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鱼翅与花椒》译者何雨珈:如果认为杭州或北京是美食荒漠,那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寻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鱼翅与花椒》译者何雨珈:如果认为杭州或北京是美食荒漠,那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寻找

何雨珈说,对于有心的人来说,无论是美食、文化还是任何其他东西,哪里都不是荒漠。

扶霞作品分享会现场 来源:出版社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为什么杭州和北京被认为是“美食荒漠”?2022年4月,在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的美食散文集《寻味东西》出版中文版时,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在对扶霞的采访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浙江发布”官方微博近日发布了一则新闻,杭州市商务局召开“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宣传工作专题会议”,表示将制定杭帮菜菜系标准。带上了#杭州悬赏100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的标签,对“杭州是美食荒漠”的坊间说法既有调侃,又有某种盖棺定论的味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这个“美食天堂”既是扶霞美食写作的起点,也是她的《鱼翅与花椒》《寻味东西》译者何雨珈的故乡。

扶霞作品分享会现场(图片来源:出版社供图)

《寻味东西》出版一年后,何雨珈受邀来到上海参加扶霞作品分享会,一同出席分享会的还有何雨珈的老乡、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肖一之。界面文化记者在分享会上再次向两位“站在中国美食鄙视链顶端的四川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何雨珈想到,她曾与扶霞聊到中国人调侃英国是“暗黑料理之国”,“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成了著名网络梗。扶霞惊讶地说,这道菜确实存在,但英国人几乎不吃。正如中国人对英国料理的刻板印象所反映的,在何雨珈看来,互联网上的讨论非常容易被标签化,个体的经验也因此很容易被集体化,“大家可能觉得杭州或者北京是美食荒漠,那只是因为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找。对于有心的人来说,无论是美食、文化还是任何其他东西,哪里都不是荒漠。”

仰望星空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肖一之则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美食荒漠是指那些无法获得新鲜、营养食物的地方,比如美国的城市贫民窟。美剧《火线》中的一个情节令他印象深刻:贫民窟的孩子被带到高级餐厅去吃饭,这些长期吃罐头蔬菜的孩子对食物味道和用餐礼仪都毫无知觉。“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美食荒漠’和如何获得高质量的食物,它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标签问题。”

作为一个对食物充满热情的四川人,何雨珈在翻译过程中与扶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正在翻译扶霞的新书,中译本预计年底面市,扶霞也有望回到中国与读者见面。

图文并茂沾满油点的笔记,扶霞有300多本

何雨珈提醒我们,《鱼翅与花椒》和《寻味东西》主旨轻松愉快,这常让读者忘记美食考据也是扶霞的本职工作。她说,扶霞“深情又温柔地爱着这些东西”,但她本身也是一位认真的美食研究者。

在她看来,扶霞或许不是最优秀的美食作家,也不是最一流的食物史学者,但她兼具了两者的优点,既是一个“大吃货”,对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世界有着深沉的爱,又能够沉下心去研究食物的历史。在外国人书写中国美食的领域,扶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何雨珈提到,《鱼翅与花椒》2018年推出中文版,但英文版十几年前就问世了,“这本书在各地得到的公认评价是,她以一书之力扭转了外国人对中餐的看法。”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何雨珈与扶霞第一次在成都见面,她以为要尽地主之谊款待对方时,被扶霞约到了一家从未听过的小馆子,做的是传统正宗的川菜。扶霞用带着伦敦腔的四川话与老板谈笑风生,何雨珈也因是“扶霞的朋友”而升级贵客。她这才意识到,扶霞真的是成都美食的行家,得到了成都餐饮界人士的喜爱与尊重,没人拒绝这个好奇心旺盛到近乎无礼的英国女人钻进厨房问东问西。

扶霞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随地掏出来做记录,这个笔记本让何雨珈“大为震撼”——文字之外还有图,包括菜肴图解和厨师速写,笔记本上都是油点子,可以想见她多少次在餐桌和厨房用油腻腻的双手掏出它。据扶霞说,这样的笔记她记了300多本。

何雨珈被扶霞描述中国美食的文字深深打动:川菜中有一道“莲花白”,扶霞将它译为“Lotus White”,称这道蔬菜料理有世界上最优美的名字;她把“点心”理解为“点中人心”;地道虾饺的十几个褶子,在她眼中就像会心微笑。

