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果财经
比亚迪距离追上宁德时代,就差半个涨停。
近日,比亚迪市值一度突破万亿,超越大众、宝马、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成为全球第三家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车企。有人调侃:“这是宁王和迪王交接了吗?”
从5月份披露的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新能源销量达114183辆,占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的27.1%。这也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3个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
要知道,在被一众汽车厂商及市场称为的“黑色4月”中,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增长突破十万大关,比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宝马的新能源总和还要多。从2008年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到如今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售冠军,比亚迪只用了14年。
比亚迪被市场和投资者看好的背后,这个逻辑值得好好探究。
诸多利好刺激股价上涨
作为A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龙企业,比亚迪的投资价值及标的是毋庸置疑的。
就目前A股市场的汽车股市盈率来看,比亚迪的市盈率,可以说是A股最“贵”的汽车企业。6月17日A股盘中,比亚迪市盈率达到272.91,是第二名长城汽车市盈率的5倍之多,与巅峰时期的特斯拉不相上下。
市场之所以给予比亚迪高估值,无非是对其未来的想象空间与产品实力给予充分肯定,毕竟成长股买的就是高成长。
从比亚迪新能源的销量来看,也确实不负众望。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仅为5.8万辆,但在2021年全年销量却达到了56.3万辆,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46%,这样的复合增长率放在一众造车新势力当中,也是值得肯定的。
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外,市场上尤为关注比亚迪在电池上地产研销,更为看好它在动力电池上的突破。2020年刀片电池问世,可以说是当时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圈内的一大热点。甚至市场上一度盛传出比亚迪为造电池去非洲找锂矿的消息,但也能从侧面印证出,电池对于新能源车企的重要性。
比亚迪“吃肉”,相关概念股也“喝上了汤”。当前,科创板上共有38只比亚迪概念个股,其中,比亚迪产业链上就有多只个股涨停。6月13日,比亚迪盘中再创新高,带动锂电、智能车等板块指数明显拉升,富临精工盘中最高涨近16%,先导智能大涨超8%。
在比亚迪相关基金“粉丝群”里,也炸开了锅。比亚迪晋级“车茅”,基金也搭上了市值增长快车。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持有比亚迪的基金由3年前的84只扩张至2022一季度末的473只,基金持有比亚迪的市值也从36亿元增长至411亿元。
或许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随着“迪王时代”的到来,股票市场上或许会出现“迪军团”相关股票组合,
成为“茅指数”、“宁组合”之后,又一只极具高成长性的股票组合。
成就比亚迪背后的“大鱼池”
事实上,资本市场看好比亚迪市值大涨以及给予高估值的背后,离不开“特斯拉+宁德时代+英飞凌”的功劳。
为何这么说?
目前,比亚迪的业务结构中,汽车销售业务占据了大部分营收来源。
2022年1-5月,比亚迪新能源销量总和接近51万辆,同比特斯拉1-5月的销量来看,比亚迪领先特斯拉超10万辆的销量,在一众新能源车商中,稳坐新能源销量冠军的宝座。
近期,比亚迪也是发布了两款新能源新品,比亚迪唐DM-p、腾势D9,其中,据比亚迪赵长江发布消息显示,腾势D9的订单已破20000辆,创下国产高端MPV的订单纪录。届时,伴随这两款新能源新品的正式交付,也将推动比亚迪一波新能源销量的增长。
这也与近日比亚迪举行的2021股东大会上的预期相吻合,比亚迪官方保守估计2022年总销量将达到 150 万辆,若供应链做得更好,甚至有望冲击200万辆。
但新能源车辆销量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核心电池的供应情况。“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电池成为卡住新能源车企脖子的难题。像宝马、戴姆勒、大众、上汽、吉利、长安、宇通、东风等传统车企以及一系列造车新势力的电池供应商均是宁德时代,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车企对于电池供应的选择主动权并不高。
不同其他车企,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三电一芯”领域却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三电”领域已经实现了全栈自研。
仅在电池产能供给端,据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就已经在深圳、西安、青海、重庆、长沙、贵阳等多地建立生产基地,预计到2023年将新增投产 225GWh,届时累计产能将达 440GWh。这也意味着在电池供应方面,比亚迪已经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不会因外部电池供应情况而自身新能源销量受到影响。并且,电池产能的大幅提升带来规模效应,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但也要清楚的知道在“黑色4月”中,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受牵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自于供应链的停工,特别是在国内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供应链的大面积停工,就导致车企没法完成交付。最明显的就是,特斯拉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直接导致其交付量大幅下滑。
反观比亚迪来看,已经完成有4座生产工厂实现投产,目前5—10号工厂也已经在陆续筹划或建设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随着比亚迪第五座整车制造基地开始量产,预计年底还将有210万辆的产能释放。试想一下,如果出现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局部生产基地或产业链停工,并不会影响到比亚迪的整体汽车生产。
所以,股票市场上有人说,比亚迪的产品业务大致相当于“特斯拉+宁德时代+英飞凌+富士康+宇通+隆基股份”,看起来似乎没有天花板。特别是身处A股之中,机构和投资者尤为关注企业的基本面。
强劲的基本面支持之下,也不难理解市场和投资者如此高涨的情绪。
比亚迪的上限在哪?
但作为一家龙头车企,投资者除了关注其基本盘之外,更应该看待这家车企的长期价值,将目光聚焦在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和领域中。
近期,摩根大通发布研报指出,比亚迪备受关注,主要归因于该公司的电池技术,同时,摩根大通还指出,比亚迪的科技股属性正在多于汽车股。
为什么说比亚迪正在向科技股转入?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新能源汽车是绝对意义上的高科技赛道,任何的高科技,都必须有相匹配的制造实力支撑。例如芯片,华为具有研发能力,如果国内制造水平跟不上,同样无法落地。因此,制造亦是科技力的基础组成部分。
自2021年以来,除了原有的宁德、溧阳、宜宾等基地扩产之外,宁德时代新建上海、厦门、肇庆、宜春、贵安五个基地。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一二线电池企业都在抓紧扩建电池工厂提高产能。
这一点,显然比亚迪也是清楚的。当下,仅是比亚迪已公布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就达到了16个。
或许以下一组数据来看待比亚迪的科技属性更为直观。
据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相关技术研发人员超4万,位居国内第一,授权专利约2.4万项,包括刀片电池、DM双模、纯电平台“e平台3.0”、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专利数量位居业内第一。若没有持续、强大的研发投入,如此数量的专利或许很难落地。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到23.61亿元,同比增长93.94%,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3.53%。与宁德时代在今年一季度投入的研发费用接近。
一系列的外部及内部工作都在表明,比亚迪在迅速追赶补齐自己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因为新能源下半场比拼的就是智能化。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先后投资了地平线,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与Momenta 成立合资公司“迪派智行”,选定百度作为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对股票市场投资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导意义。
与特斯拉、宁德时代类似的一点,二者都是不断强调科技属性,这也是宁德时代、特斯拉市值迅速攀升得很重要一点逻辑。能够预测到的是,未来在科技属性的加持下,比亚迪的长期价值将会凸显。
6月以来,多家券商机构密集发布20多份针对比亚迪的研究报告,多家均给出“买入”、“增持”、“推荐”等看好评级。6月13日,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合理市值空间有望达1.4万亿元,对应A/H股目标价为481.1元/562.6港元,维持比亚迪(A+H股)“买入”评级,继续重点推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电动化、智能化、研产销一体等多条腿走路的带动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都将是A股汽车的投资标的。
评论