车可以充当临时娱乐间;自动泊车技术,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地“侧方停车”、“倒车入库”;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让司机跑长途高速时不那么疲惫。

这一项项智能化功能,都很容易被感知,消费者自然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溢价。

但比亚迪目前缺乏的,恰恰是智能化。

比如在智能驾驶方面,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向国内用户开放了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也在2021年前后推送了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

而比亚迪目前使用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只有车道保持、盲区影像、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只在主要销售区域(两广)开放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

冲高端补短板

关于汽车行业变革,王传福将其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两场竞赛需要的能力也截然不同,电动化考验的是车企的制造能力、硬件水平,而智能化考验的是软件能力。传统车企对制造能力的竞争已经驾轻就熟,但在软件方面却显得尤为不足。

而且由于日本、德国不像中国、美国那样存在许多头部互联网企业,在燃油车时代叱咤风云的日系、德系车企也很难在总部招揽到顶尖的软件人才。这就留下了市场空间,引出诸多发力软件的新势力车企入局,喊出“软件定义汽车”的口号。

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凭借着自研的三电系统,在电动化的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终究是从传统车企转型而来,在软件层面需要从头再来。

在过去几年,比亚迪主销车型的价格区间在10万元~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最看重的是车辆质量和性价比,而对智能化的需求不高。

市场表现也证明了这点,起售价15.69万的小鹏P5,搭载诸多智能化配置,高配版本甚至能实现城市NGP,但也因性价比问题,车型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随着比亚迪向溢价更多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冲击,智能化就是其不得不补全的一点。

自动驾驶的临近点

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端化和智能化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从传统车企孵化出的新能源品牌,如极氪、岚图、极狐、阿维塔等车企,都在上探价位区间的同时发力智能化。

究其原因,应该是高端新能源汽车用户在享受过特斯拉、蔚小理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后,已经很难接受没有过硬智能化水平的车型。

而比亚迪也在加大智能化方面的投入。王传福近期表示,公司积极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未来还将加大成像感知、雷达等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创新。

比亚迪内部规划显示,腾势品牌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一款中级SUV。据报道,有比亚迪内部人员表示,“腾势的新车会搭载激光雷达,并拥有全场景自动驾驶功能。”

2022年10月,比亚迪开放了自动驾驶算法、智能座舱芯片研发等岗位。岗位要求中,不仅需要应聘者熟悉主流的座舱及自动驾驶芯片的供应商方案,还需要充分了解主流域控制器的芯片架构,最终制定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座舱域控的技术路线。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比亚迪现在自建团队完全自研智能驾驶功能会存在太迟的风险,目前的方向更应是掌握供应商的核心技术,用市场销量倒逼技术公司合作。

毕竟就算是小鹏、蔚来这些组建自动驾驶团队较早的车企,在自动驾驶算法与芯片上仍与特斯拉等头部公司有一定差距,因为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需要时间来迭代,不是简单地投入资金就行,起步太晚就很难追赶前人。

其实市场上有不少声音拿着燃油车时代的评价标准,认为智能驾驶技术并不是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并举出一些车企发力智能驾驶,却没有为销量带来绝对优势的例子。

但这些观点看似有些短视,只看到眼下,没有考虑智能驾驶技术未来的潜力。完全自动驾驶一旦实现,汽车甚至可以接入打车系统自动接单,保持全天候运营状态。

以目前销量来看,比亚迪在电动化赛道无需太多担忧,但行业已转入智能化下半场,比亚迪需思考更多的战略落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掉队。

长久来看,如比亚迪始终未能拥有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也会难以获得更高溢价和利润率,甚至可能像在电动化竞赛中落后的燃油车车企那样,折戟于智能化竞赛中。

目前特斯拉、小鹏等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已接近突破L4级自动驾驶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就将进一步提升出行效率,进而抢占其他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技术成熟后,软硬件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么势必将冲击比亚迪的市场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