在美食中完成文化和人情的连接

扶霞写过一道自贡菜“桥头三嫩”,菜谱是从一位坏脾气的大厨那里学来的,在书中,除了介绍菜谱,扶霞还详细记录了那位厨师如何从凶巴巴的样子到耐心教她这道菜的过程。何雨珈带着书探访那家餐馆,看到了书中记录的场景。“对于我来说,翻译到对文字已经有丰富想象之后,再到实地看到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这是非常神奇的再翻译的过程。”

何雨珈不敢走进厨房叨扰大厨,但收银台边的女孩还记得书封上的这个外国人。女孩很开心扶霞在书中记录了这段往事,何雨珈说,“我们都在美食中完成了文化和人情的连接。”

后来翻译《寻味东西》的过程给当时活动受限的她带来了不少慰藉。她最喜欢的一篇是《古味古香》,记录了扶霞受邀前往土耳其,根据公元前八世纪的国王墓葬出土文物还原当时的宴席料理。考古学家在青铜器中发现了食物与饮料残留,根据残留物的浓烈黄色推断其中含有藏红花。扶霞一边思索着如何制定一份符合史实的菜单,一边好奇古墓中的食物遗迹味道如何。在考古现场举办的复古盛宴隆重且成功,快结束时,考古学家悄悄把她拉到一边,两人品尝了从一个文物罐中提取出来的残留物。扶霞如此记录她当时的心情:

“麦戈文和我,伴着落日坐在那座凉亭下,已经饱餐了一顿烤羊肉锅、无花果和鹰嘴豆泥,还有蜂蜜酒醇香的滋润,我们几乎就是在与铁器时代弗里吉亚国王的吊唁者们共享一顿盛宴。我们吃的东西比基督教和中华文明还要古老。藏红花那迷人如歌的香味仍然对我们放声高唱,如纯金一般,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依旧熠熠生辉。”

《寻味东西》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她把一个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带给了不自由的我,”何雨珈说,她在翻译时不禁留下泪来,并激动地把未经润色修改的译文发给了陈晓卿。“陈老师读了以后跟我说,我们非常想要到月光下跳一支舞。就是这个感觉,它(扶霞的写作)已经超脱了食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鱼翅与花椒》译者何雨珈:如果认为杭州或北京是美食荒漠,那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寻找

何雨珈说,对于有心的人来说,无论是美食、文化还是任何其他东西,哪里都不是荒漠。

扶霞作品分享会现场 来源:出版社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为什么杭州和北京被认为是“美食荒漠”?2022年4月,在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的美食散文集《寻味东西》出版中文版时,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在对扶霞的采访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浙江发布”官方微博近日发布了一则新闻,杭州市商务局召开“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宣传工作专题会议”,表示将制定杭帮菜菜系标准。带上了#杭州悬赏100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的标签,对“杭州是美食荒漠”的坊间说法既有调侃,又有某种盖棺定论的味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这个“美食天堂”既是扶霞美食写作的起点,也是她的《鱼翅与花椒》《寻味东西》译者何雨珈的故乡。

扶霞作品分享会现场(图片来源:出版社供图)

《寻味东西》出版一年后,何雨珈受邀来到上海参加扶霞作品分享会,一同出席分享会的还有何雨珈的老乡、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肖一之。界面文化记者在分享会上再次向两位“站在中国美食鄙视链顶端的四川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何雨珈想到,她曾与扶霞聊到中国人调侃英国是“暗黑料理之国”,“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成了著名网络梗。扶霞惊讶地说,这道菜确实存在,但英国人几乎不吃。正如中国人对英国料理的刻板印象所反映的,在何雨珈看来,互联网上的讨论非常容易被标签化,个体的经验也因此很容易被集体化,“大家可能觉得杭州或者北京是美食荒漠,那只是因为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找。对于有心的人来说,无论是美食、文化还是任何其他东西,哪里都不是荒漠。”

仰望星空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肖一之则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美食荒漠是指那些无法获得新鲜、营养食物的地方,比如美国的城市贫民窟。美剧《火线》中的一个情节令他印象深刻:贫民窟的孩子被带到高级餐厅去吃饭,这些长期吃罐头蔬菜的孩子对食物味道和用餐礼仪都毫无知觉。“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美食荒漠’和如何获得高质量的食物,它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标签问题。”

