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备受瞩目”的恒瑞医药,整个2022年都流年不利。
2022年,其营业收入212.80亿元,同比下降17.8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06亿元,同比下降13.7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10亿元,同比下降18.83%。
这份业绩报告,是恒瑞医药在其25年的A股生涯中,继2021年之后的第二次业绩下滑,也是恒瑞医药第一次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其各项数据中,营业收入是4年来的最低,净利润是5年来的最低,毛利率是9年来的最低。
也许是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恒瑞医药迅速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就在2022年报发布的当天。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0.25%与0.17%。
虽然几近于原地踏步,但这已经是自2021年年末业绩进入下行通道以来,恒瑞医药季度业绩数据的首次同比上升了。
这些年,恒瑞医药属实拥有了太多的光环:药茅、创新药一哥,仿佛大家已经盖棺定论,其创新策略将前景无限。
在这种几近狂热的乐观之下,恒瑞医药的市值一路狂飙。2007年,其市值首次达到100亿,这个坎恒瑞医药走了10年。后来,从100亿冲到1000亿市值,用了8年;从1000亿冲向2000亿,用了2年;从2000亿冲到3000亿,用了1年。到2021年,恒瑞医药市值达到惊人的6000亿。
人们一度认为,这会是中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医药企业。
但是,2021年其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下滑。2022年,下滑继续。如今的恒瑞医药市值经过一轮80%的大涨,维持在3000亿一线,但相比最高点仍已腰斩,相当于5年之前。
浮浮沉沉之后,“药茅”是否能真正利空出尽,重返新高呢?
01、产品:蜀中无大将
卡瑞利珠单抗的致命之处在于竞争者甚众。
人们普遍认为,导致恒瑞业绩拐点的是2021年的集采。但是细究起来,真正出现问题的,就是以往恒瑞医药赖以自豪的“创新战略”。
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外界普遍认为,一类新药艾瑞昔布片获批临床的2003年,是恒瑞医药的“创新元年”。但20年来,恒瑞医药实际上一直还是在靠仿制药打天下。2018年,恒瑞医药全年174.2亿元收入,仿制药占比超过80%。这为其在未来集采中的打击埋下了隐患。
2018年到2021年之间,恒瑞医药共有18个品种中标集采,平均降幅达到了73%。2021年9月落地的第5批国采中,恒瑞8个产品中选,当年虽然只实际执行集采价3个月,但这8个品种的全年销售额下降了37%。
中标已经是伤筋动骨,失标则是灭顶之灾。
2020年全年,造影剂系列产品为恒瑞创造了36.3亿元营收。但在2021年的集采中,恒瑞医药最重要的造影剂产品——碘克沙醇,却折戟失标。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恒瑞医药的业绩在2021年掉头向下。
而在这个时候,恒瑞医药被资本市场看中的创新药,却没有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从2011年艾瑞昔布获批上市,到2023年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根据恒瑞医药官网显示,其创新药产品矩阵中已经有12款产品。数量不可谓不多,但商业化价值却并非出类拔萃。
根据年报显示,2022 年,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81.16亿元。我们做一个简单折合,每个创新药的平均销售收入不足7亿元。而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也就是说,恒瑞医药其他的创新药产品,能过10亿的大品种寥寥无几。
2022年年报中,恒瑞医药坦诚“部分创新药收入增长较慢,个别创新药甚至全年销售金额同比有所下降。”
反观同类企业,石药集团丁苯酞十数年如一日支撑着企业半壁江山。中国生物制药的安替罗尼至今没有对手,也成为支撑业绩和市值的最大保障。
卡瑞利珠单抗本来有希望成为恒瑞医药业绩的“压舱石”。2019年上市之后,卡瑞利珠单抗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IQVIA数据,2020年上半年,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销售额超20亿元,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甚至有机构将卡瑞利珠单抗2021年的销售额目标定在了100亿元。
但卡瑞利珠单抗的致命之处在于竞争者甚众。
PD-1号称是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卷王”。除了已经上市的近10款PD-1类药品以外,根据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还有77个PD-1类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竞争者纷纷扎堆的情况下,卡瑞利珠单抗也很快被列入集采,价格暴降至85%。
有一款绝对重磅的产品对一个企业来说,虽然有单品依赖的风险,但如果技术壁垒足够高,那红利期就会足够长,就可以给企业长期的底盘支撑。恒瑞医药显然没能做到。
02、管理:换帅有点烦
精明了一辈子的孙飘扬,在识人这方面栽了一个大跟头。
2022年12月5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收到公司副总经理、首席医学执行官(肿瘤)张晓静女士因“个人原因”提交的辞职报告。
