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盐士
在近日的投资日上,小米创始人雷军分享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这一次,雷军立下了一个宏大目标:小米汽车争取在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而这并不是雷军对于小米造车立下的第一个flag,早在去年8月,雷军宣称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同时发布了自动驾驶的相关视频。他还表示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事实上,小米宣布造车以来虽然声势浩大,但进展却并不顺利。甚至在2022年10月初还陷入被叫停的传言,虽然小米随后否认,但仍然没有打消市场的疑虑。
目前来看,小米造车并没有抢占市场先机。如今国内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既有知名度较高的“蔚小理”,还有哪吒、零跑、岚图、阿维塔等多个新锐品牌正在绞尽脑汁抢占市场份额。同时,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传统车企也在加快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况且小米汽车目前还未投入量产,无论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还是未来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对于雷军和小米而言难度系数可能会非常高。
但对于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则是信心满满:“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发展受挫,造车是小米最后的机会?
当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遭遇寒潮,小米自然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2022年8月,雷军的年度演讲备受瞩目,而这一次的演讲主题为“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有人解读为这也是当下小米的处境,在这个主题背后,是小米不断下滑的业绩和低迷的股价、大幅缩水的市值。
2023年伊始,雷军在给集团的全员信中坦言: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集团正处于一个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
小米Q3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营收705亿元,同比下滑9.7%;继2022年一季度,再次录得单季净亏14.74亿元,经调整净利21亿元,同比下滑59.1%。这是小米上市以来首次连续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双双下滑。
其中,营收占比近60%的智能手机业务下滑最为明显——收入425亿元,同比减少11.1%。这也是拖累业绩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大业务——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191亿元,同比减少8.6%。第三大业务——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1亿元,同比减少3.7%;其他业务收入18亿元,同比减少6.6%。
可以看到,小米的境遇并不乐观,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3%降到16.6%,其中智能手机毛利率从12.8下滑到8.9%。
另外,布局高端化一直是小米近两年的战略重点之一,但这条高端化之路也颇为波折。
面对业绩下滑的现实、以及造车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一直以“物美价廉”闻名的小米决定通过打通高端市场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无法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小米缺乏核心技术。
在当今同质化严重的国产手机市场,没有突出的技术,也就是没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很难在一众国产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
小米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目前为止,小米所谓的高端产品和市面上的竞品大同小异,尤其在芯片、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上还不具备突破性的竞争力。这条高端化之路能不能走通还是一个未知数。
也是因此,雷军将希望寄托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
而目前小米造车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对于小米为何要坚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雷军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此时此刻,风口在智能电动汽车”。
同时,对小米来说,想在众多新能源车企中杀出一条路,必定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而小米已经走到了不得不进行变革的十字路口。于是,雷军将小米引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并寄予厚望。
自研能力有限,小米能造好汽车吗?
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一时间引发轰动。
彼时,雷军豪气宣称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年交付量超过1000万辆。
同年11月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两家公司经营范围均包括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自从小米宣布造车后,在智能汽车领域,涉及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电池等领域都有所布局。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2022年8月11日,小米自动驾驶首次亮相。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要整车自己研发,目前已经组建了500人规模的团队,计划到2022年底扩张到600人。
不过,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的声势虽然浩大,但是进展却并非一帆风顺。
此前有报道称,小米汽车开发项目进度不如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在去年10月初,曾有消息称小米造车被叫停但随后被小米方面否认。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造车可比造手机、加湿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复杂多了,而且不太容易复制之前的小米成功路径。
一位小米前员工也透露了小米造车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团队经验和自研能力存在隐忧。
他表示,小米汽车目前的自研水平与手机差不多,电机电池是采购、电控是自己写的,一些汽车域是以ODM形势委外研发,也投资了一些汽车产业链公司,做域控、电机电池的都有,总体而言,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与其他几家差别不大,但最终的效果也取决于小米汽车团队。
《拾盐士》了解到,小米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宣传亮点和竞争决胜点在于自动驾驶技术。
在小米官网首页上,赫然醒目的标语也很是乍眼:“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
目前,小米在自动驾驶项目前期投入研发费用达33亿元,拥有一支超500人的研发团队,涵盖自动驾驶硬件、感知控制算法、高精地图等领域。
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据小米前员工透露,小米虽然挖过来一些技术专家,但干活的都是年轻人和应届生,很多东西容易拍脑袋决策,在涉及到自动驾驶算法层面的东西,为了赶进度、测试、数采调校都比较随意,自动驾驶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除了一系列的研发和技术难题,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造车行业长周期、重投资、高壁垒,一辆车从市场调研到生产制造至少需要4-5年时间,且期间不会有任何回报,一旦上市还需市场检验,如不能尽快量产交付、实现规模效应,风险将十分巨大。
更何况国内的新能源赛道已经“卷”出花样。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25.6%。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正在缩短,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少。不仅如此,自2023年1月1日起,延续了长达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退出,市场留给小米的时间似乎已经不多了。
柏文喜认为,车子与房子单价较高,和手机与小家电是完全按不同。消费者的购买与消费心理、行为模式不一样,两者的产业链与供应链特点也太不相似。
“目前来看造车很难成为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短期以此炒作一下股价或许还可以,但是要完全靠外协与OEM方式造车,再互联网卖车,那么小米的模式显然会有较大问题。”柏文喜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