作为一个对食物充满热情的四川人,何雨珈在翻译过程中与扶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正在翻译扶霞的新书,中译本预计年底面市,扶霞也有望回到中国与读者见面。

图文并茂沾满油点的笔记,扶霞有300多本

何雨珈提醒我们,《鱼翅与花椒》和《寻味东西》主旨轻松愉快,这常让读者忘记美食考据也是扶霞的本职工作。她说,扶霞“深情又温柔地爱着这些东西”,但她本身也是一位认真的美食研究者。

在她看来,扶霞或许不是最优秀的美食作家,也不是最一流的食物史学者,但她兼具了两者的优点,既是一个“大吃货”,对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世界有着深沉的爱,又能够沉下心去研究食物的历史。在外国人书写中国美食的领域,扶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何雨珈提到,《鱼翅与花椒》2018年推出中文版,但英文版十几年前就问世了,“这本书在各地得到的公认评价是,她以一书之力扭转了外国人对中餐的看法。”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何雨珈与扶霞第一次在成都见面,她以为要尽地主之谊款待对方时,被扶霞约到了一家从未听过的小馆子,做的是传统正宗的川菜。扶霞用带着伦敦腔的四川话与老板谈笑风生,何雨珈也因是“扶霞的朋友”而升级贵客。她这才意识到,扶霞真的是成都美食的行家,得到了成都餐饮界人士的喜爱与尊重,没人拒绝这个好奇心旺盛到近乎无礼的英国女人钻进厨房问东问西。

扶霞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随地掏出来做记录,这个笔记本让何雨珈“大为震撼”——文字之外还有图,包括菜肴图解和厨师速写,笔记本上都是油点子,可以想见她多少次在餐桌和厨房用油腻腻的双手掏出它。据扶霞说,这样的笔记她记了300多本。

何雨珈被扶霞描述中国美食的文字深深打动:川菜中有一道“莲花白”,扶霞将它译为“Lotus White”,称这道蔬菜料理有世界上最优美的名字;她把“点心”理解为“点中人心”;地道虾饺的十几个褶子,在她眼中就像会心微笑。

在美食中完成文化和人情的连接

扶霞写过一道自贡菜“桥头三嫩”,菜谱是从一位坏脾气的大厨那里学来的,在书中,除了介绍菜谱,扶霞还详细记录了那位厨师如何从凶巴巴的样子到耐心教她这道菜的过程。何雨珈带着书探访那家餐馆,看到了书中记录的场景。“对于我来说,翻译到对文字已经有丰富想象之后,再到实地看到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这是非常神奇的再翻译的过程。”

何雨珈不敢走进厨房叨扰大厨,但收银台边的女孩还记得书封上的这个外国人。女孩很开心扶霞在书中记录了这段往事,何雨珈说,“我们都在美食中完成了文化和人情的连接。”

后来翻译《寻味东西》的过程给当时活动受限的她带来了不少慰藉。她最喜欢的一篇是《古味古香》,记录了扶霞受邀前往土耳其,根据公元前八世纪的国王墓葬出土文物还原当时的宴席料理。考古学家在青铜器中发现了食物与饮料残留,根据残留物的浓烈黄色推断其中含有藏红花。扶霞一边思索着如何制定一份符合史实的菜单,一边好奇古墓中的食物遗迹味道如何。在考古现场举办的复古盛宴隆重且成功,快结束时,考古学家悄悄把她拉到一边,两人品尝了从一个文物罐中提取出来的残留物。扶霞如此记录她当时的心情:

“麦戈文和我,伴着落日坐在那座凉亭下,已经饱餐了一顿烤羊肉锅、无花果和鹰嘴豆泥,还有蜂蜜酒醇香的滋润,我们几乎就是在与铁器时代弗里吉亚国王的吊唁者们共享一顿盛宴。我们吃的东西比基督教和中华文明还要古老。藏红花那迷人如歌的香味仍然对我们放声高唱,如纯金一般,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依旧熠熠生辉。”

《寻味东西》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她把一个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带给了不自由的我,”何雨珈说,她在翻译时不禁留下泪来,并激动地把未经润色修改的译文发给了陈晓卿。“陈老师读了以后跟我说,我们非常想要到月光下跳一支舞。就是这个感觉,它(扶霞的写作)已经超脱了食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