这是2022年,第四位从恒瑞医药辞职的副总经理,前三位依次为张月红、邹建军、陶维康,均为恒瑞医药此前重要的业务或管理骨干。
此前的2020年7月5日,恒瑞医药公告称,一次性宣布了蒋新华、孙辉、刘疆、李克俭四名公司副总经理的辞职。近些年来,恒瑞医药的高管团队如落花流水一般兜兜转转。
人事方面的不稳定,是恒瑞医药“换帅风波”的后遗症。
恒瑞医药的老掌门孙飘扬一直是个“狠人”。1990年,32岁的临危受命任职连云港制药厂的厂长,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厂打造成中国“药茅”。2020年1月,功成名就的孙飘扬将恒瑞医药交给周云曙打理,想完成一段“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商场佳话。
没想到精明了一辈子的孙飘扬,在识人这方面栽了一个大跟头。他所寄予厚望的周云曙不仅没有带领恒瑞医药更上一层楼,反而遭遇了业绩和人品上的双重否定。
首先就是前文所提到过的集采失利。2021年6月,在第五批集采中,恒瑞医药造影剂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格隆溴铵注射液双双落选。2021年恒瑞医药首度出现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259.10亿元,同比下降6.5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5.30亿元,同比下降28.41%。
种种不利引发了市场对“药茅”核心价值的重新审视。自2021年以来,恒瑞医药股价从最高点的近百元最低跌至二十多元,市值从最高超过6000亿,低至不足2000亿。
如果说业绩的失利展示出的是在医药行业下行背景下,高管能力的不足,那“内幕交易丑闻”属实让人大跌眼镜。
2020年5月12日,恒瑞医药与司太立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13日发布了合作公告。随后,司太立股票大涨。
交易发生时,周云曙正担任恒瑞医药的总经理,是这项合作里最核心的人物之一。作为重要知情人,周云曙却在交易公告发出前用他人账户买入司太立股票,并在司太立股票大涨后卖出。
后来,这波“骚操作”被监管部门查处,决定没收周云曙违法所得,同时处以50万元罚款。
而周云曙的非法获利是多少呢?
45万!
而数据显示,2020年,周云曙从恒瑞医药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80万元,截至2020年末持股数高达454.66万股。按当时恒瑞医药超过90元的股价来算,周云曙身价数亿。这谜一般的操作几乎成为业内笑柄。
2021年7月,周云曙引咎辞职,孙飘扬不得不重新出山主持恒瑞医药大局。
只是2020到2022年,几乎就成了恒瑞医药失去的两三年。
03、未来:是否利空出尽?
“药茅”后续面对的,依旧是老问题。
2022年结束之后,坏消息是恒瑞医药增长性跌到了谷底。
2022年,恒瑞医药所谓的盈利,依靠的并非是开源,而是硬生生的节流。根据年报显示,2022年恒瑞医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30亿。
之所以能持续盈利,孙飘扬的费用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恒瑞医药销售收入减少了20亿,管理费用减少了5亿,研发费用减少了10亿,仅这三项就省去了超35亿。而2022年,恒瑞医药的扣非净利润也仅是34.10亿元。
好消息是,恒瑞医药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首先,虽然业绩下滑明显,但是对恒瑞医药来说仍未伤筋动骨。从账面来看,恒瑞医药的财务状况仍然良好。
最新的年报数据显示,恒瑞医药2022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有145.37亿,期末货币资金达151.1亿元。应收账款仅有58.91亿且大多集中在3个月以内,坏账计提不足1亿。负债仅为29.41亿元,资产负债率不足10%。
对于烧钱的创新药研发来说,现金的充足和财务的健康,是企业莫大的底气。恒瑞医药也基本保持了“公告狂魔”的本色,仍在乐此不疲地公告研发进展。
2022年,恒瑞医药取得3个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14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45个创新药临床批件 、2 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名单、2 项上市申请获优先审评资格、1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美国 FDA 孤儿药资格认定。
而对于已有的产品而言,几轮集采下来,基本已经筛过一遍,后续基本没有再可以“暴雷”的重磅风险。
对恒瑞医药来说,利空似乎已经出尽,股价也从谷底持续攀升。距2021年最低点涨幅已超80%。
恒瑞医药股价表现(2021年1月至今)
但“药茅”后续面对的,依旧是老问题。
第一是如何取得某个技术领域的优势,来确定某一领域的霸主地位。比如新冠疫情以来,辉瑞在mRNA新冠疫苗和新冠药物方面迅速占领技术制高点,并一举突破千亿营收。如果恒瑞只是满足于在热门靶点的持续内卷,那面临的风险会仍然很高。
第二是能否构建起稳固的产品结构。这样使在某一领域产品受到影响时,也能有其他稳定的业务板块补齐短板。同为传统药企的石药集团,虽然同样高举创新转型的大旗,但其并未舍弃所谓“低端”的原料药。在2022年,原料药依然为石药集团提供着稳定的利润来源,推动着业绩的稳定增长。
第三是国际化是否能取得真正的突破。虽然恒瑞医药一直声称“创新”和“国际化”,但是如今的国际化仅仅是在研发方面,真正的国际收入占比不足10%。
当然这也是中国药企的通病,在国内卷来卷去,在国际默默无声。“药茅”或许可以带头走出一个国际化的成功模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